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19《壇經·定慧品第四1》

19《壇經·定慧品第四1》

原文

師示眾雲:“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壹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作此見者,法有二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內外壹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

“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壹。此定慧法,亦復如是。”

師示眾雲:“善知識!壹行三昧者,於壹切處行住坐臥,常行壹直心是也。《凈名經》雲:直心是道場,直心是凈土。莫心行諂曲,口但說直,口說壹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於壹切法勿有執著。迷人著法相,執壹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壹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

“善知識!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若言常坐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卻被維摩詰訶。

“善知識!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

淺析

1、本品講佛家三學“戒定慧”之“定慧”,三學其實就是佛家講的六度之“持戒、禪定、般若三種修行的方法,而定慧兩種方法類似於老子的“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的定自徐清和安自徐生。

2、歷史上的大人物,其偉大功績皆來自定慧,不來自知識技能。我們今天要學的便是他們的定力。學會沈澱,保持內心的寧靜,見境心不亂,自清凈便是自徐生,內心便明而致遠。

3、如此的智慧不是來自孫子兵法,更不是西方的管理學,而是實事求是,比如今天的亂勢與劣勢,必以虛靜低下包容先看清形勢,以道之體治,以道之奇用,貴以誠心、真心對待。

4、再差的全局也壹定有局部的優勢,在不斷地調整自我中找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知古鑒今,預判未來。然後壹件事壹件事去解決,在壹個壹個困難的克服過程中,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和力量。

5、智慧是用,來自內心的定。即智慧是王,心必須定,王才在心上。但又是定慧壹體,如燈與光不可分。我們最難的是定不了,定不下來,平時讀書學習好好的,遇事(見境)脾氣上來,又白學了。

6、心定,自徐生;慧,處理事的方法自然來。定而生慧的道理老子早就講了,可為什麽做不到?還是心不定,修煉不夠。以小勝多,以弱勝強,歷史上很多。

7、我們只要堅信,壹定能修煉出此等法門。當然,首先要有大局觀,道家思想,跳出來看,升維。佛家講以本心應事,而不是以小我之心去患得患失。

8、壹行三昧:定慧的境界。入定,心流,或正念的狀態。高度集中,專心致誌。與道合壹,同頻***振,比如中國畫的創作有了靈魂,音樂的創作真到了大師級打動人心的感覺。

9、鄭板橋畫竹有三: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畫中之竹。如神筆馬良手中的筆,是壹個個境界的提升。畫家與其作品融為壹體,便是進入三昧,如人畫合壹。

10、人與道合而為壹之前,是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不合道時非常痛苦。痛苦是悟道的必修課,徹底放下小我,進入三昧,知行合壹,人劍合壹,天人合壹,妳就是道,道就是妳,得大自在。

11、寫文章、寫詩、創作也是這個狀態,有時候看自己以前寫的文章,好像不認識,難道那是我寫的?是的,當時妳在狀態裏,現在沒有!如果我能讓自己的人生也人道合壹,進入三昧,那麽結局怎樣,已經不重要了!

12、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是三昧;廣結善緣,布施悟道,亦是三昧。我們就是我們應該要做的種種事的三昧,活在正念中,足矣!

13、有無相生,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比如畫畫壹定是意在筆先,胸有成竹才能畫出來,孕婦肚子有才可能生。這個意,肚裏有貨就是定!而趣在法外,這個趣就是慧,大巧若拙,宛若天成。

14、人生亦是如此,但行直心,簡單、大氣,不可想東想西,壹切順隨自然。而常坐不動,壹點妄念不起,如此打坐與石頭無異,是在動態中求靜,求定,禪定無定法。行、住、坐、臥,常本簡單、直心,便是禪定。

15、滯便是閉關鎖國,死水壹潭。如磨磚成鏡、舍利長坐,皆不可。磚成不了鏡,長坐不動亦不可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