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少兒樂理:音樂節奏的全面認識

少兒樂理:音樂節奏的全面認識

壹、從生活和韻律中認知節奏

從美學角度看,節奏與韻律屬於形式美的兩個關聯範疇。所謂節奏,是指事物運動中有秩序的、連續性的變化;節奏中融入壹定的主觀情調便構成韻律。教學節奏與韻律指的是教學活動過程的變化、秩序和韻味。

節奏教學的過程是壹個藝術的動態過程,其節奏主要表現在教學活動的變化上。這有如壹堂好課,就如壹段音樂,曲調抑揚頓挫,音節疏密相間,節奏明朗,音調和諧,便會令人陶醉。壹位教育家說得好:“壹堂好課猶如壹篇散文詩,具有起承轉合的韻味。”確實課堂教學的張弛、開合、動靜、詳略、濃淡、斷續、虛實等多種對比、轉化、協調,形成強烈的節奏感,並由此轉化學生的心理節奏,引起學生心靈的***鳴,從而收到預期的效果。

有許多學生都認為節拍就是節奏,這是壹種錯誤的理解。只有讓學生區分好節拍與節奏之間的關系才能正確地掌握節奏。如果單純地把概念告訴學生,他們就很難明白其意義。在教學中我運用了比較直觀的教學法,把旋律、節奏、節拍放在壹起讓學生辨認。然後指導學生用擊拍法擊打節拍,用文字來念節奏,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把節拍與節奏分開,這也有利於節奏的訓練。

那麽如何處理好課堂教學的節奏與韻律呢?生活中,我們的行走、跑步、讀書、講話等都是有節奏的,只是這壹切都已成為我們的習慣,如果把它們提煉出來,便是源於生活的韻律或者說是音樂。比如《搖籃曲》,在媽媽哄寶寶睡覺的過程中,音樂家提煉了它的節奏,配上音高,形成了委婉動聽的旋律。再比如《拍手遊戲》《嘀哩嘀哩》《鈴兒響叮當》《花兒與少年》等少兒歌曲不都是采用生活中的節奏、作曲而成的嗎?那都是我們生活節奏的藝術表現,是我們生活美化的藝術。由此可見,音樂來源於生活。我們的生活也需要音樂,沒有了音樂,世界將不再多姿多彩。

二、由易到難地感知節奏

現在很多初中學生在聽簡單的單音、音程、和弦時還可以應付,但聽節奏和旋律就有點力不從心。我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還是大部分同學腦子裏沒有壹個比較清浙的節奏型概念,二三拍的簡單節奏還勉強聽得出來,四五拍稍微復雜點的節奏聽起來就有點困難,七八拍上十拍小節的節奏連續敲出來讓其模仿,十有八九會亂套。至於旋律模仿就更無章法可言。鑒於此,初中生的節奏訓練還是應該從最基本的節奏型開始,讓學生了解每個節奏型時值是多少,明白單位拍有多少個音。

練習節奏的方式方法很多,但常用的不外乎是借助口、手、腳等來***同完成。比如,用口念“噠———噠———”,左手擊拍,註意保持時值,不要趕拍子,要切記把握速度的壹致性;也可用腳尖點地:“的、的”,註意時值長短的壹致性。通過壹段時間的訓練,掌握了常見的節奏型後,再在節奏型裏加上固定音高,用旋律的形式彈奏或模唱,讓學生記出旋律中的節奏。熟練掌握了節奏,旋律也就隨手拿來,這樣長時間地訓練,不但視唱水平提高了,練耳水平也飛速進步,特別是對培養音樂記憶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掌握節奏型的基本形態和時值關系還只是節奏訓練的第壹步。其關鍵就是要讓學生掌握節奏時值和節奏長短的第壹概念,借助聲音來直接表達節奏感。第二步,就是在此基礎上,慢慢地去掉象聲詞,也就是說在保持時值和節奏長短不變的情況下,口中不發出聲音,或腳尖點地不發出聲音,用手擊節奏和默念節奏代替口讀節奏,從感性上來領會所學節奏型。練習時要告訴同學這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不能趕時間,尤其是初學者,突然丟掉聲音改為手擊和默念是不合理的。檢驗全班學生是否完全掌握好手擊默念節奏的壹個方法就是采用接龍遊戲,以拍為單位或以小節為單位輪換均可。

如此循環反復,多次練習,在老師的引導下,達到無縫連接。訓練中要讓每壹個學生知道自己接唱的是第幾拍的第幾個音,這個音的長短、強弱等等。念唱或默唱自己分配的部分的同時,也要默唱人家分配的部分,這樣才能有機接龍。如此之外,還要讓同學們能夠正確地從不同節奏型中聽出所學節奏型。節奏訓練最難的環節就是用正確的記譜法迅速記錄所學節奏型和其他節奏型的組合。如能達到正確地念唱或默唱,又能準確地將所念唱的節奏型記錄下來,就算是完全達到了節奏訓練之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