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卡農是人還是歌啊?

卡農是人還是歌啊?

[編輯本段]壹、譜曲技法

卡農即Canon, 或者Kanon, 也被翻譯為華音。

卡農是壹種音樂譜曲技法,和賦格壹樣是復調音樂的寫作技法之壹,也是利用對位法的模仿技法。卡農同時也指以此種技法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

卡農的所有聲部雖然都模仿壹個聲部,但不同高度的聲部依壹定間隔進入,造成壹種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效果,輪唱也是壹種卡農。在卡農中,最先出現的旋律是導句,以後模仿的是答句。

根據各聲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為同度卡農,五度卡農,四度卡農等;根據間隔的時間長短,可分為壹小節卡農,兩小節卡農等;此外還有伴奏卡農,轉位卡農,逆行卡農,反行卡農等各種手法。

[編輯本段]1〉卡農簡介

卡農Canon——復調音樂的壹種,原意為“規律”。壹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壹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壹個小結,最後的壹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壹起,永不分離。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卡農Canon是壹種曲式的名稱,這種曲式的特征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復同壹段樂曲。壹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重復達廿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禦簡如繁,作者可說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年),曾是巴赫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壹種純以模仿手法構成的復調音樂形式。當先後進入的各個聲部自始至終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壹旋律時,即稱為卡農。其最先出現的聲部稱為起句或主句,隨後進入的各聲部稱為應句或答句。 卡農有許多類型,主要有:①正格卡農。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節奏上完全壹致,壹般根據它們之間的音程距離稱呼,如同度卡農、四度卡農、五度卡農等。在正格卡農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農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調性重疊;其中四度、五度卡農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調性統壹外,也可采用嚴格模仿,使答句轉入下屬調或屬調。②變格卡農。答句是主句的變形。若將主句的時值成倍擴大,則成增時卡農,反之,則成減時卡農;若將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稱為倒影卡農或反向卡農,若將主句各音出現的次序顛倒模仿,稱為逆行卡農或蟹行卡農,答句若為主句之逆行並倒影者,稱為逆行倒影卡農。此外,還有壹些其他形式的卡農,如二重或三重卡農,即同時有兩對或三對不同旋律的卡農進行;無終卡農,即卡農的結尾與樂曲開始相銜接而使音樂循環不已者;有終卡農,即答句不再進行模仿,另加結尾部分以構成終止者。 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輪唱曲是壹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15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後,卡農經常作為壹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壹個段落而被運用。

[編輯本段]2〉主要類型

正格卡農

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節奏上完全壹致,壹般根據它們之間的音程距離稱呼,如同度卡農、四度卡農、五度卡農等。在正格卡農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農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調性重疊;其中四度、五度卡農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調性統壹外,也可采用嚴格模仿,使答句轉入下屬調或屬調。

變格卡農

答句是主句的變形。若將主句的時值成倍擴大,則成增時卡農,反之,則成減時卡農;若將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稱為倒影卡農或反向卡農,若將主句各音出現的次序顛倒模仿,稱為逆行卡農或蟹行卡農,答句若為主句之逆行並倒影者,稱為逆行倒影卡農。

二重或三重卡農

即同時有兩對或三對不同旋律的卡農進行

無終卡農

即卡農的結尾與樂曲開始相銜接而使音樂循環不已者

有終卡農

即答句不再進行模仿,另加結尾部分以構成終止者。

[編輯本段]3〉音樂歷史

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輪唱曲是壹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15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後,卡農經常作為壹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壹個段落而被運用。

[編輯本段]4〉演奏方式

卡農並非曲名,而是壹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原意為“規律”。指的是復調音樂的壹種寫作技法。壹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隨著另壹聲部,數個聲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纏繞,而聲部幾乎是單調意義上的重復。直到最後……最後的壹個小結,最後的壹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壹起,永不分離。纏綿至極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就叫作“卡農曲”。卡農Canon雖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樣高潮起伏、驚心動魄,但在看似反復平常的進行中,卻交相***鳴出多種音色效果。平凡的韻律脈動著瞬息萬變的生命力,如同天使壹般讓人迷醉和沈靜。我們熟悉的輪唱曲就是卡農曲的壹種。卡農出現於十三、十四世紀。後人常采用古代曲調作為卡農主題。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十九世紀的交響曲、奏鳴曲也常用卡農手法,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簡單的講,卡農〈canon〉是壹種作曲手法,意思是「同樣的旋律間隔兩拍或壹小節、兩小節不等先後演奏」。

“卡農”就是根據嚴格模仿的原則,用壹個或更多的聲部相距壹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於用什麽樂器,幾個聲部,就要隨作曲家的便了,壹般來說,2-6個聲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寫個幾十個聲部也未嘗不可,倒是現代音樂裏常有的事。卡農是最基本的復調音樂的壹種,壹般好多作曲家在學復調音樂時都要作壹大堆卡農去練習技巧,不過都是練習罷了,編了號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麽樂器都有,興德米特的教程裏就有不少,長笛和鋼琴的,中提琴和鋼琴的……在許多地方都可以聽到卡農,不只是帕赫貝爾的那首,想必巴赫也有不少的卡農,只是我沒聽過巴赫的作品,不好去胡說。好多的交響作品裏都會有用卡農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沒有單獨提出來像帕海貝爾那樣單獨算作壹首作品罷了。順便提壹句,卡農也不是非要把旋律壹點不差的模仿下來,可以加快和放慢節奏(這壹點在帕海貝爾德獼農中應當能夠看到),還可以做倒影處理。

[編輯本段]5〉其它卡農

除偉大的帕赫貝爾卡農以外,還有形形色色的卡農,其中不乏名家,如:巴赫寫過壹首古鋼琴變奏曲,叫做《戈爾德堡變奏曲》(即《哥德堡變奏曲》),包含壹首詠嘆調和三十個變奏,其中第3, 6,9,12,15,18,21,24和27變奏都是卡農,除了第3變奏是同度卡農外,其余八個變奏,依次把旋律移高或移低2度到9度進行模仿。比才作曲的《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中的《洛朗多爾舞曲》第壹部分,構成了兩聲部的八度卡農,旋律先由雙簧管、單簧管和小提琴齊奏,兩拍以後,大管、圓號、中提琴和大提琴把旋律移低八度進行模仿。近代歌劇中的重唱曲和合唱曲,也常采用卡農的形式。如貝多芬的歌劇《費臺裏奧》第壹幕中的四重唱,就是壹首四部卡農。在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第二幕第二景中,壹對朋友連斯基和奧涅金變成了仇人,他們在決鬥之前,也唱了壹首卡農。在古典音樂常識中,卡農和賦格壹樣是壹種復調形式。

不管雅也好俗也好,我們都將迷失在螺旋的階梯上,擁抱那滲入骨子中的美。

[編輯本段]6〉代表作品

今天我們最熟悉的卡農作品乃是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D大調卡農》(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也稱作《帕赫貝爾的卡農》(Pachelbel's Canon)。

此曲壹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僅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從頭到尾也僅有兩小節,重復達二十八次之多。這段音樂雖然不斷回旋往復,但其旋律之美不讓人覺得單調,反而感覺動聽悅耳。

現在出現了各種版本的卡農,如小提琴獨奏版、弦樂四重奏版、鋼琴獨奏版、鋼琴四手聯彈版、豎琴獨奏版、長笛協奏版、銅管合奏版、陶笛獨奏版、吉他獨奏版、美聲無伴奏合唱版等諸多版本。

常以小提琴和鋼琴合奏的形式表演

其中鋼琴獨奏版又以喬治·溫斯頓改編的版本最為著名。

○ 此曲由於電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為配樂而廣為人知。

○ 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中采用了此曲的改編版—喬治·溫斯頓(George Winston)的音樂專輯《December》中的《帕赫貝爾的卡農變奏曲》(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更使之風靡壹時。

○韓國電影《假如愛有天意》也采用此曲作為其中壹首插曲。

○ 此曲還作為代表人類文明的成就之壹,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通過人造衛星送入太空。

○ 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劇場版,亦用上此曲的弦樂版作為配樂。

○ 動畫Kanon京都版的第14話亦有使用此曲,並用此曲解釋標題

○ 港片《十分愛》愛情文藝片裏,高潮部分也采用到了canon曲子。

○美國熱播的電視劇《KYLE XY》(天賜)也用此曲作為插曲。

○港臺偶像劇《海豚灣戀人》中插曲。

○2005年日劇《花樣男子》中花澤類(小栗旬)有小提琴獨奏。

○2007年日劇《求婚大作戰》中播放幻燈片時使用作為配樂。

○2008年日本影片《我與狗狗十個約定》男主人公用吉他彈奏過。

○2008年臺灣偶像劇《命中註定我愛妳》中插曲。

○2008年臺灣的著名樂團飛輪海也在歌曲《心裏有數》添加了卡農的旋律。

○動畫片《金色琴弦》第10集日野香穗子演奏曲目(小提琴版)。

○潘婷在泰國的廣告中,使用了卡農的旋律。

○2009年電影<<尋找成龍>>50分鐘左右出現了卡農的旋律。

○2006年韓劇《宮》第壹集中,有壹段鋼琴獨奏卡農。

○2004年港片《戀情告急》片尾 有壹小段鋼琴合奏

○謝霆鋒《慌》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胡清藍《兩個世界》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品冠《無可救藥》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shine《祖與占》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依稀《翅膀》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丸子《愛妳卡農》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sweetbox《life is cool》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著名作品裏用到卡農技巧的曲子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巴赫-《五首卡農變奏曲》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

威爾第-歌劇《命運之力》序曲

搖滾卡農(Canon Rock)之源起

2005年12月,臺灣高雄的大學生張逸帆所錄制的壹段搖滾版卡農在全球互聯網引起不可思議 的傳播熱潮,這段視頻人氣高達五千多萬,另外還得到四十余萬全球網民給予滿分好評, 當然還有無法計算的瘋狂轉載...與此同時,該視頻片頭“arranged by JerryC”的字樣同樣 引起了網民的註意,也因此,引發全球網民翻彈搖滾卡農熱潮的臺灣吉他手JerryC浮出水面。

屬於全球網友的搖滾卡農

JerryC所改編的卡農就像哥爾·D·羅傑在刑處前那壹小段說辭,讓每壹位坐在電腦前 的樂手點燃了心裏的小宇宙,紛紛開始錄制他們自己的卡農。我們如此驚訝,幾乎每壹 天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卡農演奏視頻。這份300年前的樂章就這樣被註入了如此強大的生命 力,並且引起了世界各地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鳴。這是屬於視頻網絡的時代,是屬於 卡農的時代。我們同在壹個地球村,我們用來交流的語言就是音樂!

卡農歌曲

以卡農為藍本創作的歌曲

1 our canon in D 2 graduation Friends Forever 3 love is color-blind sarah connor 4 彩虹糖的夢 5 lookin on the sunny side 6 rain and tears aphrodite's child 7 sweet dream red sox 8 life is cool 9 兩個世界 胡清藍 10 C U When You Get There 11 愛妳卡農 丸子 試聽 12 ホントの笑顏 巖田さゆり 13 愛是什麽 Yangpa (百度能找到視頻) 14 Love Is 加藤ミリヤ 15 There is a key 百度有視頻 16 愛向著我來的那天 Ashily魔女宥熙 17 思念 愛 傷痛 Mad rapper 18 思路 洪卓立 19 心裏有數 飛輪海 20 come sweet death 21 so wie ich -P ride/Katha 22 愛妳卡農

23卡農的旋律 mc小萌

二、Pachelbel簡介

英文姓名:Pachelbel, Johann

國籍:德國

樂派:巴洛克

生卒年月日:1653/09/01--1706/03/09

[編輯本段]7〉生平簡介

Pachelbel, Johann 帕海貝爾是德國巴洛克時代後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風琴師,當時他是相當激進的作曲家,在世所寫的管風琴和鍵盤音樂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創作領域,在新教宗教音樂創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當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獲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沒在德國各地圖書館內。

帕海貝爾從小就展露對於知識追求的興趣,尤其是音樂。他在聖羅倫茲(St. Lorenz)高等學校就讀同時,也追隨許溫默(Heinrich Schwemmer)和魏克(Wecker)兩人學習作曲和器樂演奏的技巧。1669年六月二十九日,帕海貝爾進入阿爾道夫學校(Altdorf),並在聖羅倫茲教堂內擔任管風琴師。壹年後,帕海貝爾因為經濟狀況被迫輟學,終止了他的大學教育。然而在隔年春天他因為在學術知識上展露的天分,而被選入另壹所學院接受學者訓練,而且因為他在音樂上別有專精,學校更特許他在校外另外跟從普倫次(Kaspar Prentz)學習作曲。在普倫次的影響下,帕海貝爾逐漸將自己原有的北德風格轉向意大利風格。

由於帕海貝爾本人所信奉的是當時德國的新興路德教派,所以他追隨老師普倫次在1673年前往維也納,成為聖史提芬教堂的管風琴師。在維也納這座天主教城市中,帕海貝爾接觸到南德和意大利等地的天主教作曲家所寫的宗教音樂,之後他進了艾森納赫(Eisenach)擔任宮廷管風琴師,這是艾薩克遜-艾森納赫公爵,即約翰.喬治王子的轄地。五年後因為王子的哥哥過世,宮廷守喪,樂師都被裁撤,帕海貝爾於是在1678年5月18日離開艾森納赫。這之後帕海貝爾來到艾爾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Predigerkirche)。這個教堂對管風琴師的要求很嚴格,除了要伴奏新教派門徒演唱聖歌,並要提供聖歌的前奏曲,風琴師不能亂彈即興,但每年都要將彈奏管風琴的心得和盡展發揮在壹場精致的演奏會上,以顯示不是屍位素餐之徒。因此,帕海貝爾的管風琴技術得以發揮,並發表不少重要的管風琴作品,奠立了他巴洛克後期管風琴名家的聲望。

1681年,帕海貝爾二十八歲時娶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為妻,兩年後芭芭拉難產過世。隔年他再娶茱笛絲卓默(Judith Drommer),這壹次婚姻為他帶來七名子女。艾森納赫就是巴哈的故鄉,所以帕海貝爾與巴哈的父親也熟識,他還當了巴哈姐姐的教父,也負責教導巴哈的哥哥音樂。巴哈父親過世之後,教育巴哈音樂的責任乃落在這位長兄的身上,所以我們可以說帕海貝爾就是巴哈的師祖。

離開了艾爾特,帕海貝爾來到伍騰堡(Wurttemberg)宮廷,伍騰堡位於斯圖嘉特,這是瑪德蓮娜女爵的轄地(Duchess Magdalena Sibylla),這個地方給他很多專業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為法國大軍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紐倫堡,最後輾轉到了戈塔(Gotha)。碰巧出生地紐倫堡的聖塞巴德(St. Sebald)教堂的原任風琴師,也就是帕海貝爾的老師魏克過世,讓他得以順利接任老師之職位。他就在這裏壹直待到他過世。在紐倫堡的五年間,巴海貝爾寫下了感恩贊歌(Magnificat)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風琴賦格,被視為他晚年的代表作。

帕海貝爾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D大調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創作的卡農和吉格)。因為有壹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我的野蠻女友》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

帕海貝爾的卡農約作於1680年,三百年後,魅力依然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