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60年代體驗了流行音樂的革命壹樣,馬蘭士公司的境遇也發生了變化。Model 10高昂的開發成本導致的財政困難最終迫使索爾·B·馬蘭士將公司賣給了超視野(Superscope)公司,不過仍然擔任超視野的總經理,那是1964年。幾年後他辭去了在超視野的職務,所謂的“老馬蘭士”時代,也就是真空管放大器的黃金年代,從此宣告終結。索爾·B·馬蘭士於1997年辭世,享年86歲,那是壹個令全世界的發燒友都感到悲傷的時刻,美聯社記者保利·安德森在壹篇名為“1997年,美國令人矚目的死亡”的報道中,將索爾·B·馬蘭士的名字列入其中。
接管公司以後,超視野的總裁約瑟夫·泰辛斯基(Joseph Tushinsky)打算擴大生意,使馬蘭士成為壹個通用音響設備制造商。他開始尋求日本制造商的幫助。壹個試驗性的產品由日本標準無線電公司(Standard Radio Corporation of Japan)研制出來,1966年的Model 25立體聲模塊放大器隨之而面市,後來又推出更低成本的Model 22和Model 28。
直到70年代中期,馬蘭士公司持續生產優秀的高級和中檔Hi-Fi產品。但在這壹個十年的後期,公司苦於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終於在1980年,超視野將馬蘭士的品牌、代理權和全部海外資產(除了美國和加拿大)賣給了荷蘭的消費電子巨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超視野繼續擁有馬蘭士品牌在美國和加拿大的低價位產品市場,直到飛利浦公司1992年全面獲得北美地區的所有權和代理權為止。
進入數碼音響領域
飛利浦掌握的馬蘭士是馬蘭士歷史上的第三個階段,在這壹時期,馬蘭士逐漸從純模擬音響開始過渡到數字音響產品的生產。1982年,馬蘭士推出首款CD播放機CD-63,由於價格平實,聲音出眾,CD-63壹直受到廣大音響迷的歡迎,後來又發展出63SE、63MKⅡ、63 MKⅡ KI等壹系列改良版本,成為CD機當中的常青樹。飛利浦執掌馬蘭士19年,給了馬蘭士註入了先進的數碼音響技術,例如著名的DAC7解碼芯片,CDM-1至CDM-9、CDM12這些出色而可靠的CD機機芯,都先後用在馬蘭士的CD機上。馬蘭士將飛利浦的先進技術和自己拿手的模擬電路技術相結合,推出了壹系列優秀的CD機,如CD-15、CD-17、CD-14,都是深受音響迷青睞的產品。數字領域其他著名產品還包括1985年的數字處理放大器DPM-7,1991年的CD錄音機CDR-1以及1999年的SA-1超級音頻CD播放機等。
如果說70年代晚期的產品有些沖淡了馬蘭士的品牌形象,那麽接下來的十年,馬蘭士又恢復了在高級音響設備制造商中的榮譽和地位。裏程碑式的產品包括1981年發布的PM-6a前置-主放大器,1994年獲C.O.T.Y.大獎的電流反饋SC-5/SM-5分體式前後級等。創新又回來了,例如HDAM放大模塊的開發,進壹步鞏固了馬蘭士在高級音響中的形象。1995年的電子管放大器Project T-1,采用真空管整流、純A類無負反饋設計,輸入級以300B進行放大,輸出級采用845大型功率三極管,輸出功率50W。T-1的售價高達500萬日元,讓馬蘭士又重新回到真空管放大器的王座上。應眾多發燒友的強烈要求,馬蘭士還再版生產了Model 7、8B、9這三款古典銘器,線路、用料以及焊接方法都盡可能與30多年前壹模壹樣,所不同的是對元件的要求比過去更為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