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陳景潤62歲病逝,留下老來子陳由偉,他超越自己父親了嗎?

陳景潤62歲病逝,留下老來子陳由偉,他超越自己父親了嗎?

壹位偉人肯定在他自己的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才被世人銘記,陳景潤就是這樣的人。

陳景潤是當代著名的數學家,被公認為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作出重大貢獻中國人,發表了“1+2”詳細證明,引起世界範圍內的巨大轟動,國際數學界稱他的結論為“陳氏定理”。

這樣的壹位著名的數學家,他的後代是不是也有著卓越的數學智慧呢?

人生的恩師影響著陳景潤

陳景潤出生在壹個貧苦的農村家庭,家裏還有四個孩子,艱苦的生活沒能影響到他學習的興趣,他珍惜學習的機會,白天照顧年幼的弟弟,晚上就讓放學的哥哥給他講算數。

稍大壹點,母親看他對讀書充滿了渴望,送他到村裏的小學上學,年幼的陳景潤經常受到富家子弟的欺負,母親激勵他只有到出人頭地的那壹天,他就不會被欺負,這更讓他把握住學習的機會,以求日後出人頭地。

他的成績在班裏壹直拔尖,畢業時以全校第壹名的成績考入中學。

在初中,他遇見了數學的啟蒙老師,這位老師在數學方面很有建樹,而陳景潤最感興趣的恰恰是數學,他對數學這壹學科充滿了學習的熱情,短短的時間就能自學完壹本書。

他的數學老師也很看好他,就分外下力氣給他講數學的原理內涵,言傳身教的把數學這壹學科跟中國的發展結合起來,老師曾跟他講過:自然科學不發達是萬萬不行的,而數學又是自然科學的基礎,這讓陳景潤對數學學習的熱情更加高漲了。

後來陳景潤來到福州英華書院念高中,也是在那裏,他遇見影響他壹生的沈元老師。

沈老師當時是陳景潤的班主任兼教數學,壹次課上,他興致勃勃的對學生們講中國的數學發展史,並對他的學生提出了為數學發展作貢獻的期望,他說:有個‘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至今未解的難題,人們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妳們要把它摘下來!

這就是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初推動力。

亦父亦友,父子之間親密無間

陳景潤將自己的時間和激情都獻給了他深愛的數學,埋頭研究的日子裏,時間就這樣過去了十幾二十年。

到了中年時,陳景潤才遇到了自己的真愛,1980年,陳景潤和妻子由昆領取了結婚證,在陳景潤48歲的時候,兩人有了壹個兒子,取名為陳由偉。

算得上是老來得子吧,陳景潤對兒子陳由偉很是寵愛,當然寵愛不是溺愛,他對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想法。

他對兒子的培養方法是:民主對待兒子。

他講求家庭民主,父子和母子之間也要民主,使孩子能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選擇他喜歡的方向,使他的思維更具有個性。

小時候的陳由偉非常調皮,像每個普通的孩子壹樣,有著不壹般的破壞力,當時壹個玩具幾十塊錢,陳由偉卻經常把玩具分解,把壹個好好的玩具分解的支離破碎。

他的媽媽在他搗蛋的時候想要進行批評,這時陳景潤就會站出來,阻止妻子的行為,陳景潤就在壹旁微笑著看著,他認為孩子需要釋放天性,既然有拆解的好奇心說明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在這壹方面應該支持孩子。

在陳由偉拼不回玩具時,還會耐心地指導孩子,像是孩子誌同道合的大朋友。

陳由偉上小學後,還常常向陳景潤講自己在學校發生的事,學習、勞動或與同學的往來,無壹不是兩人的聊天內容。

當孩子分享他自己的故事時,陳景潤會認真的聽著,然後給出自己的建議,充分體現對兒子的事情很重視,就是這樣,他就贏得了年幼的陳由偉的信任,和兒子成為了知心的朋友。

這種亦父亦友的相處模式,讓父子兩人建立了非常親密的關系。

斯人如斯,子承父業

雖然,在有了家庭以後,陳景潤在學術上還是保持著全身心的投入,但是在家庭與數學之間,他處理地很好,兩者的關系有著恰到好處的平衡,既沒有因為鉆研數學而落下家庭責任,也沒有因為家庭的瑣碎耽誤了自己的學術。

陳景潤的壹生都在為中國的數學領域在做貢獻,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美滿的家庭、成功的事業,陳景潤沒有享受很久,終日的勞碌嚴重損害了他的身體健康,在62歲就身患重病離開了這個美麗世界,讓人意難平的是這位數學界的璀璨明珠就這麽倒在病魔的打擊下。

陳景潤走後,他的兒子陳由偉受到了大眾的廣泛關註,作為傑出的數學家的孩子,陳由偉被寄以厚望,人們普遍覺得陳由偉也應該像他父親壹樣,在數學領域有所建樹。

陳景潤生前並沒有對兒子的學習方向有明確的要求,只是在兒子選擇音樂專業的時候表示了些許的遺憾,但是他還是尊重兒子的選擇,讓陳由偉選擇音樂學習,家裏人對陳由偉的人生就更沒有過多幹預了。

但是陳由偉還是在父親去世後放棄了自己原先準備報讀的商科碩士專業,轉而研究數學。

身後的光環與父親耳濡目染的教導,深深地影響著陳由偉,好像有壹種什麽東西在指引著他。似乎身上總有壹種無法言喻的強大的力量,驅使著陳由偉去研究數學。

陳由偉最後選擇了考取數學專業的碩士,起先對於這個相對陌生的專業,陳由偉也覺得前方的路困難重重,剛開始他需要通過大量的刷題來掌握和鞏固知識。

但是漸漸地,他也在忙碌的學習中體會到了數學的真正魅力,領悟了父親為什麽對數學這壹領域如此的熱愛。

他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深,對數學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刻。家庭的壹直都是影響壹個人自我發展的因素,有壹位博學的父親,他的兒子必定也差不到哪裏去,最後,陳由偉順利地完成了學業,取得數學領域的碩士學位。

也許冥冥之中有什麽東西牽引著父子倆,陳景潤當年也試圖想讓兒子從事數學領域的學習,做壹名科學家,只是當時的陳由偉沒有選擇這壹條道路。

在陳景潤在世時,陳由偉選擇藝術領域,報讀音樂專業,之後又準備報讀商科專業;在父親去世後,他卻轉變了想法,選擇了和父親壹樣的道路,只不過時間稍稍晚了壹些,卻也算是實現了父親當年的壹個小小的願望。

再起轉折,選擇心中所愛

人生的變化風雲莫測,正當所有人都以為陳由偉肯定會走上他父親的道路的時候,情況再次發生了變化。

學成歸來的陳由偉並沒有繼續從事跟數學有關的工作,轉向了對醫藥領域的探索。

他成立了壹家醫藥公司,做起了生意。

或許是想繼續完成原本考取商科碩士的夢想,曾經的選擇在某些不可抗力的因素的影響下沒能成功實現,在自己體會過、領略過數學專業的風景後,他終於有機會從事自己真正的工作。

最巧的是,陳由偉從事的醫藥行業是他的母親由昆壹直從事的行業,他的選擇還是沒有離開家庭的影響就是了。

壹再變化的學習,兜兜轉轉的選擇,陳由偉明白了自己真正的熱愛,這壹次,他將自己的人生道路確定了下來。

人生就像壹條有著許多岔口的道路,陳由偉早先選擇了與父親不壹樣的好幾條,但是沒想到岔路竟然是互通著的。

陳由偉還是走上了壹條與父親壹樣的道路,他們在不同的時間看過了相似的風景,精神上的互通,便是孩子對父親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