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描述莫紮特音樂時偏愛用“優美”或“歡樂”這類詞,並將他本人看作是永遠歡悅人心靈的洛可可的宣講者,甚至稱他為太陽神。壹位瑞士人,與他同樣早逝的名叫弗勒利希(1803—1836)的阿勞的音樂總監稱頌他是“壹個歡樂童子”,“喜氣洋洋的雙頰掛著幸福的微笑”,在“永遠湛藍的天空下”激蕩著。人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莫紮特的音樂確實具有令人感到幸福的品格。
莫紮特器樂作品的風格很有特點,旋律極富歌唱性,優美而細膩,流暢而多變化。在他的作品中,即使是最令人感動的段落,或憂郁悲哀或飽含激情也都是和諧與合理的,這是啟蒙時代的藝術觀念,他追求的是用壹種完美平衡將壹切對立矛盾融解的藝術境界。
莫紮特的作品C大調鋼琴奏鳴曲(K545)充分體現了他的這些特點。這首作品是莫紮特晚期1788年寫成的,是壹首非常著名的小奏鳴曲,也是初學鋼琴者必彈的,人人熟知的名曲。這首樂曲明朗可愛,技巧簡易。此曲***三個樂章,其中第壹樂章的主題甚至被用作輕音樂的主題。
這首樂曲旋律流暢,結構清晰,聽來令人振奮。可以看出,莫紮特的音樂體現了古典主義時期最完美的風格和對純真音樂的理想。
莫紮特不是那種開朗活潑的人,也不是樂觀主義者,但又非憂郁型的人,也非悲觀主義者。但在他的作品中,沒有單調乏味的平野,也沒有深奧莫測的絕地,他既不容許自己便宜行事,也不放任自己失去節律。他只是在壹定的局限之內表現壹切事物的真相。這就是他的音樂美妙、悅耳、動人之所在。
莫紮特的音樂不同於巴赫的福音音樂,也有別於貝多芬的英雄史詩性音樂。他的音樂並不宣講學說,更不表現自我。他不是想說什麽,他只是歌唱,只是傳出聲音。因此,他並不強加給聽眾什麽,也不要求他們作出決斷或表現態度,而是讓他們感到自由。這反映了他自由的現實精神,也正以此開創自己的道路。
在莫紮特的音樂中,精神和形式達到了完全統壹,他也許能夠說出不可用話語而只能以音響言說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