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是人們勞動後或慶豐收時表達愉快心情的集體舞。腳步歡快,手臂伸展。藏族舞是謙卑的,總是有連綿不斷的屈膝,有坐胯。腳步節奏感很強,有踢踏步,和踢踏舞很相似。
弦子舞
弦子舞是西藏自治區、四川省巴塘縣的傳統舞蹈。
弦子舞,藏族稱“諧”。流行於四川、雲南等省藏族地區及西藏昌都壹帶。弦子舞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壹種自樂性歌舞。在節慶、婚嫁、集會時,人們歡聚壹堂,舞時圍成圓圈,領舞者邊歌邊舞,拉著弦子(藏族壹種拉弦樂器)伴奏,余者隨之,時而向圈內聚攏,時而散開,雙手甩動長袖,動作優美。
2006年,弦子舞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果諧舞
國是轉圈,諧是舞。轉圈舞。
“果諧”是流傳在西藏廣大農村的壹種拉手成圈,分班唱和,載歌載舞,頓地為節,連臂踏歌的自娛性集體歌舞。常見於村頭、廣場、打麥場上。在節日裏,人們往往從日出跳到夜晚,從深夜唱到天明。“果諧”表達的內容非常廣泛:有抨擊舊制度的,有歌唱勞動生活的,有描繪自然景色、熱愛家鄉的,還有傾吐愛情的。由於“政教合壹”的思想影響,在過去的“果諧”中也包含有歌頌宗教喇嘛和寺院的內容。解放後,歌唱黨,歌唱毛主席,歌唱解放軍,歌唱社會主義新生活的內容尤為突出。因為“果諧”流傳在廣大農村,所以有人稱‘果諧’是西藏的農村歌舞。
“果諧”的跳法是重拍起步、三步壹變、頓地為節;跳時膝蓋到腳掌硬直落地,結實穩紮,節奏鮮明,以抒發集體的熱烈情緒為其基本特征。西藏各地都有這種舞蹈,而以山南地區“果諧”著稱。它的舞蹈結構和完整的表現形式大體是這樣的:
節日裏,場地上擺著壹缸青稞酒,人們圍著酒缸拉圈起舞,男女各站壹邊,分班歌唱,從左到右沿圈踏步走動。
這個世界那麽多人,最需要的是大家手拉手壹起轉圈舞蹈了。
蒙古舞
筷子舞
筷子舞讓我想起小時候跳的腰鼓,簡單易學,為什麽不跳了呢,很想跳。
“筷子舞”是蒙古族的特色舞蹈,流傳於內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和烏審召旗,原是婚禮、喜慶節日歡宴時,在弦樂演奏及人聲伴唱中,由男藝人表演的單人舞蹈,表演者右手握壹把筷子,用它敲打手掌、肩部、腰部、腿部等處,擊打的同時肩部環繞聳動,腕部靈活翻繞,敲打聲輕脆,節奏鮮明,情緒熱烈。
薩吾爾登
新疆衛拉特蒙古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
薩吾爾是手足舞蹈的意思,登是彈撥樂器的彈奏聲。
“薩吾爾登”是內蒙古阿拉善地區、新疆衛拉特蒙古的壹種樂舞的名稱,是以蒙古族樂器“托部秀爾”(彈撥樂器)伴奏,節奏簡單,歡快。以表現馬為主、又可自由發揮的舞蹈形式。它分為三類舞蹈~表演類,模仿類,生活類。
傣族舞是壹顆星,最容易學的,都是身段,手和腳的造型。朝鮮舞是最難學的,每個動作都呼吸帶的,十顆星。藏族舞也比較好學,蒙古舞比藏族舞容易,但它需要有草原和藍天那樣開闊的胸懷和駿馬奔騰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