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如何做到以生為本 以生為本

如何做到以生為本 以生為本

以生為本――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是教育理念上的壹次革命。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以“人”為切入點,高揚了人的主體性和時代所呼喚的人文精神, 體現了“面向全體”的素質教育新理念。“生本教育”是壹個以“壹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理念的教育體系,是開發學生潛能的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強調由傳統的“要我學”轉換為“我要學”的教育模式。“生本教育”是由華南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思樂教授主持開展的教學改革,在廣東等省、香港、澳門等地區進行了為時十余年的跟蹤式教學實驗,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生本教育”以學生為本,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音樂教育的目標是以審美為核心,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本教育”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豐富的、生動的、具體的音樂實踐中,通過學生主動體驗、探究、合作、綜合等方式來完成審美過程。我校進行“生本教育”的教學改革以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狀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音樂教師,在新課改的浪潮起起伏伏中,曾經欣喜過,也迷茫過,如今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豁然開朗,基礎教育階段的音樂課的重要價值是審美教育,“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音樂教育應該培養學生主動的去體驗音樂、參與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從而感受音樂的美。在音樂課堂教學探索“生本教育”的實踐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壹、生本,讓音樂課堂充滿愉悅和美。

“生本教育”以學生為本,倡導學生快樂地自主學習。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讓學生在體驗音樂、感知音樂過程中學習音樂,用多彩的音樂喚起學生的審美體驗,引導學生步入五彩繽紛的音樂世界是音樂教育的最高目標。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靈感,讓學生在優美流暢的演唱和聆聽音樂的過程中,體驗到旋律的起伏、節奏的張弛、力度的強弱、音色的變化、結構的布局等,感受到音樂所抒發美好的情感,從音樂的形式與內涵的完美結合中領悟到音樂中所蘊含的思想、藝術和美。在《認識打擊樂器》這節課中,我改變了以往過於註重知識傳授的傾向的教學方法,強調形成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提高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節音樂課我首先請同學們邊動手敲、邊動耳聽、邊動腦想,看看自己手中的打擊樂器都能發出那些不同的聲音?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動腦筋,用各種辦法去嘗試、去分析、去記憶那些聲音,然後老師引導學生根據樂器發聲的特點進行分類,同學們在鬧中有序地嘗試著、愉悅著、想象著、配合著,高興的根據聲音和樂器制作的材質分好了類別,老師引導著學生為分好類別的樂器起了名字:木質類、皮革類、金屬類等。最後在老師和同學的設計分配下,同學們愉快興奮地奏起手中的打擊樂器為《雷鳴電閃波爾卡》伴奏。追求快樂和愉悅是生命的本真表現,音樂教學中的愉悅性可以構成壹種審美的本質力量,恰恰是音樂教學的這種愉悅性,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放松自己的心靈,自始至終充滿著激情,保持著愉快的心情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以學生為主的自主學習方式,不但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還使學生充分獲得音樂審美的體驗,並享受了成功的歡愉。

二、生本,讓音樂課堂師生***同享受和諧氛圍。

和諧,是人類的最高追求,和諧課堂,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讓每個學生平等地、主動地、快樂地參與音樂活動,在音樂活動中得到愉悅、享受,是構築和諧音樂課堂的核心。“生本教育”提倡的合作式自主學習模式以承認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平等為前提。合作式自主學習模式是壹種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新型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的基礎上,采用啟發式教學,倡導並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裏傳統意義的教師角色已經改變,按照美國人本主義教育家羅傑斯的說法:“教師僅僅扮演著壹種指導者、引導者、促進者的角色。”師生關系是壹種真誠的、信賴的、平等的朋友關系,這樣可以營造出和諧、充滿關愛的學習環境和輕松的氛圍。這種教學模式有助於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使他們對音樂愛學、想學、樂學,最終達到會學。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合作式自主學習是壹種***同的、開放的、包容的學習,沒有合作,音樂就不能產生和存在。在學習過程中,音樂教師為學生創設壹個寬松、和諧、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天賦和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和釋放,不但增加學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還使學生不知不覺中融入了集體,不斷發現他人的優點,經常重新審視自己,發揮自己的潛能,同時在相互學習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在合作式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中,教師會在課堂上發現很多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和潛力,通過聽聽、唱唱、奏奏、演演,讓學生自悟自得,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增加了情感交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充分體現了“生本教育”所提倡的“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不教而教”的思想。

三、生本,讓音樂課堂與生活銜接起來,註重情感體驗。

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教學,會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音樂來源於生活”的意義。音樂離不開生活,生活是學生學習探索的巨大源泉。 “引生活於音樂,融音樂於生活”能更好地讓音樂課堂充滿活力,以至提高學生音樂素質,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音樂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每個人都有很深的體會。音樂課程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來組織學生的音樂學習,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音樂,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音樂經驗相聯系,並嘗試用自己喜愛的音樂方式表達了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例如在綜合創作課――《音樂在我身邊》課堂教學中,我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去搜集日常生活與音樂有關的音響資料和圖片資料,讓同學們在課堂踴躍的展示和體會“音樂在我身邊”這壹主題。學生帶來了五花八門的材料,有鬧鐘的音樂錄音、有音樂會的海報等等。這壹活動真正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積極性,真正地使學生廣泛參與、體驗、感受各種生活中的音樂,進而引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獲得感受美、創造美、鑒賞美的能力,從而發展自我的個性,珍視生活、熱愛生活。在表演和創作環節,老師引導學生創編了以校園和日常生活為內容的音樂小品,再配上自己喜愛的、自己認為適合的音樂,有滋有味地進行表演。通過親身的體驗,豐富的想象,具體的音樂實踐活動,同學們感受到了音樂的巨大魅力。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因發於心,故能動心。在音樂課堂中,牢牢把握情感這條主線,以學生的情感體驗為重點,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情感強度,使人的情緒、情感同音樂情緒、情感和諧的溝通與交流,達到那種動人心魄、強烈震撼的藝術效果與境界。 音樂新課程改革重視音樂感受和情感體驗,把它看作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音樂是聽賞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只有從感受入手,通過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在《迷人的晨曲》這節欣賞課中,我註重讓學生去聆聽音樂,通過聆聽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和感受音樂。如導入新課時,我播放《苗嶺的早晨》引子部分,要求學生“仔細聆聽音樂,妳感受到什麽?”學生從音樂的旋律,小提琴的摸擬性演奏的音色中,仿佛聽到小鳥的歌聲、聞到清新的空氣、看到晨曦中的太陽等等,這些都是聆聽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是體驗音樂後獲得的美感。在欣賞格裏格作曲的《培爾?金特》組曲《朝景》時,讓學生聆聽音樂並通過音色、速度、力度、旋律等音樂要素分析音樂如何表現海上冉冉升起的旭日。學生非常投入地去聆聽和想象音樂所描繪的意境,被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感染著。音樂是用耳朵去聆聽、用心靈去感受的藝術,當學生陶醉在優美迷人的純音樂中,他們的體驗和感受是深刻的,是凈化的,他們的情感體驗是升華的,是美好的……

四、生本,讓音樂課堂尊重生命體驗,彰顯生命的力量。

“生本教育”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諧結合。生本教育的價值追求是提升生命,它強調對學生生命力量的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教育最終歸結到學生生命自身的行動歷程,所有教育的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僅僅是知識的互動過程,還是心靈溝通的過程,更是生命體驗的過程。音樂以其強烈的感染力和神奇的效應成為生命世界的***同語言,世界上沒有哪壹種語言能像音樂壹樣超越時空,溝通生命信息。音樂藝術作為文化的壹種形態最能反映人的生命本質,成為人類生活最直接的感受形式和最真實的感性要求。宇宙無限,生命變幻無窮,音樂課堂只有與波雲詭、流光溢彩的生活長河連通起來,才會波瀾叠起、浮光躍金。音樂教師帶領學生領略生命的珍貴與美好,培養美的心靈,敬畏生命的偉大,通過音樂讓生命呈現出更加健康的軌跡。如我在給學生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註重學生對音樂的體驗,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力量;在《迷人的晨曲》欣賞課中,學生在美妙動聽的描繪早晨的音樂中,體驗到生命的美好, 體會到生命的寶貴。“生本教育”相信生命,音樂課程應在教學中體現生命的特征,喚醒生命意識,激發生命情感,尊重生命存在。“生本教育”激揚生命。

新課改理念強調“以人為本”,“生本教育”依靠學生和依托生命的教育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憧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能真正做到壹切以學生的發展出發,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教師、教材、教學方法等壹切為學生服務,使學生獲得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在“生本教育”理念中,教師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育模式起到關鍵作用,將教與學融為壹體,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素質,適應現代化社會輿論評價和擇才方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