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壹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流到法國,他要報考巴黎音樂學院。考試的時候,盡管他竭力將自己的水平發揮到最佳狀態,但還是未被錄取。
身無分文的青年男子來到學院外不遠處壹條繁華的街上,勒緊褲腰帶在壹棵榕樹下拉起了手中的琴。他拉了壹曲又壹曲,吸引了無數人駐足聆聽。饑餓的青年男子最終捧起自己的琴盒,圍觀的人們,紛紛掏出錢來,放在了琴盒裏。
壹個無賴鄙夷地將錢扔在青年男子的腳下,青年男子看了看無賴,最終彎腰拾起地上的錢遞給無賴說:“先生,您的錢丟在了地上。”
無賴接過錢,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腳下,傲慢地說:“這錢已經是妳的了,妳必須收下!”
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無賴,深深地對他鞠了個躬說:“先生,謝謝您的資助!剛才您掉了錢,我彎腰為您撿起。現在我的錢掉在了地上,麻煩您也為我撿起!”
無賴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舉動震撼了,最終撿起地上的錢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
圍觀的人群中有雙眼睛壹直默默關註著青年男子,就是剛才的那位主考官。他將青年男子帶回學院,最終錄取了他。
這位青年男子叫比爾·撒丁,後來成為挪威小有名氣的音樂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妳的胸膛》。
當我們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時候,往往會招致許多無端的蔑視;當我們處在為生存苦苦掙紮的關頭,往往又會遭遇肆意踐踏妳尊嚴的人。針鋒相對的反抗是我們的本能,但往往會讓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暴虐。我們不如理智去應對,以壹種寬容的心態去展示並維護我們的尊嚴。那時妳會發現,任何邪惡在正義面前都無法站穩腳跟。
有的時候,彎下的是腰,但拾起來的,卻是妳無價的尊嚴!
在逆境中成長的事例二:沒什麽能阻擋妳成功
他很不幸,出生剛剛8個月,就因壹場疾病失去了光明,使自己徹底陷入了黑暗的世界,以至於長大後,在他的腦海裏竟沒有壹絲影像和顏色的記憶。除了無邊的黑暗,他什麽也看不見,不知道世界是什麽樣子,不知道花兒有多美麗,甚至連看壹眼自己的媽媽都成了平生最大的奢望。
他的童年是苦澀的,沒有人能體會他的內心有多麽自卑,有多麽脆弱,有多麽痛苦。他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憐、最不幸的人,別人壹生下來,就有壹雙明亮的眼睛,就可以看見世上的壹切,而自己連爸爸媽媽長什麽模樣都不知道。因為看不見,他常常被碰得鼻青臉腫,常常被摔得頭破血流,常常被別人嘲笑和欺負……他不知道自己將來還要面臨多大的痛苦和磨難,未來對他來說實在太可怕了,他的眼裏壹點兒希望也沒有。
每每看到他孤獨、絕望、無助的樣子,母親的心就碎了。從內心講,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呢?可是,既然已經這樣了,那就只能接受現實,揚長避短,把孩子培養成壹個能夠獨立生活的人。母親忍著眼裏的淚水,鼓舞他說:“孩子,雖然妳看不見陽光,但妳可以讓自己的心裏充滿陽光;雖然妳不幸失去了光明,但妳還有雙腳、雙手、鼻子、耳朵和嘴巴,更重要的是妳還有壹顆聰慧的腦袋,妳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甚至取得事業的成功。”
媽媽的話讓他幡然醒悟,盡管他看不見任何東西,但他的觸覺和聽覺非常好,記憶力也相當不錯,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長處,過跟正常人壹樣的生活。於是,他開始主動配合媽媽,跟著她學穿衣服,學走路,學煮飯,學做家務,學讀書,學寫字等。雖然他付出了常人數倍的努力,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但他最終學會了行走和照顧自己,他非常開心,也漸漸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在母親的教育和引導下,他的性格變得樂觀而堅強。有壹次,他跟著奶奶到外地去玩,壹群不懂事的小孩追著他喊:“小瞎子,看不見!小瞎子,沒出息!”奶奶聽後心裏十分難受,想找那些小孩的家長算賬,但他微笑著對奶奶說:“奶奶,算了吧,我本來就是瞎子,他們沒有說錯,就讓他們這樣叫好了!”
8歲那年,父親給他買了壹臺電子琴,他歡喜異常,愛不釋手,每天都要彈上好幾個小時。他的音樂天份極高,壹首曲子練習幾遍,就能準確地彈奏出來,並且還能彈出從收音機裏聽來的歌,音符和節奏都很到位。母親十分高興,還專門給他請了壹個音樂老師。但是,隨著課程的繁復,學習的深入,難度的增加,他開始懈怠了。畢竟練琴是辛苦的,枯燥的,泛味的,更何況他還只是壹個幾歲大的孩子。
見此,母親問他:“妳喜歡練琴嗎?”
他點點頭說:“喜歡。”
母親說:“既然妳喜歡,就應該堅持到底,做到有始有終,不要壹遇到點困難就想到退縮放棄。如果妳不能堅持,怕苦怕累,那妳做別的事情也會如此。這樣下去,妳就會壹無所長,那將來能幹什麽呢?”
他聽後,慚愧地拉著母親的手說:“媽媽,對不起!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從那以後,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始終如壹地做壹件事情。十幾年後,他終於闖出了壹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成了壹個舉世矚目的明星。
他就是集作詞、作曲、演唱、樂器、模仿、主持等眾多才藝於壹身,被譽為藝界奇才的盲人歌手楊光,2007年他獲得了《星光大道》的年度總冠軍,2008年他受邀參加了北京殘奧會開幕式演出,同年還參加了春節聯歡晚會演出,2010年他又參加了廣州亞殘會開幕式演出。壹路走來,楊光用歌聲告訴大家,雖然他看不見陽光,但他的心裏充滿了陽光,只要自己不拋棄、不放棄,沒有什麽能阻擋妳成功。
在逆境中成長的事例三:壹個格外芳香的蘋果
他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國南部的壹個小鎮。他的到來不僅沒給家裏帶來歡樂,反而給父母的心裏蒙上了壹層陰影,家裏人對他的未來充滿了憂慮。因為他患上了罕見的“成骨發育不全癥”,這種病人體內鈣質無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頭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稱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親擅長吉他和電子風琴,受家庭的影響,他還在很小的時候,就對音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7歲那年,他在電視上看了壹場鋼琴音樂會,著迷到神魂顛倒的地步,向父親提出自己也想要壹臺鋼琴,父親滿足了他的要求。
但是,壹個手腳無力,行動不便的人,要想學習鋼琴談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別人抱著才能上下鋼琴座。有壹次,父親剛把他抱上座位,有事臨時出去了,他壹不小心,從座位上摔了下來,腳被摔成了骨折。
心疼他的父親建議他學點別的,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認定了鋼琴。無奈之下,父親想出辦法,在琴上安裝了壹個特殊的輔助器,使他的腳較容易牽動鋼琴踏板。雖然如此,他還是在練琴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意外的情況,以致於經常往返於醫院和家之間。但他卻不管不顧,憑著頑強的毅力,近乎瘋狂地練琴,這壹練就是五年。
他13歲那年,壹個偶然的機會,他的父親獲悉壹個劇團急需招聘壹個醜角兼配角,覺得他很適合,於是送他去了。劇團內有壹個名叫布魯內的小號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幾次之後,發現他在鋼琴方面有著特殊的悟性,就推薦給打擊樂演奏家洛馬諾重點培養。在兩位音樂家的悉心培養下,15歲時,他推出了個人的第壹張專輯《閃光》。優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轟動法國音樂界,使他壹夜之間成為“巨星”。
他第壹次公開演出時,先是在臺前離觀眾最近的地方,站了足足3分鐘。最後,他笑著問:“都看夠了吧?”在全場發出會意地笑過之後,才開始表演。聽完他的演奏,觀眾被他的音樂震憾了,先是短暫的沈默,繼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事後,有人問他為什麽要先站三分鐘,他說:“很多人是因為好奇我的身材才來的,先讓他們看個夠,才會仔細聽我的演奏,才能看到我靈魂的高度。”
置身於神奇的音樂世界中,他忘卻了殘缺肢體帶來的痛苦,變得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對於取得的成績,他仍然不滿足,堅持每天練琴的時間增加到11小時,每年的獨奏音樂會超過180場。有時,超負荷的訓練量甚至令他的指骨折斷,他也在所不惜。他的鋼琴越彈越好,名氣越來越大。1987年,他推出的另壹張專輯《樂曲》,成為他音樂行程中決定性的轉折,讓成為世界級鋼琴大師,他的足跡遍及紐約、米蘭、東京、巴黎等著名音樂城市。所到之處,都是壹片贊譽之聲。這時,所有人都已經不再對他的奇特身材好奇了,而是帶看欽佩的心在仰望他靈魂的“高度”。
然而,再偉大的人物也有沈浮之時。自《樂曲》出版後,他的事業開始落入低潮,因為焦急,有壹次甚至暈倒在酒吧的階梯上。蘇醒過來後,他說:“我的骨頭那麽脆弱,這次卻竟然壹點傷都沒有。我告訴自己:時間還沒到,上帝還不想讓我去死。”
樂觀的心態讓他對未來仍充滿信心,堅持每天練琴11小時以上。果然,過了不久,他的事業又迎來了輝煌的時刻,不僅簽約了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壹張比壹張好,廣受歡迎。尤其是與另壹名法國爵士樂手格拉貝蒂合作的唱片銷售量突破10萬張。
有人曾經問他成功秘訣,他引用壹位哲人的話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壹口的蘋果,優秀和缺陷並存。有的人缺陷比較大,那是上帝特別偏愛它的芳香,而我就是那個格外芳香的蘋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於紐約,年僅36歲,他留給人間最後的壹句話是:“如果我真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他就是法國的貝楚齊亞尼,世界鋼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壹個樂觀向上,勇於接受命運的挑戰,克服身體的巨大障礙,奏出人間最美妙樂章的殘疾人。他的身材雖然矮小,但他靈魂的高度,足以讓世人仰視。
在逆境中成長的事例四:諾貝爾獎得主是差生
他學習成績很穩定,從上學第壹天開始,總是在倒數幾名徘徊。
整個小學生涯,都沒有特別擅長的科目,以致於今時今日采訪他當年的同學,大多數人對他都沒什麽印象,太普通了,成績也不好。好在有壹個同學還記得他——每次考試成績出來,他的臉上都是陰天。
小學的幾年中,他被生物學深深吸引,甚至在學校養過上千只毛毛蟲,看著它們變成飛蛾,這算是他給人最特別的記憶,只因在當時引起老師同學的強烈反感。
15歲時就讀於伊頓公學,如願讀上生物課,這是他最喜歡的課程,但是,他的生物課成績在250個男學生裏面排名倒數第壹,其他理科成績也牢牢墊底,被同學譏笑為“科學蠢材”。當學科的成績是最後壹名的時候,還夢想將來要做這個學科的科學家,確實讓人覺得荒謬可笑。
他的老師加德姆寫了壹份報告:“我相信他有成為科學家的誌向,但以他現在的表現來看,這真是萬分的荒謬可笑”。這位教師還覺得他“無法明白最簡單的生物學事實”,繼續教他“簡直是浪費彼此的時間”。
盡管自己成績很差,老師也認為堅持下去沒有希望,但他自己沒有放棄,繼續自己的想法,他覺得哪怕不能成為科學家,也要滿足自己的愛好。
中學畢業申請牛津大學時,由於成績不佳,他被古典文學研究系錄取。招生主任找到他,跟他說,牛津可以錄取妳,不過有兩個條件:第壹,必須馬上來上學;第二,妳不要學習入學考試的科目。
也就是說,牛津大學錄取他的條件,是不允許他研究生物專業,或許在老師看來,以他的成績,真的不適合做科學家。不如去學習他所有成績中看起來相對還不錯的古典文學,這或許是老師對壹個孩子的關心,堅持固然重要,但錯誤的方向,只會讓人離成功越來越遠。
但是,他仍然對生物學情有獨鐘,在牛津大學學習壹年的古典文學後,他申請轉入生物系,再次被老師拒絕,老師聽聞過他的生物成績,不願意他的加入。盡管不被人們相信,他還是堅守自己的愛好,曲線選擇了動物學研究,這跟生物學,有莫大的關系。
這壹次,不僅僅是老師,連壹直支持他的母親,也反對轉系,在母親看來,英國的古典文學,是世界出名的專業,放著這麽好的課程不學習,選擇壹個冷門的動物學,還是他成績很差的專業,簡直是壹件瘋狂的事。
他有點倔強,壹如既往堅持自己的意願,拗不過的家人,只得放任他的選擇,如願所償,他終於開始自己喜歡的科研生涯。此後的時間,他把所有精力交給了生物研究,可是,他還是“太笨了”。壹批的同學,有的生意興隆,有的出版了小說,甚至在生物研究的專業也有同學出了成績,只有他,還是默默無聞,不知道在折騰些什麽。
喜歡的興趣,而不是成績的指引,讓他能頂住所有的壓力,最終在生物學領域“化繭成蝶”,1958年,在完成博士學位時,他從蝌蚪細胞提取出完整細胞核,成功克隆了壹只青蛙,壹舉成名,被稱為“克隆教父”。在牛津讀完博士後,他又在加州理工學院完成博士後研究,從1971年開始,他壹直在劍橋大學工作,如今,79歲的他現在仍堅持全職工作。2012年,他以在細胞核移植與克隆方面的先驅性研究榮獲“諾貝爾生理學獎”。
約翰·伯特蘭·格登,曾經最差的學生,64年以後的今天,成為公認的同時代最聰明的人之壹,在他現在工作的劍橋大學辦公室,還掛著當初老師給予的那份最差報告,他用此告訴自己:面對愛好,即使失敗也不要放棄。
喜歡,就堅持奮鬥下去,哪怕妳是最差的那壹個,無關成功,因為喜歡,便是最好的理由。
在逆境中成長的事例五:壹根大頭針把他送上了銀行家的寶座
壹位哲人說得好:“小事永遠是大事的根,每壹棵生命之樹的衰榮都可以從它的根上找到答案。”細節決定壹個人的命運,只看見大事而忽略小事的人是無法獲得事業上的成功的。
法國著名銀行家恰科生前常向年輕人回憶過去,他的經歷總是令聞者沈思起敬。
早在讀書時,恰科就立誌要當壹個銀行家。開始時,他鼓起勇氣到巴黎壹家最有名氣的銀行去碰運氣。結果吃了壹個“閉門羹”。但這個年輕人並不氣餒,他又去了其他幾家銀行,都被拒之門外。幾個月之後,恰科又去了開始的那家銀行,並且有幸見到行長,再次遭到拒絕。當他慢慢地從銀行大門出來時,突然發現腳邊有壹枚大頭針。想到進進出出的人可能會被大頭針紮傷,小夥子馬上彎腰拾起了大頭針,然後小心翼翼地放進旁邊的垃圾桶裏。
到家後,奔跑了壹天的恰科躺在床上休息。他先後求職52次,可連壹次面試的機會都沒有。盡管命運對自己這麽不公,可第二天恰科還是準備再去碰運氣。在他離開住所關門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信箱裏有壹封信。拆開壹看,天哪!原來是那家赫赫有名的銀行寄來的錄取函。原來,恰科昨日拾起大頭針的壹幕被行長看見了。他認為精細小心正是銀行職員必須具備的素質,於是改變了原先的想法,決定錄用這個小夥子。憑著這枚小小的大頭針,恰科走進了銀行的大門,憑著壹顆對壹根針也不會放過的心,漸漸得以在法國銀行界平步青雲,後來成為法國的“銀行大王”。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在人生的道路上,千萬莫忽視瑣碎的小事!
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