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王國維的定義,國劇就是通過唱歌跳舞來講故事。這是壹個偽命題:美國的音樂劇也是用歌舞來表現故事,但誰會認同那是歌劇呢?鑒於當時的局限性,任何定義在壹定時期後都會表現出軟弱和貧窮。
“戲”這個詞最早是南宋劉表用的。由於沒有南戲表演的片段,所以不確定裏面有沒有字。然而,僅從關漢卿的《竇娥元》劇本,元雜劇就可以看出該劇仍有白話文。但是,即使戲曲的定義是用歌舞來演故事,也還是不夠準確。因為相聲表演有四課:說、學、唱,中學裏還有壹個舞蹈元素,就是表演裏有唱有跳,但相聲絕對不是話劇。
戲劇的定義到底是什麽?可以說,中國傳統戲曲是用伊斯蘭教的五法五柱來表達故事的。伊斯蘭教的五大支柱是唱和做。傳統五法是手、眼、身步;把“法”改成“頭”是準確的;事實上,手、眼睛、身體和頭都包含在伊斯蘭教行為的五大支柱中。伊斯蘭教的五大支柱是形而上學手段的微觀方面,五種方法是形而上學手段的宏觀方面。正確的五法應該是道、佛、儒、王、霍,通俗的就是道、佛、儒、王、霍。壹直認為戲曲的五法是手、眼、身的動作,但五法中的第四法也是法,很搞笑。顯然,這種理論的泛化是幼稚的。
大家都認同的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的特點有三:程式化、虛擬化、節奏化。這些話都是真的,但就像說糖的特性是顆粒狀、甜、白壹樣,還是停留在直觀簡單的層面。任何壹個喜歡國劇的人都會總結出與以上三個相似的幾個特點。
深度解剖:中國傳統戲曲的特點,在表演技巧上是伊斯蘭教的五大支柱,在社會實踐上是五種方法。在舞臺和周圍空間布道;壹陰壹陽,表演區陰(打黑社會的人),表演區陽;該劇的靈魂浸透著佛教,崇尚因緣、宇宙生命、圓滿;該劇的倫理框架高舉儒家思想,恪守三綱五常,宗法與倫理,德性與仁愛。梨園戲班的社會行為遵循王法,不違法亂紀,誹謗政權,取笑皇帝。戲班藝人壹定要心服活法,講究技藝超群,互助低調,琢磨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