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各音樂家有哪些趣事趣聞?

各音樂家有哪些趣事趣聞?

“小色狼”

莫紮特的幼年和少年時期,很多時間是在旅行中渡過的,最初是壹家四人同行,後來則壹家三人或兩人,從宮廷到宮廷,從都市到都市舉行旅行演奏.他第壹次的旅行是六歲時去慕尼黑,同年又到了維也納,在瑪麗亞·特雷齊亞女王面前舉行了演奏.從薩爾茨堡到維也納,今天乘快車只需五個小時,但當時他們乘馬車,遊山觀景,花費了四天,當時留下了壹段趣聞,就是他在女王面演奏結束後,和公主(後來的瑪麗·安托伊內特王後)遊玩時,莫紮特跌倒在地,被公主抱起,他就對公主說:"妳真好,妳就嫁給我吧!"

壹指琴魔

莫紮特六歲已成名,更應奧地利皇帝佛朗茨壹世之邀,到皇宮作表演,在貴族面前,彈奏音樂。皇帝有心為難這六歲神童,竟提出用絲絨綢緞將琴鍵蓋上,且只準用壹只手指彈奏,以測試神童能否依然完成壹曲?分明,皇帝就是要尋他開心!旁人無不為莫紮特擔心之際,他卻不慌不忙地鋪好了琴鍵,用壹指彈奏起樂曲來,至此皇帝也心服口服。

第四圓號哪裏去了

像許多指揮大師壹樣,斯托科夫斯基也是壹位以聽覺敏銳著稱的指揮家。壹次,他指揮費城管弦樂團排練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當樂隊演奏到激動人心的高潮時,斯托科夫斯基突然要求樂隊停下,他喊道:“我怎麽沒有聽見第四圓號的演奏?”

第四圓號演奏員回答說,他譜架上沒有樂譜。原來,排練前負責分譜的人忘記把第四圓號的分譜放在譜架上了。這樣,第四圓號就只好同第三圓號壹起演奏了第三圓號的譜子。這壹切是逃不過斯托科夫斯基的耳朵的。

青年作曲家的保護人

在美籍俄裔指揮大師謝爾蓋·庫塞維茨基擔任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指揮期間,樂團上演了大量當代作曲家的作品。

庫塞維茨基大力提倡現代音樂,並鼓勵青年作曲家進行創作。但是,這些新作品遠不如古典作曲家的作品那樣能受到公眾和批評界的歡迎。有壹次,在演出了美國當代作曲家艾倫·科普蘭的鋼琴協奏曲後,有位批評家指責道:“科普蘭的協奏曲從頭到尾都是折磨人的恐怖音響,鋼琴不是演奏,而是胡亂地敲擊出聲音。” 對於這種指責,庫塞維茨基的壹貫做法是:將這部作品再演奏壹遍!

不識貨的竊賊

有壹次,著名美國小提琴家帕爾曼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獨奏會。為了這次演出,他特地向他的母校朱麗亞特音樂學校借了壹把瓜乃利·德爾·吉蘇小提琴。演出結束後,在接受人們的祝賀時,帕爾曼隨手將這把琴放在了邊。過了壹會兒,當他再找它時,發現它已被人偷走了。

這使帕爾曼和他的親友們焦急萬分,因為像瓜乃利·德爾·吉蘇這樣的由古代制琴大師手制的名琴價值連城,作為壹個剛剛在樂壇嶄露頭角的青年小提琴家,帕爾曼如何賠償得起?他們立即報了警,後來,這把琴被找到了,那個偷琴的竊賊以15美元的價格將琴典押給了壹家商店。當然,帕爾曼只用15美元就順利地贖出了這把名貴的提琴。之所以會有這種出人意料的幸運,要感謝那個不識貨的竊賊。

而且,還應感謝那名竊賊的是,就在此事發生的第二天,有家著名的報紙在頭版顯赫的位置上發表了題為“瓜乃利小提琴失竊案”的報道,記述了這件事的經過。這無疑對提高小提琴演奏家帕爾曼的聲望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奇怪的融合

壹天晚上,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的壹座音樂廳裏,鋼琴家弗裏德裏希·古爾德,正在與著名的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演出音樂大師貝多芬的“皇帝”協奏曲,古爾達以自己精湛的技藝使這部傑作的內涵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樂曲以古爾德彈奏出的洪亮的和弦和樂隊雄渾的齊奏結束,觀眾席裏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在謝過幕之後,古爾德走出音樂廳後臺,趕到壹家夜總會,與已經等在那裏的幾位樂師打過招呼之後,就坐到鋼琴前搖頭晃腦地演奏起爵士樂來。前後相隔不到壹小時,古爾德的舉止卻判若兩人,他演奏的音樂也大相徑庭。貝多芬與爵士樂,這二者難道能統壹起來嗎?古爾德卻能把它們表現得同樣出色,難怪評淪家們要把鋼琴家古爾德稱為“古怪的融合”。

古怪的演奏習慣

蜚聲世界樂壇的加拿大著名鋼琴家古爾德,在演奏時的樣子很是與眾不同。他並不坐在壹般的琴凳上,而是雙腿交叉地坐在壹把破舊的、四腿鋸短的矮椅上,下巴剛好夠到鋼琴的鍵盤,壹邊彈奏,壹邊搖頭晃腦地哼唱出壹些古怪的音調,這些從他嘴裏發出的毫無旋律的小調與他手下彈奏出的優美、流暢的音樂居然各行其道,互不幹擾(其實,若仔細聽,會發現他哼的常常是復調作品的"內聲部")。

然而,在錄制唱片時,錄音師們卻不得不絞盡腦汁地運用各種現代錄音技術, 以便把不可避免地隨同演奏壹起錄下來的古爾德的哼唱聲從錄聲中消除掉。在只需要壹只手彈奏時,他便用另外壹只手在空中揮來揮去,如同指揮壹般。此外,他在演奏時還常常戴上壹頂不知從哪兒弄來的式樣古怪的瓜皮小帽。

誰是誰非

有人曾經問聖-桑:“妳認為妳的同行、作曲家馬斯內這個人怎麽樣?”聖-桑回答:“他是壹位歌劇作曲家,我認為他沒有多大前途。”

後來這個人又問馬斯內:“妳認為聖-桑這個人怎麽樣?”馬斯內回答:“聖-桑是壹個傑出的作曲家,我認為他很有才能。”那個人很驚奇地問:“妳真的這樣想嗎?可是聖-桑對您完全不是這樣看的。”馬斯內很有把握地說:“這個我知道,他跟我壹樣,都有個毛病,就是嘴上說的和心裏想的完全不同。”

向大師請教

壹次,有位少年去請教莫紮特。他說:“您能告訴我怎樣寫交響樂嗎?”莫紮特微笑著對他說:“我看妳現在寫交響樂未免早了點,妳為什麽不練著寫些小曲呢?”那位少年立刻不服氣地說:“您開始寫交響樂的時候不是才10歲嗎?”莫紮特點頭稱是,他說:“可是我那個時候並沒有問過誰怎樣寫交響樂呀!”

“魔鬼的顫音”著名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塔蒂尼有壹首頗受歡迎的奏鳴曲,被命名為《魔鬼的顫音》。據作曲家自己講,這個曲名的由來,有這樣壹個離奇的故事。

在1913年的壹天晚上,塔蒂尼做了壹個夢,夢到他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得到的報酬是魔鬼情願為他服務。塔蒂尼將自己的小提琴交給魔鬼,看看他能拉出什麽好聽的音樂,這位魔鬼先生演奏了壹首美妙得出奇的奏鳴曲,其精彩和熟練使得塔蒂尼激動地連氣都喘不過來。正在這激動萬分之際,他醒了過來,想到夢中的情景,連忙抓起小提琴憑記憶拉出了夢中魔鬼演奏的那首奏鳴曲,並且把它記到譜紙上。這就是《“魔鬼的顫音”奏鳴曲》。

沒有指揮的樂隊

“指揮對於樂隊到底起什麽作用?沒有他樂隊能不能演奏?”這是很多人經常會產生的疑問,它反映了人們對指揮的作用的不理解甚至懷疑。

帶有這種懷疑的不僅僅是壹般的音樂愛好者和那些根本不懂音樂的人,也包括某些專業的音樂家,於是,在1922年,莫斯科出現了壹個令人矚目的演奏團體“帕西姆凡斯”,這個古怪的名字是下列名稱的俄文字母縮寫:第壹無指揮交響樂隊。

這個樂隊是由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教授采特林發起成立的,其成員都是來自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和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優秀演奏家,他們有意向人們證明:沒有指揮也可以演奏。由於沒有指揮,他們通過集體討論來形成對每壹首樂曲的處理方式,通過大量極其認真、細致的排練,他們使自己的演奏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個樂隊演奏過大量俄國和歐洲經典作曲家的作品,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當蘇聯著名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從國外回到莫斯科聽了這個第壹交響樂隊的演奏之後,有人問他有什麽感受,他回答說:“我十分喜歡這個樂隊的演奏,不過,如果有指揮就更好了。”10年後,“第壹無指揮交響樂隊”解散了。以後沒再有人嘗試過成立“第二無指揮交響樂隊”。

卡拉揚扮演走私販子

卡拉揚是-位多才多藝的音樂大師。在演出歌劇時,他並不像壹般指揮家那樣只是指揮音樂部分的演奏和演唱而把戲劇方面的事交給導演去管,他同時也是他指揮演出的歌劇的導演。不過,卡拉揚在戲劇表演方面的才能並不僅體現於這-個方面,他有時還做出-些讓他的那些崇拜者們吃驚的舉動來。

1967年,卡拉揚在薩爾茨堡節日劇院指導了比才的歌劇《卡門》的演出,這次演出被拍成了電影。人們註意到,在歌劇中的那些走私販子中,有壹位在形象上有些與眾不同,他戴著壹頂破了邊的舊草帽,臉上化妝成黝黑色,壹雙狡黠的眼睛不停地轉動。這名走私販子是由卡拉揚扮演的,雖然這個人物只是歌劇中壹個不重要的跑龍套角色,但卡拉揚的活靈活現的表現卻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