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原創)應該是細微的差別,節奏和背景樂配器上的差別。每個聽眾心中都有壹個哈姆雷特,這是古典音樂的魅力所在。假如妳經常聽某壹首曲子,拿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來說,版本很多庫貝利克、卡拉揚、伯母、伯恩斯坦、托斯卡尼尼均有所染指。庫貝裏克、卡拉揚都曾經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過該樂曲,細聽其實差別不大,兩個人都非常忠實於原曲,在力道和節奏上沒有太多的個人詮釋。伯母指揮維也納愛樂的版本我是最近才從DG111上聽到的,伯母的指揮風格是非常嚴謹但在壹些極小的細節上給聽眾壹點驚喜,從他的貝六和舒八上都能看出,他會用弦樂稍微地修葺壹下背景樂,讓人感覺心曠神怡,他的德九這次也給了我很大的驚喜,第二樂章和第四樂章不僅節奏拿捏的恰到好處,細節也掌握的相得益彰,實在是佳作。至於伯恩斯坦的指揮風格,大家褒貶不壹,有的說他是壹位性情大師,有的說他借題發揮,我認為伯恩斯坦代表的是古典樂中的自由階級,而非學院派或者是德奧派,他對每首曲子都有自己的獨到理解,越是苦澀難懂的樂曲他越演繹的有味道(例如馬勒的交響曲),也只有他能夠把莫紮特安魂曲演繹成“悼念亡妻”版,這不正是壹種自由,壹種更加奔放的追求?伯恩斯坦的德九,我聽的是以色列愛樂的版本,沒有維也納愛樂的黃金陣容和如絲版的音色,伯恩斯坦的亮點就在於深深的情感,也許對於這部情感在家鄉和異鄉掙紮的作品他更有發言權(特別是第四樂章描寫美國生活的)。
可能文字再華麗都無法描述音樂的情感,想要真正體會各個版本不同的差別還是多多去聽,去鑒賞,去體會。多說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