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麽聲樂課應該怎麽上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如何上好聲樂課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上好聲樂課呢?
壹、抓住聲樂課堂的教學特點
聲樂是由人體發聲器官發聲產生的音樂形式,人體本身就是"樂器",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和各器官之間的配合進行歌唱。聲樂課堂教學即應當使學生認識到歌唱的基礎和技巧,又應當體現出聲樂教學的原則和特點,使聲樂課成為既培養學生基本素質又提高其藝術素養的工具。
聲樂課堂應當具備以下幾個特點:壹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二是教學的針對性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性;三是對於教學內容的鞏固和發展。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是上好壹堂聲樂課的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聲樂沒有興趣,那麽任憑老師怎麽專業也不能使學生集中精神學習。歌唱需要有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思想狀態,只有在良好心理狀態的情況下,進行聲樂訓練時才能投入感情,否則光靠歌唱技巧是不可能唱好壹首歌的。在聲樂課堂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對音樂保持高度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要做到這點,必須因材施教,對於教學內容作詳盡的規劃和安排。隨後,需要通過高雅音樂的欣賞觀摩,使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能夠樹立對音樂藝術美的感受和認知,在歌唱中獲得自信。最後需要在課堂中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不能照本宣科,繼續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沈悶,要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可以先播放壹段學生感興趣的音樂家的視頻,激發起學生深入了解的興趣,在對音樂家的作品進行詳解。
為了使聲樂課上的交流更加方便,教師在進行示範演唱時要具有針對性,根據學生當堂課的具體表現和情緒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或者根據學生的發聲方面的問題,作出針對性的訓練,通過不同的教學內容,達到完善學生演唱技巧的目的。與此同時,要註重的是課堂的合作性。聲樂教學不是單方面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是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同合作,將聲樂的教學過程當成壹個信息的傳遞過程。聲樂教師在上課時應當把握住教學信息傳遞的規律,使學生能夠通過面對面的教學將知識技能和具體的發聲技巧融合在壹起,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發聲系統。
另外,為了鞏固聲樂課堂的教學效果,將課堂分為練聲和演唱兩部分。練聲是聲樂課進行的前提和基礎,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喚醒自身的發聲器官,在穩定和母音壹致的情況下進行歌唱基本技巧的練習。學生在課堂開始的前半部分時間練習發聲後可以將其應用於具體的歌曲演唱中去。這種通過練聲和演唱兩部分組成的聲樂課看似是壹種重復,實際上是對聲樂技巧的鞏固和發展。學生在壹次次的發聲練習中和歌唱實踐中,逐漸對自身聲音的特點更加了解,便於其在未來的演唱中不斷發展出自身的特色。
二、聲樂課的教學的手段
要想上好壹堂聲樂課,教師必須掌握壹定的教學手段。首先是對學生心理的了解,教師要通過課堂狀態,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心理狀態。聲樂的教學過程是壹個認知過程,同時也是壹種心理變化的過程。認知活動需要智力的運轉為前提,而積極的心理狀態有利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歌唱。教師在發現學生歌唱中錯誤或問題的時候,要註意把握好糾正的尺度,不要過分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每個學生的水平和基礎各不相同,如何在課堂上使每個學生均衡發展是教師應當首先解決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基礎,設定不同級別難度的聲樂練習項目,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潛力。
其次是在教學過程中註重運用非語言手段。非語言手段指的是運用肢體語言、表情或手勢等。這些非語言手段能夠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提示學生打開口腔時,教師可以用張大嘴的動作進行,學生看到此動作無需語言就能明白教師的意思,形成條件反射,簡化教學過程。
最後是簡化教學語言。教師在上聲樂課時既要保證教學的專業性,但同時又要盡量簡化教學語言,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對於教學理論,在運用了專業的語言介紹後,要用通俗的語言進行闡述。比如對於發聲中非隨意肌的介紹,教師可以將肌肉描述為壹個整體,有些肌肉放松,會導致不該放松的肌肉也放松了。這種介紹方法比解釋"非隨意肌"這類理論性強的名詞要有效得多。
三、 聲樂課堂中的教學活動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活動形式。聲樂教學活動包括:理解活動、練習活動、模仿活動和時間活動等幾個方面。理解活動是聲樂訓練的最初階段,首先要對歌唱的內容加以理解。練習活動包括多種形式,有機械式的重復練習,也就交流性的操練。學生要針對發聲、呼吸和***鳴的運用等方面進行練習。模仿活動是聲樂教學課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模仿可以是音色、語調等技術性的模仿,也可以是情感方面的模仿。模仿是學生歌唱能力提升的重要條件,只有不斷模仿優秀的歌唱方法,再結合自身的習慣和特點,加以發揮創造,形成自我獨立的歌唱特色。實踐活動是學生在已經完成前幾項教學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自身的情感和生活經歷,將已有的發聲和歌唱技巧應用到具體的歌唱中,在歌唱前要能夠對歌曲的曲調、歌詞等各方面的結構和風格進行分析。
四、總結
要想上好壹堂聲樂課,教師必須掌握相關的聲樂特點和教學方法。聲樂課堂教學是心理、語言和理論實踐***同結合的產物,在科學思想的指導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激發他們的學習潛力,使他們在聲樂教學中最終能夠學習並形成自我的演唱風格。
拓展:
聲樂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讓學生明白氣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學生通過簡單,有規律的發聲練習,理解在歌唱時高位置的狀態!教學重點:
1、練氣息時,註意氣息的控制,吸氣不要吸太多,自然吸氣。 2、練習“u”時,位置不能跨下去,眉心豎起,位置要高。
3、吹“嘟”時氣息不能放了,氣要吸到腰上面去,支持住。
教學難點:
氣息運用自如、流暢,位置要高,註意橫隔膜放松。
教學內容:
1、練聲:
(1)呼吸練習:si與n結合
(2) 5 4 | 3 2|1 -?
Nu ( 註:聲音要豎起來,位置要高)
(3) 12 34 |54 32|1 -l
嘟 (註:音要吹在嘴唇上,右腰著力,氣要沈下來)
(4)12 34 |54 32|1 -l Mi ma
2、唱《搖籃曲》
教學過程:
1、練聲四:
(1) 氣息{緩呼緩吸,急吸急呼}註意氣息的控制,四個短的“s”壹個長的“s”
(2) 5 4 | 3 2|1 -| u
註:氣息控制好,嘴巴豎起,位置要高,掛到頭腔裏去
(3)565 454|343 232|1 -|
u u u u
註:氣息要穩住,不能到處跑,壹樣的要有高位置
(4)12 34 |54 32|1 -| 嘟
註:氣要吸到腰上,用嘴唇來吹,後腰著力,打到上口蓋去
(5)50 30 10|50 30 10?
Mi mi mi mi mi mi
註:跳音,後腰著力,橫隔膜跳起,打到壹個點上。
聲樂課教學課件
教學目的:
1、學習並了解歌唱者“樂器”發聲原理、歌唱發聲的器官。
2、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歌唱“樂器”的有關器官在歌唱時的作用。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理解各發聲器官的生理位置與功用
教學方法:講解、分析、啟發的教學法
教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壹、歌唱者的“樂器”知識
1、原理:綜合生理學、物理學、音響學的原理。
2、內容:人體作為歌唱發聲的器官有如下三個方面:
呼吸器官(動力)
發聲器官(振動體)
***鳴器官(***鳴器)
人體作為歌唱的“樂器”它的動力是由肺部呼出的氣息形成,氣息通過喉頭的聲帶,使聲帶受到振動發聲,聲帶是振動體。聲帶的振動引起咽喉腔及其它腔體的***振,擴大並美化聲音,這些腔體是***鳴器。除此之外,作為歌唱的“樂器”還有壹個使聲音變成語言的器官:吐字器官。
呼吸器官:包括鼻、口(口在生理上實屬消化器官,但在歌唱時因口鼻同時吸氣,故在此列入呼吸器官)、咽、喉、氣管、支氣管、肺、胸廓、隔肌、腹肌、肋間肌組成。口、鼻、氣管是吸入和呼出氣息的通道,肺是吸入、呼出和儲存氣息的總機關。人體有左右兩肺,幾乎占據整個胸腔, 但其本身沒有活動能力,不能獨立進行呼吸,必須依靠呼吸肌肉群將胸腔擴大和收縮,才能形成呼吸運動。隔肌位於胸腔下部 ,它把胸腔和腹腔分割開來,形似壹個扣著的碗,吸氣時隔肌下沈,呼氣時隔肌中心上升。呼吸時,吸氣肌肉群的收縮,使肋骨向外擴展,隔肌中心下沈,胸腔擴大吸入氣息,呼吸肌肉群的收縮,使肋骨回收,隔肌中心回升,胸腔收縮呼出氣息。呼吸在歌唱中不僅是發音的動力,也是聲波傳導至各***鳴體的工具。因此,掌握好呼吸技術至關重要,對形成歌唱發聲質量的優劣起決定作用。
發聲器官:
(1)發聲器官在喉頭,內部有兩片對稱而有彈性的韌帶,稱為聲帶。聲帶在不發聲時,是分開的,呈三角形的空間,稱為聲門,氣息經過聲門,激起振動,聲帶就閉和擋氣,發出聲音。
(2)喉頭的構成。喉頭位於頸椎四、五、六節的前面,在舌根和氣管之間,上連舌骨,下接氣管有五塊較大的軟骨構成。它們是:
(a)會厭軟骨----- 位於喉頭的.上端,其形狀扁平如葉狀,下端與甲狀軟骨相連,能使喉咽部成*** 鳴管,上部遊離。在歌唱時,它的張度和卷曲程度對歌聲起重要作用。
(b)甲狀軟骨-----是咽部最大的壹塊軟骨,由左右對稱的兩片四邊形軟骨板合成兩板的前緣合成壹個尖角。它在男性的頸部向前隆起突出,稱為喉結,女性的軟平,因此喉結不明顯。
(c)環狀軟骨-----位於甲狀軟骨之下,它下接氣管,前部細窄,後部寬大,對支持喉腔起重要作用。
(d)勺狀軟骨-----又名披裂軟骨,位於環狀軟骨後上部,也是壹對對稱的軟骨,其滑動旋轉能使聲帶張開、閉合。
(e)舌骨-----它雖不屬喉頭的軟骨,但與歌唱有密切的關系。它的位置,活動狀態能影響歌聲的質量。
總之。聲帶的活動和變化,是由喉腔內軟骨和肌肉的動作來調節的,這些調節動作無法直觀,也很難感覺。所以對發聲器官的訓練,必須在正確的呼吸基礎上,依靠呼吸的支持,保持喉腔的穩定、放松、打開,使喉腔內各個軟骨和肌肉協調自如地工作。
***鳴器官;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分為喉咽、口咽、鼻咽)口腔、鼻腔、頭腔(鼻竇、蝶竇等),歌唱時依靠這些***鳴腔體的***鳴作用,擴大和美化歌聲。聲帶發出的聲音是很微弱的,需要經過***鳴腔體的擴大、潤色、美化。人體的***鳴腔是由大到小、由低到高排列的。在聲樂術語中,總稱為三類***鳴,即處於硬腭以上的(含鼻腔、頭腔)為頭腔***鳴;喉頭以下的為胸腔***鳴;中間部分(含口腔、咽腔)為口腔***鳴。由於口胸內部以及咽腔、喉咽腔、鼻煙腔周圍的肌肉,可根據其活動情況改變形狀,容積大小也隨之變化,故稱為“可調節的***鳴腔”。而胸腔、氣管、鼻腔及頭部各腔體均有其固定腔體,不可隨意改變,因此又稱為“不可調節的***鳴腔”。總之,美好的聲音不是單壹腔體的***鳴,而是三組腔體的混合***振-----混合***鳴。只是隨著歌唱中音高的不同,三組***鳴腔體混合***鳴的比例是不同的。
吐字器官:人的歌唱樂器與其它樂器最大的差異在於人聲具備第四器官------吐字器官(也稱語言器官),包括唇、齒、舌、牙、腭(軟腭、硬腭)等。它們是變聲音為語言的器官,人的聲音通過它們的變化產生元音和子音,形成語言,同時也起調節***鳴腔體的作用。上述四器官,在歌唱時,要同時參與活動,並且協調壹致成為壹個統壹的有機整體。四者之間的關系是既要協調壹致,又要互不幹擾、獨立自主地發揮本能,否則會影響“字正腔圓”的藝術效果。
二、發聲訓練:
哼鳴訓練
目的與要求:體驗頭腔***鳴和聲音靠前的感覺,使其獲得聲音的高位置。
a、身體自然直立,兩肩放松,吸進適量氣息並註意深的呼吸支點。
b、嘴唇微閉,舌自然平放舌尖輕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開不要咬緊。
c、哼唱時感到聲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之間感到明顯振動,象擤鼻涕時的感覺。
d、不論音的高低,都始終保持這種高位置的感覺,這對上下聲區的統壹很有益處。
三 、總結新課:
教師進行本課小節,對學生的發聲訓練作出評價,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增強學習聲樂的興趣。
四、作業:
課後借閱或查閱相關聲樂書籍,強化提高學生對歌唱“樂器”知識的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