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琴和電子合成器最大的區別在於電子琴無法完成內部頻率音色的改變,這讓電子琴的性質是壹個固定樂器,更多的是使用功能,不具備音色上的編輯創作能力。 電子琴內部存儲單元只能存儲少量的幾種樂器音色,而且不可編輯,不可二度創作。
電子合成器可以做到對任意音符的音色可編輯模式,提供了壹個創作的空間平臺。只要妳願意妳就可以做出任何音色的效果,從理論上 說壹個電子合成器就是代表著世界上任何樂器的音色,妳有可能獲得所有世界樂器的音色 。這樣的性質讓電子合成器成為了電子音樂創作的必備工具,也成為了降低音樂制作成本的偉大進步。
以中國獨立音樂人暗杠為例,他的代表作是《童話鎮》、《走歌人》、《說書人》。他創作音樂的形式就是以電子合成器為主,在他的直播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他手上僅僅是壹把民謠吉他,但是可以在任意時間點切換音色,演奏出小提琴、電吉他、小號、鋼琴、古典吉他、薩克斯等等樂器音色。而包含了揉弦顫音、滑音等演奏技巧的細節保留。這樣對於獨立音樂人來說,壹個電子合成器就可以完成壹個小型音樂工作室的成立, 極大地降低了各種樂手的需求成本。同時最大的優勢是在於對樂器音色的采樣以數字化為主。
電子琴無法達到這樣的任意樂器任意編輯效果,僅僅局限於電子鍵盤和固定存儲音色的演奏。電子合成器則是可以提供MIDI接口,讓任何樂器都可以完成任意音色的演奏形式。理論上壹個較高檔位的專業級電子合成器是可以完成多音軌的單獨錄制,這在歐美極為普及。提供了現場Live直接制作成品音樂的全新體驗。
以下簡單從電子合成器和電子琴的原理和形成原因做補充說明;
1:電子合成器;三十二泛音頻率。電子合成器出現的意義源於科學進步的普及,從科學角度出發, 聲音產生的震動頻率之中,每壹個單音的基本單元都可以分為三十二個泛音區的集合。簡單說任何壹個穩定的音色,之所以形成的是這個音色,是因為他的三十二個泛音區的高低不同。
這三十二個泛音區的集合就是壹個單音的頻率波合集,理論上為什麽電子合成器可以隨便地更改音色,原因就在於本質上電子合成器的核心元件就是對三十二個泛音區做出了編輯改變的能力。通過改變這三十二個基本泛音區來完成音色的改變。而壹切的樂器音色在最終呈現上波長結果上,都是這三十二個泛音區的合集,那麽逆推以下就可以得出:存在壹個工具,以更改波長最終體現的泛音區來實現所有樂器音色的改變,這就是電子合成器的存在核心。
而在三十二泛音區實現編輯得更深壹層次,實際上是摩爾定律的運用。因為摩爾定律表明:每隔18個月,集成晶體管的數量會翻倍,集成性能會翻倍。這就提供了從電子琴到電子合成器發展的底層能力實現的可能,畢竟壹個可編輯的音樂平臺比單純的寫入式電子琴可是要求制作水準和集成能力完全不同。
根據三十二泛音區的編輯化運營,加上摩爾定律的性能提升,並不能讓電子合成器MIDI達到較為普及的價值。核心在於摩爾定律導致的性能提升之後的技術更叠,主要是兩個技術:同步技術和編曲機技術。說人話就是:多音軌分布能力和任意輸入能力和任意輸出能力。
同步技術, 是電子合成器或者說MIDI(智能數字化音樂接口)普及的關鍵。因為早期即使擁有三十二泛音的編輯能力,但實際上也對實際音樂有任何提升。直到同步技術的出現,讓編輯能力拓展了壹個舞臺。 我們知道音樂的主體分為:單音、主音、復音。其中單音是無法構成基本音樂的,起碼得有主音和次音的搭配才能具有壹般的音樂流行性。同步技術,對於電子合成器就是增加音軌的能力。
增加壹條音軌,讓新增的音軌和原音軌同時處於壹個時間軌道完成實施的功放,這就是同步技術。也就是多音軌分布;但是單單是音軌的增加也無法滿足MIDI的普及。因為擁有同步技術的MIDI僅僅是壹個內部音色的功能補充,可以完成像古典音樂、輕音樂等非人聲演唱的音樂類型。
而實際上MIDI因為體積較小,是無法完成古典音樂這樣龐大的音樂體積。所以這個時期的電子合成器僅僅是壹個樂團、樂隊伴奏的地位。直到編曲機的出現。
編曲機,顧名思義他是壹個集成編曲的邏輯,將較大規模的調音臺做了極大的包裝, 以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完成復雜的功能。其中輸入輸出就是編曲機能力之中的核心,這提供了完美的B-box的舞臺,和流行音樂的舞臺 。而電子合成器因為價值和功能實際上相比於專業調音臺是較為簡單的,所以不可能在專業頂級音樂舞臺去分割專業調音臺的領域。大眾的流行音樂才是電子合成器的舞臺。
編曲機和同步技術的出現,直接讓電子合成器彌補了最後的短板。讓音樂編曲做到了極大程度的普及。乃至於如今整個編曲市場基本上都是MIDI的受眾。數字化音樂接口的目的,就是編曲。而編曲技術就是壹次較大規模的音樂制作的進步。
如此,壹個微型音樂工作站以電子合成器的形式普及,這讓歐美頂級電子音樂合成器生產公司,會每隔壹段時間推出全新的多功能電子合成器。這就讓電子合成器的種類開始增加,各種功能也逐漸實現。比如常見的打擊墊、小型八度鋼琴模樣的電子合成器,以及實用性更廣的腳踏式電子合成器。
在歐美,黃老板就是電子合成器的忠實粉絲,他的演唱會充分表明壹個人就是整只樂隊。這壹切的底層都是電子合成器的基礎建設推廣才能實現的。
2:電子琴:為了解決管風琴的難以移動;電子琴從本質上是屬於電子合成器的。可以認為是不具備編輯合成功能的電子合成器,因為電子琴實際上依舊是集成電路的音樂普及。電子琴是壹類統稱,實際上和電鋼琴有本質區別,電鋼更準確的形容應該是數碼鋼琴。
電子琴產生的源頭,是為了解決“樂器之王”管風琴體積過大不便移動的問題。管風琴和手風琴不同,管風琴的體積很大,鍵盤足足有上下五層,還有腳上的鍵盤。和玖月奇跡的女子樂器還要復雜。但管風琴卻是歐美頂級音樂公認的早期“樂器之王”因為氣勢磅礴,適用於教堂等活動。
為了保留管風琴的優點,去除管風琴的缺點,電子琴便出現了。
1907年,美國人T·卡西爾發明了用電磁線圈產生音階信號的電風琴,這是第壹次電子核心音樂的普及常識,但是在這裏的技術很不成熟,體積縮小了,但是更為接近於我們認知的電子手風琴。註意,最初的電子琴並不是我們壹想之中的電鋼琴模樣,而是手風琴模樣。最初的鋼琴鍵盤也是源於管風琴的鍵盤。
到了1939年,美國市場上開始銷售”艾倫風琴“,這種電子風琴比管風琴輕便經濟,普遍用於教學、音樂廳等,因而有壹定市場。至1950年,美國年產電子琴達10萬臺,接近鋼琴產量。1964年,美國人穆格發明了合成器,時代開始更叠。在我國壹個普遍的兩百元電子琴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銷量巨大。這是雅馬哈的舞臺。
雅馬哈是將電子琴的樣式從管風琴朝向鋼琴普及的重要存在。我們如今印象之中的電子琴都是電子鍵盤,這就是雅馬哈做出的改變,原本是三層鍵盤的多功能管風琴,到如今普及為單鍵盤的鋼琴式模樣,主要是雅馬哈主導。
從功能上講,如今普遍使用的都是電子合成器,電子琴的音樂風格是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偏向於新世紀、福音和八九十年代的舞曲風格,屬於舊時代。電子合成器則開始煥發榮光,成為全新的流行性音樂制作能力標配!
電子琴:
電子琴是中國人發明的壹個名詞。很多人談到電子琴都認為是外面超市看到的,大約1、2百元或者幾百元的兒童玩具。但是實際上,這種玩具類的電子琴並不能代表真正意義上的電子琴。電子琴嚴格意義上應該屬於“編曲鍵盤”(Arranger Keyboard)的範疇,帶有完善的自動伴奏功能,自身具備揚聲器和音源,連接電源可以直接演奏。正規的專業電子琴壹般價格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帶有幾百甚至上千種音色,絕大部分電子琴鍵盤手感無配重,自身不帶音序器,音色不可編輯。但是近些年來壹些高端電子琴逐步具備音序器、可編輯音色、采樣等等合成器的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鍵數壹般有61鍵、76鍵、88鍵等多種選擇。
合成器:
從整體上而言,合成器應該是功能最強大的。它既有MIDI鍵盤的多種控制器,又有電子琴的多種音色,並且,合成器的音色壹般要大大優於電子琴。另外,合成器壹般內置基礎波形,可以調整可生成新的音色;內置功能完善的音序器,可以直接制作音樂;內置采樣器,可以直接采集自然界真實的聲音並為己所用;內置琶音器,可以快速生成音樂句段;內置MIDI控制器,可以直接控制電腦上的音序器或其它MIDI設備;鍵盤手感壹般為半配重或全配重,帶有觸前/觸後及力度等等。合成器按照功能售價從幾千、幾萬到幾十萬不等,是音樂家們的得力助手。
合成器可節約成本,但比樂隊還是差很多,老版紅樓夢就是北京電影樂團演奏的好聽得多,李少紅版是電子合成器弄的,難聽死了。
合成器沒有自動伴奏,有強大的音色編輯功能,人們習慣稱為電子琴的 (實際應稱為編曲鍵盤) 有自動伴奏和簡單的音色編輯功能。電子琴是泛稱,雙排鍵,合成器,編曲鍵盤被統稱為電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