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踏搖娘”“風攪雪”“雲遮月”“中州韻”“起霸”名詞解釋

“踏搖娘”“風攪雪”“雲遮月”“中州韻”“起霸”名詞解釋

踏搖娘

古代的壹種曲藝形式,通常和皮影戲在壹起表演,流行於民間。並未載入正史。

“踏搖娘”壹詞的來源,據《舊唐書·音樂誌》、劉賓客《嘉話錄》、《太平禦覽》引《樂府雜錄》稱,是由於女主人公訴苦時不斷地搖動身體;另據《教坊記》,則說是“且步且歌”,故謂之“踏謠娘”。後語音轉化,改稱“談容娘”,又作“談娘”。踏搖娘的表演,最初是男扮女裝,且行且唱,每唱完壹段,配有幫腔:“踏謠和來,踏謠娘苦和來!”及至丈夫出場,兩人就作鬥毆之狀。以後妻子改由女演員扮演,丈夫由“郎中”改稱“阿叔子”,並添出滑稽腳色“典庫”,形成滑稽表演與舞蹈、角抵相結合的舞臺藝術。

風攪雪

“風攪雪”是晉語地區的地方戲“二人臺”的壹種藝術表現形式,主要流行中內蒙古中西部地區,。 

風攪雪主要是指同時用蒙語和漢語表演壹個節目, 也指用蒙古族民歌的曲調填上漢語唱詞, 即蒙曲漢唱, 當然也有漢曲蒙唱或將二者有機地揉在壹起, 深受蒙漢雜居區百姓的歡迎。這從壹個側面反映了妳中有我、我中有妳、妳離不開我,我離不開妳的蒙漢民族關系, 是移民文化的壹個重要的表現形式。

雲遮月

京劇聲樂名詞。這是對老生的圓潤而較含蓄的嗓音的壹種比喻。這種嗓音,開始聽來似覺幹澀,以後愈唱愈覺嘹亮動聽,使人感到韻味醇厚,潛力無窮,是長期鍛煉而形成的壹種優美音質。譚鑫培、余叔巖的嗓音都屬於這壹類型。

中州韻

我國近代戲曲韻文所根據的韻部。“中州”指現在的河南省壹帶,“中州韻”是以北方話為基礎的,分韻的方法各地不完全壹樣,都跟皮黃戲的“十三轍”很相近。我國許多戲曲劇種在唱曲和念白時使用的壹種字音標準。根據元周德清《中原音韻》﹑卓從之《中州樂府音韻類編》等書所載,中州韻有陰平﹑陽平﹑上﹑去四聲而無入聲,字音歸為十九韻類。最早使用中州韻的是元代的北曲。元明以來許多劇種都繼承了這個字音傳統,但又都參酌本地語音加以變化發展。

起霸

戲曲表演中程式之壹。即武將上陣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壹套舞蹈動作。據說始用於 明 代傳奇《千金記·起霸》。京劇《霸王遇虞姬》第壹場:“ 司馬欣 、 董翳 、 李由 、 孫勝 、 章平 、 周熊 、 王離 、 韓章 上,起霸。”京劇《取南郡》第六場:“ 牛金 上,起霸。” 靳以 《下場》:“前臺正在演著另壹個場面,許多人在高興地喝著采,方才的那壹點驚恐已經沒有了,鑒賞著邊式的‘起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