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允屬於多民族聚居區,其中以佤族、傣族為主。佤族文化相當濃厚,對於這樣壹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每個佤族寨子都有他們自己的文藝宣傳隊伍。他們的文藝宣傳隊伍是自發,自己組織的,其中由幾個有組織能力的,非常能唱、能跳的男女作為他們的領隊,宣傳隊伍人數不限,小型的小跳,大型的大跳,節目自編自演,喜聞樂見,人員隨時都可以拉得出來。上允最主要有四個佤族文藝宣傳隊,其中:下允淘金河佤族文藝宣傳隊、翁板佤族文藝宣傳隊、竜浪龍塘壹組佤族文藝宣傳隊、下允糯掌佤族文藝宣傳隊。文藝宣傳隊歌曲大多的內容是宣傳***產黨的政策好,在***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民族團結、國榮家富、人民喜氣洋洋,還用通俗明了的語言用歌曲的形式宣傳“三個代表”、“十六大”改革開放、計劃生育等政策,使這些政策宣傳到千家萬戶,只要壹去到佤族寨區,問起這些政策,他們多多少少都知道。用這種形式加強了民族凝聚力,使得佤族同胞們積極向上,團結主動,呈現出壹片生機勃勃的新氣象。在表演時,可以單獨表演,也可以群眾參與,人數不限。中間由幾個人,或吹蘆笙,或吹竹簫笛等領跳,表演者就手拉著手圍著打(吹)樂器的人逆時針跳動,跳的動作手部動作少,腳步動作多。手部的動作大多表示插秧、打谷子等動作,腳部動作有走步、踏步、彈動步、單跺腳、雙跺腳、踹腳、踢腿、吸腿、蹲跳、轉身以及各種動、植物的模仿動作,邊唱邊跳那富有粗獷、激越、狂熱的舞姿和歌聲似乎要把大地頓通。
淘金河佤族文藝宣傳隊、翁板佤族文藝宣傳隊曾去參加雲南省國際旅遊節,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縣慶活動、拜年活動、葫蘆節、新米節、民運會總少不了這兩支佤族文藝宣傳隊伍,他們撐起了上允鎮佤族文藝半邊天。
別具特色的佤族飲食文化
佤族的雞肉稀飯和水酒是佤族最具有特色的飲食。在重要的客人來訪,起房蓋屋、逢年過節、討親嫁女等重大的事情到來時,雞肉稀飯和水酒是少不了的,它們是佤族用來接待客人的最高禮節,如果妳到佤族家做客,他們用雞肉稀飯、水酒招待妳,這代表了妳是他們家的尊貴客人。
佤族雞肉稀飯
佤族雞肉稀飯的歷史悠久,他們喜吃雞肉稀飯是以生俱來的。可以說佤族的歷史有多久,佤族雞肉稀飯的歷史就有多久。佤族世代居住在亞熱帶、熱帶的山腰峽谷之中,天氣比較炎熱,幹完壹天勞動,晚上回到家裏,習慣煮稀飯吃,既營養、又易做,是佤族生活中最普遍的全食,也是佤族飲食文化的代表。不僅被本民族喜愛,外族也大加稱道。
佤族雞肉稀飯似簡單易做,但它相當講究主要原料及制作工序,不知其理,相同原料做出來的雞肉稀飯味道就是不壹樣。
這道美味可口的佳肴是怎麽做的呢?首先,要備好生姜、茴香、佤族芫荽、辣椒、辣蓼、花椒尖、大蒜、洋蔥、五金葉、草果、細菲菜、綠辣子等佐料,然後將壹只肥嫩雞宰殺去毛洗凈(雞壹般是1公斤左右生態雞為佳,壹公斤雞配0.5公斤米),茸毛再用火燎凈,剖腹後不再用水洗,將整雞直接放進裝有冷水的土鍋煮。煮約30分鐘後撈起來用手把它撕成碎塊(雞頭、脖子要留給客人,表示尊敬),再把淘洗好的米放入雞湯裏,把佐料磋細,雞骨頭用火烤黃,再舂細,然後拌攏生雞血、鹽、味精,等米煮到湯快要幹米還半生半熟時,把拌好的佐料放入稀飯用蓋子悶上三至五分鐘,攪拌均勻後壹鍋色、香、味俱全的佤族雞肉稀飯即成。
佤族雞肉稀飯是佤族人民的美味佳肴,它開味、健胃,以稀、香、甜、麻、辣著稱,是佤族人民的壹道迎賓主食。
古樸的佤族服飾文化
佤族的服飾,各地差異性很大。據說,佤族的紡織已有200年的歷史,那時的佤族服飾是用棉花做成的,其種植到做成衣服的整套工序都是自己完成的,顏色單調,以黑白兩色為主。佤族的傳統服飾,是以黑色為基調的。如今的佤族服飾90%是用市場買來的棉紗或細毛線制成,用自制的土布已經很少。棉紗或細毛線經過米湯浸泡五至十分鐘,曬幹,然後用木架拉工,拉成等距離以後就可以織布,顏色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來配。
佤族服飾款式形式多樣,因地而異,有近似漢族的,也有近似傣族的,中青年婦女服飾,多用黑色、紅、藍、紫、黃或白的彩線,混紡成條紋花粗布,單幅圍裹,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制成短裙、長裙。佤族是非常喜歡妝飾自己的民族,佤族婦女耳上墜有圓筒形成圈狀的銀制耳環,有的卻墜著粗短的木制耳塞,脖子上喜戴1—3個大小不等的銀項圈,手戴銀鐲,腳裹護腳布。如今多數銀項圈、銀鐲已被廉價的銅器飾品所代替。佤族老年婦女,多纏黑色包頭,同樣也喜歡妝飾,因長年帶較重的耳環,天長日久,墜耳垂肩。男子的衣著差別不大,成年男子多纏黑色包頭,少數地區也有纏白色包頭的,纏紅色包頭的多為大窩郎(掌管木鼓房的大頭人,多為建寨人及其後代)或頭人、魔巴(巫師)和獵人頭“英雄”。上衣有短袖、長袖,背後有牛頭刺繡,並釘有布紐或銀扣,褲子短而肥大,褲腰卷起來可以包東西。男子壹般沒有更多的妝飾,外出時,身挎背袋、長刀、火槍、弓弩,腿纏裹布,是壹副古代壯漢勇士的形象。
傳統的佤族民間體育文化
由於受佤族社會歷史發展情況的局限,直到新中國成立時,佤族仍處於封閉落後的原始社會狀態。同其教育、音樂、舞蹈壹樣,體育完全融合並直接產生於勞動生產技能和來源於日常生活之中,通常表現為壹種生產技能,壹種生活習慣,是壹種生產技能、生活習慣的繼續發展和逐漸演變。作為壹項體育活動,它是根據本民族生產勞動,社會生活需求,遵循這個民族人體生長發育情況,以人體活動為基本手段,促進某項勞動技能的高度發展,從而既能使人熟練掌握勞動技能,個別人甚至達到嫻熟精湛的程度,又能增強體質,豐富生活的自然結合。
在佤族長期勞動生產和社會生活中,產生了射、摔、跑等體育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有長期使用弩而產生的射弩,有日常生活及勞動、遊戲中產生的摔跤,有遊戲中產生的打陀螺等體育項目。隨著社會的進步,佤族社會也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現代體育運動開始引入佤族地區,並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健康的發展。如: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
開展的方法有群眾自發的,比如在農閑時、較大集會和過節活動中,往往自發表演,進行比賽,既有體育的對抗性、技巧性,又富於娛樂性、趣味性的摔跤、射弩、打陀螺、打籃球等活動,為過節增添喜慶的氣氛。在壹年壹度的民族運動會中,佤族同胞以他們獨有的技能,參加射弩、打陀螺、爬桿、打籃球等項目,經常取得可喜的成績。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的發展,各種體育設施的建立健全,佤族體育運動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