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杜拉斯的資料,著作,名言?

杜拉斯的資料,著作,名言?

姓名:瑪格麗特·杜拉斯

出生日:1914年4月4日

星座:白羊座 生日密碼

性別:女

血型:未知

地區:越南

出生省:未知

出生市:胡誌明市

身份:作家

瑪格麗特·杜拉斯 簡介

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女小說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她於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學教師。1914年生於法國統治越南時代西貢市北郊的朱登地方。18歲首次返回祖國法國。在巴黎在大學攻讀法律、數學、政治學。但卻立誌要做小說家。1942年出版處女作《厚臉皮的人們》,接著又出版《靜靜的生活》、《太平洋的波堤》、《吉爾布達的水手》等小說。當法國掀起新潮熱潮後,法國文壇也隨而產生了新小說運動。他也因在1958年出版的小說《麾狄拉特幹達畢業》而被譽為新小說代表作家之壹。曾獲文學獎。1959年名導演亞蘭勒納請她為他的第壹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撰寫電影劇本。這部作品在法國大受歡迎,創下很高的票房紀錄,而她的名字也傳扁世界。之後她編劇的另壹部片又獲大獎,她的名氣更響了,她的小說紛紛被改為電影。1966年她開始了導演生涯。杜拉斯以小說《厚顏無恥之輩》(1943)開始她的文學天涯,她的作品不僅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而且尤其註重文體,具有新穎獨特的風格。她早期的小說《太平洋大堤》(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時代的貧困生活,還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會現實為題材的。《直布羅陀海峽的水手》(1952)等充滿了鏡頭般的畫面和口語式的對話,因此,大都被改編成影片;後來的小說如《塔吉尼亞的小馬》(1953),《琴聲如訴》(1958),《洛爾·V.斯坦的迷醉》 (1964)等則善於打破傳統的敘述模式,把虛構與現實融為壹體,因而使她壹度被認為是新小說派作家,其實她的小說只是在手法上與新小說類似,重視文體的詩意和音樂性,但在構思方面卻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繪貧富對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獨特的方式揭露社會現實。杜拉斯在戲劇和電影方面同樣成就卓著,她分別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戲劇集,在1983年還獲得了法蘭西學院的戲劇大獎。作為法國重要的電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員,她不僅寫出了《廣島之戀》(1960)、《長別離》(1961)這樣出色的電影劇本,而且從1965年起親自擔任導演,從創作優秀影片《印度之歌》(1974)開始,每年都有壹兩部影片問世,而且有不少獲得了國際大獎。杜拉斯的六十余種作品始終擁有廣泛的讀者和觀眾,其中最著名的是杜拉斯在七十歲時發表的小說《情人》(1984)。在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異國情調的作品裏,她以驚人的坦率回憶了自己十六歲時在印度支那與壹個中國情人的初戀,榮獲了當年的龔古爾文學獎,並且被譯成40多各種文字,至今已售出250萬冊以上,使她成為當今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法語作家。

1996年3月3日,星期天。深受歡迎的法國當代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走完了81年的生命旅程。她生前的最後壹部作品具有壹個預言般的名字--《這是全部》。

代表作品

1943:《厚顏無恥的人》(小說)

1944:《平靜的生活》(小說)

1950:《太平洋大堤》(小說)

1952:《直布羅陀海峽的水手》(小說)

1953:《塔爾基尼亞的小馬》(小說)

1954:《林中的日日夜夜》(小說)附:《蟒蛇》、《多丹太太》《工地》(小說)

1955:《廣場》(小說)

1958:《如歌般的中板》(小說,中譯本題為《琴聲如訴》)

1959:《塞納-瓦茲的旱橋》(劇本)

1960:《夏夜十點半》(小說)《廣島之戀》(電影劇本)

1961:《長別離》(電影劇本,與錢拉·雅羅合作)

1962:《昂代斯瑪先生的午後》(小說)

1964:《洛爾·瓦·斯泰因的迷狂》(小說)

1965:《戲劇第壹集》:《河流與森林》、《廣場》、《音樂喜劇》;《副領事》(小說)

1966:《音樂》(電影劇本)

1967:《英國情人》(小說)

1958:《英國情人》(劇本)《戲劇第二集》:《蘇珊娜·安德雷》、《林中的日日夜夜》、《是的,也許是這樣》、《薩加語》、《壹個男人來看我》。

1969:《她說毀滅》(小說)《她說毀滅》(電影)

1970:《阿巴恩,薩巴納,大衛》(小說)

1971:《愛情》(小說)《黃色的,太陽》(電影)

1972:《娜塔麗·格朗熱》(電影)

1973:《印度之歌》(電影劇本)《恒河的女人》(電影)《娜塔麗·格朗熱》附:《恒河的女人》(電影劇本)

1974:《說話的女人》(同紮維埃·戈蒂耶談話錄)

1975:《印度之歌》(電影)

1976:《巴克斯泰爾,維拉·巴克斯泰爾》(電影)《她在威尼斯時的名字在荒涼的加爾各答》(電影)

1976:《林中的日日夜夜》(電影)

1977:《卡車》(電影)《卡車》,附:《同米歇爾·波爾特談話錄》(電影劇本)

《瑪格麗特·杜拉筆下的地點》(同米歇爾·波爾特合作寫成的談話錄)《電影伊甸園》(劇本)

1978:《夜船》(電影)

1979:《夜船》,附:《凱撒城》、《反面的雙手》、《奧雷麗亞·斯代內》(電影劇本)

《凱撒城》(電影)

《反面的雙手》(電影)

《奧雷麗亞·斯代內,奧雷麗亞·梅爾布爾納說》(電影)

《奧雷麗亞·斯代內,奧雷亞而·旺庫韋說》(電影)

1980:《維拉·巴克斯泰爾或大西洋海濱》(小說)《坐在走廊裏的男人》(小說)《80年夏》(隨筆)《綠眼睛》(電影劇本)

1981:《阿加塔》(小說)《阿加塔與沒完沒了的閱讀》(電影)《外界》(隨筆)《年輕姑娘與男孩》(錄音磁帶,揚·安德烈根據《80年夏》改編,瑪格麗特·杜拉朗讀)《大西洋人》(電影)

1982:《羅馬對話》(電影)

1982:《大西洋人》(小說)《薩凡納海灣》(劇本)《死亡的疾病》(小說)

1984:《戲劇第三集》:《叢林困獸》、《阿斯貝爾思的證件》、《死之舞蹈》;《情人》(小說)

1985:《痛苦》(小說)《音樂續集》(劇本)《契訶夫的海鷗》(隨筆)《孩子們》(電影,與讓·馬斯科洛和讓-馬克·蒂裏納合作)

1986:《藍眼睛黑頭發》(小說)《諾曼底海邊的妓女》(小說)

1987:《埃米莉·L.》(小說)

1987:《物質生活》(隨筆)

1990:《夏雨》(小說)

1992:《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小說)《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電影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