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始於秦朝。
據《漢書·禮樂誌》記載,漢武帝在位時,設立了壹個收集地方歌謠、整理、制作樂譜的機構,稱為樂府。後來,人們把這個機構收集和創作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簡稱為樂府詩。到了唐代,雖然這些詩的曲譜早已失傳,但這種形式也隨之而來,成為壹種沒有嚴格格律、接近五言七言古詩的詩歌體裁。
唐代詩人寫樂府詩,有的沿襲舊樂府詩寫時事,用書法抒情,如《聖人之歌》、《關山月》,有的以時事名篇,作反映現實生活的新詩,如杜甫的《車店》、《哀將頭》。
●樂府詩的文體名稱。樂府詩最初是古代官方主管音樂的部門,主管宴飲、遊行所用的音樂,同時也負責民間詩歌、音樂的收集。作為樂府詩的名稱,“樂府”首先指的是後者。後來也用來指魏晉唐時期可以配以音樂的詩歌和後世模仿的樂府古題作品。
相關信息:
漢語拼音樂府
中文詞條樂府
作者黃翔鵬
秦漢至隋時期中國的宮廷音樂機構。後人也指音樂文學的體裁。
秦漢間樂府的建立始於秦朝,與“太嶽”並列,屬於朝廷。根據《韓曙?1977皇陵出土的關白共青表和銀質“樂府”鐘。、謝、石鼓、毛謙、等,皆據《漢書》?《禮樂誌》:“郊祀武帝之禮...是建立樂府,集詩夜誦”,解釋為原始樂府的建立。宋代的王應麟,清代的何超等。曾經根據漢惠帝二年的史料提出異議,但實際上,史記?樂書和賈誼的新書也有漢武帝以前樂府的記載。現在人們認為樂府起源於秦朝,漢初沿襲。漢武帝建立樂府,應該解釋為樂府機構的大規模擴張。
晉綏之際艾迪對樂府和樂泰賦的封禁。公元前7年,漢艾迪廢除樂府官員,上書:“他禁止樂府官員。《武樂》這種古老的兵法,以及郊祀之樂,都是那些不在享受正威之樂的人演奏的,屬於其他官員。”對於這壹歷史事實,有兩種解釋:“罷”(停職)和“省”(減員)。漢書?《李樂誌》清楚地記載了當時樂府的人員被裁減,剩下的47%並入樂府機構。晉隋時期,有“樂泰賦”之稱;隋書?鄭毅譯《樂記》討論的是“三聲和”“三聲從”的問題,以前叫樂府,後來叫太嶽。可見樂府和太嶽在這個時期還是同壹家機構。
唐朝時,大嶽署外沒有樂府,也有教坊和梨園。從此,再也沒有樂府機構的設施。
樂府與雅樂、俗樂的關系漢初,樂府命夏侯寬為安施樂“備簫”,這是雅樂的儀式活動,音樂實際上是當時民間、俗樂的“楚聲”。漢武帝時期,李延年利用大量民間音樂從事郊祀活動。晉隋時期,樂泰賦使用了“尚青節奏”。到了唐朝,大樂部還管著雅俗樂。這些史實表明,在中世紀之前,作為音樂機構的太樂或樂府與其所管理的音樂之間並沒有嚴格的雅俗界限。作為宮廷機構,太嶽或樂府的音樂往往與君主的好惡有關。君主中突出的企業家,如漢高祖、武帝、唐太宗等,都是思想開放,不拘泥於雅俗。隋文帝有失偏頗,但他所提倡的“華夏鄭聲”實際上是南朝的“尚青樂”,不過是前代人為了雅樂而流行的音樂而已。王運喜《樂府詩》認為“太樂主雅樂,樂府主俗樂”,這是宋以後雅俗不同思潮的反映,實際上是後制推論之前的事實。
樂府與樂府詩在樂府詩和音樂文學史料中,以樂府稱呼樂府詩已成為壹種慣例。最著名的用法是梁的《文心雕龍》?樂府七中。到了宋代,郭懋謙編選了《樂府詩》,用樂府壹詞來概括樂府詩。後來壹些文人還會把沒意思的有歌詞的詩、詞、歌稱為樂府,這是壹個名詞的混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