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我喜歡的小說,被拍成電影或者電視劇,我會看,但是是有選擇性地看。
作為壹個資深小說迷,不管是經典名著還是網絡文學,都看過了不少。在看過的那麽多小說作品中,不少經過發酵和宣傳、影視化,許多已經被搬上了熒幕。這些改編自小說的作品裏,有的播出後,好評如潮,有的則是惡評滿滿。
推理懸疑類的《心理罪》、《法醫秦明》、《暗黑者》;言情類的《微微壹笑很傾城》《何以笙簫默》《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青春類的《七月與安生》《小時代》等都被壹壹改編成了影視作品。
暫且不評論這些影視作品裏的演員,演技如何,表現得怎麽樣。單說看不看這個事兒,首先影響我看不看的,主要還是時間和作品的耐看度,還有演員的選擇是否貼合原著上。
比如《心理罪》。《心理罪》這本小說是雷米的成名作,類型是懸疑推理。小說中用心理畫像的方法,結合案發現場的種種線索,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刻畫。著眼於細節的推理嚴密,合乎邏輯,這也成為了眾多像我這樣的懸疑推理小說迷追捧它的壹個重要原因。
這部小說目前暫時只有網絡劇版,電影版。網絡劇版,在內容和劇情上比較接近於原著,改編部分也有精彩,算是比較成功的了。
再來說說電影版,其實我不太喜歡電影版。影版的《心理罪》更著重於兩位男主的感情戲,而不是罪案的推理過程。編劇將推理的部分進行了縮減,少了很多細節的刻畫,弱化了推理的邏輯性和嚴密性。
小說和影視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小說是壹維的,我們只能通過文字,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構成畫面。
電影則不同,它是多維度的,我們可以通過人物的語言、場景畫面、情緒表達,來樹立認知。
有的人喜歡看小說,因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喜歡看電影,因為它更容易理解,認知來得更直接。
所以,總的來說,我比較希望曾經自己喜歡看的那些小說,能夠遇上壹個好導演好編劇,用心地去理解它們,把它們用電影的語言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