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晚印象最深刻的節目,我能說是黃梅戲《女駙馬》嗎?
好吧,我是開玩笑的。因為戲曲類節目甫開場,我爸就壹巴掌給我拍醒了,大吼壹句“快看,這個唱《女駙馬》的是咱隔壁縣的”。
大家都知道安徽是黃梅戲之鄉,爺爺奶奶他們老人家喜歡看戲聽戲,爸爸媽媽那壹輩也尊重藝術家。從小聽著爺爺奶奶收音機裏咿咿呀呀聲音長大的我,多多少少都會哼兩句宛轉的黃梅戲。
悲戚的唱詞中總能回憶起親情的味道。
不過呀,今年最喜歡的是語言類節目《姥說》,由高曉攀、尤憲超表演。
語言類節目是否成功是壹臺晚會質量的度量衡,今年春晚的高呼聲和語言類節目的質量絕佳是分不開的。
高曉攀和尤憲超是相聲演員新生代的典型代表,他們在繼承相聲文化的同時,與時俱進,對相聲進行改編,讓它更適合出現在現代化舞臺。這些年輕演員們扛著外界壓力去講相聲,從穿起大褂的壹瞬間,便是勇氣可嘉了。
高曉攀和尤憲超是很有人文關懷的相聲演員,早年關註他們時,他們還沒出名,壹個個為了夢想眼裏都是星星壹樣的光芒。後來在《歡樂喜劇人》中,高曉攀表演了壹個關於文化傳承和尊老愛幼的小品。表演中,他在敬老院工作,照顧四個老人,四個老人分別是四項傳統藝術的繼承者,他被四個人拉著學藝,還要照顧好他們,忙的手忙腳亂。那個小品中,他向觀眾傳達了傳統文化需要繼承的急切,也傳達了獨居老人需要關懷的心情。
春晚的《姥說》無疑點亮了“孝”的主題。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樣的悲劇誰也不想遇見。每年春晚都會出現關於孝道的節目。曾經壹首《時間都去哪兒了》,讓我壹聽便覺潸然淚下。如今《姥說》更添悵惋。
我從小就沒有見過姥姥,沒有享受過姥姥的關愛。看著他們二人或吐槽姥姥或懷念姥姥,實則都是在享受姥姥的愛。多好呀,他們的姥姥在看著他們長大。
所以我壹定要好好陪著爸媽,壹直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