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受眾少,難度高,不易傳唱,不如流行音樂符合當下快節奏的發展,商業化的傳播,流行音樂就是在?大眾需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接受度高。
1、民族音樂,民族音樂來自於民間,是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中不斷發展,變化而來的,它關乎歷史、地域、民族,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唱法和字詞都有很濃郁的地方特色。比如比較知名的民樂《茉莉花》,是由壹位在金牛山當地比較出名的彈唱藝人演奏的《鮮花調 》改編而來,《鮮花調》是來自中國民間的創作,所以在整體上顯得有些粗糙,經過打磨改編後成了壹首經典民樂,至今流傳。
民族歌曲不似流行音樂,緊跟潮流,更叠速度快,現今流傳比較廣的民族歌曲,如《瀏陽河》、《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九九艷陽天》、《阿裏山的姑娘》、《軍港之夜》、《長城長》、《為了誰》等等,都創作於10年前甚至數十年前,仍然歷久彌新,說明民樂中所蘊含的人文價值不能以流行來估量,壹首好的民樂,要有好聽的節奏、源於生活、具有文化價值、包含國人精神和審美等要素,很多人很難接觸到民族音樂的內涵,不適合商業化的社會推廣,就很難成為主流。
2、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相比,更通俗、更大眾、更商業、更娛樂。流行音樂所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它本就是來源於大眾文化,所表達的內容、內涵通俗易懂,更易接受,所以它更容易發展壯大,更容易進行商業化的推廣,成為大眾文化的壹種消費品。
我覺得音樂這種藝術形式,既復雜又簡單,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標準,但我相信只要蘊含強大的精神和價值觀的音樂永不會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