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音樂描寫時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憑箜篌引》主要描寫音樂產生的藝術效果,對於音樂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著墨並不多,只有“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兩句,為側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過比喻描摹音色的強弱緩急,為直接描寫的手法,“江州司馬青衫濕”為側面烘托。
《聽穎師彈琴》前十句運用形象的比喻摹寫琴聲的起落變化,並且描摹出音樂所表現的意境,是直接描寫;後八句用抒情的方式表達聽琴的感受,是側面烘托。
2、風格迥異:?
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純為描摹音樂,沒有詩人的情感寄托,風格淒寒冷艷、浪漫瑰麗。
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前十句寫琴聲,後八句寫詩人聽樂的感受,至於琴聲引發了怎樣的人生體驗,並未直言,因而此詩風格悲愴含蓄。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壹首敘事詩,在描摹音樂時也在敘事和抒情,琵琶女彈奏時的情態動作和作者的身世體驗都穿插其中,其風格平易感傷。
擴展資料
1、《琵琶行》創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禦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又進壹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有“擅越職分”之嫌。
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於是被貶為江州司馬。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於變相發配。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鬥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
元和十壹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壹位年少因藝技紅極壹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郁,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2、《李憑箜篌引》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作於唐憲宗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當時李賀任職於長安,官奉禮郎(執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3、《聽穎師彈琴》創作背景
此篇作於元和十壹年(816年)。相傳唐朝有壹個名叫穎的和尚,從印度來到中國,人們尊稱他為穎師。穎師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長八尺壹寸,用質地優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優美。穎師彈琴的技藝精湛,演奏時有特別的韻味,而且曲目很豐富,遠近知名。
據說有壹個生病的人,躲在床上,聽到穎師彈琴的聲音,頓然覺得已經病好了,坐了起來,不用再服藥了。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也慕名前來欣賞穎師彈琴,並把他聽穎師彈琴的感受寫成了壹首詩,即這首《聽穎師彈琴》。
百度百科-聽穎師彈琴
百度百科-李憑箜篌引
百度百科-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