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山流水
樂 器:古箏
介紹:
《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高山》、《流水》二曲,本只壹曲。初誌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誌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其有琴、箏兩種譜本,箏曲《高山流水》與琴曲迥異,現有多種流派譜本。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則是浙江武林派的傳譜,旋律典雅,韻味雋永,頗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2) 、廣陵散
樂 器:古琴
介紹:
據《琴操》記載: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誌為父親報仇,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名揚韓國。韓王召他進宮演奏,聶政終於實現了刺殺韓王的報仇夙願,自己毀容而死。後人根據這個故事,譜成琴曲,慷慨激昂,氣勢宏偉,為古琴著名大曲之壹。漢魏時期嵇康因反對司馬氏專政而遭殺害,臨刑前曾從容彈奏此曲,現有琴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
廣陵散:古琴曲。又名《廣陵止息》,據《戰國策》及《史記》中記載:韓國大臣嚴仲子與宰相俠累有宿仇,而聶政與嚴仲子交好,他為嚴仲子而刺殺韓相,體現了壹種“士為知已者死”的情操。這是壹種比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譜》關於此曲的標題就是源於這個故事。
(3) 、梅花三弄
樂 器:古琴
介紹:
《梅花三弄》是壹首最古老的古琴曲,它旋律優美流暢,形式典雅獨特,通過對梅花淩霜傲雪神態的描寫,贊頌文人高潔的品格,藝術價值很高。作者桓伊系東晉“淝水之戰”名將。《梅花三弄》樂曲主題表現梅花,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古代有:高聲弄,低聲弄,遊弄之說。全曲***分十段,兩大部分,第壹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譜中解題稱晉代桓伊曾為王徽在笛上“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復3次,故稱為《三弄》。《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各有1解題,提到相和三調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遊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體結構可能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
(4) 、陽春白雪
樂 器:琵琶
介紹:
《陽春白雪》,湯良興演奏。 簡稱《陽春》,是六十八板小曲集成之套曲,其中大部分由老六板變奏而成,李芳園編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譜》中收此套曲,名為《陽春古曲》。此曲版本較多,壹般將十段、十二段的稱為《大陽春》,七段的稱為《小陽春》或《快板陽春》。此曲情趣輕快活潑,描寫陽春三月,大地春回、萬物生長的欣欣向榮的景象。為壹最基礎的琵琶傳統曲。
(5) 、十面埋伏
樂 器:琵琶
介紹:
關於《十面埋伏》產生於何時迄今無定說,但在明代王猷定(1598-1662)著的《四照堂集》卷八《湯琵琶傳》壹文中有這樣壹段描寫:“……而尤得意於楚漢壹曲。當其兩軍決鬥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弩聲、人馬辟易聲;俄而無聲。久之,有怨而難明才為楚歌聲;淒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悲,終而涕淚之無從也。其感人如此。”從文中描寫的《楚漢》壹曲情節與《十面埋伏》所描寫的相符,由此可見早在十六世紀之前,《十面埋伏》已在民間淬。
現用衛仲樂先生演奏,裘春翹、葉緒然、林友仁、胡曉芳記譜,載於《琵琶獨奏曲集》之十段譜分析:[壹]列營 [二]吹打 [三]點將 [四]排陣 [五]走隊 [六]埋伏 [七]雞鳴山小戰 [八]九裏山大戰 [九]項王敗陣 [十]烏江自刎
(6) 、平沙落雁
樂 器:洞簫
介紹:
《平沙落雁》古琴曲,最早刊於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問世以來,刊載的譜集達五十多種,有多種流派傳譜,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壹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譜,關於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陳立昂之說;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說,又有說是明代朱權所作。因無可靠史料,很難證實究竟出自誰人之手。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種琴譜的解題不壹。《古音正宗》中說此曲:“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裏,天際飛鳴。借鴻鴣之遠誌,寫逸士之心胸也。……通體節奏凡三起三落。初彈似鴻雁來賓,極雲霄之縹緲,序雁行以和鳴,倏隱倏顯,若往若來。其欲落也,回環顧盼,空際盤旋;其將落也。息聲斜掠,繞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應,三五成群,飛鳴宿食,得所適情:子母隨而雌雄讓,亦能品焉。”這段解題對雁性的描寫極其深刻生動。全曲委婉流暢,雋永清新.……
(7) 、漢宮秋月
樂 器:古箏
介紹: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壹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壹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琵琶曲《漢宮秋月》又名《陳隋》。以歌舞形象寫後宮寂寥,更顯清怨抑郁,有不同傳譜。目前壹般是據無錫吳畹卿(1847-1926)所傳,但劉德海加上了許多音色變化及意向鋪衍的指法,壹吟三嘆,情景兼備,很有感染力。
(8) 、漁樵問答
樂 器:古琴
介紹:
《漁樵問答》是壹首流傳了幾百年的名曲,現在的譜本有多種。《琴學初津》雲此曲:“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聲之唉乃,隱隱現於指下。”由於音樂形象準確、生動,因此近幾百年來在琴家中廣為流傳。 樂曲開始曲調悠然自得,表現出壹種飄逸灑脫的格調,上下句的呼應造成漁樵對答的情趣。主題音調的變化發展,並不斷加入新的音調,加之滾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刻劃出隱士豪放無羈,瀟灑自得的情狀。其中運用潑刺和三彈的技法造成的強烈音響,應和著切分的節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聲。第1段末呈現的主題音調經過移位,變化重復貫穿於全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 、夕陽簫鼓
樂 器:琵琶
介紹:
《夕陽簫鼓》又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壹。此曲最遲在十八世紀就流傳在江南壹帶。《夕陽簫鼓》是壹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樂曲原分有10段,分別為:
壹、夕陽簫鼓 二、花蕊散回風 三、關山臨卻月 四、臨水斜陽 五、楓荻秋聲 六、巫峽千尋 七、簫聲紅樹裏 八、臨江晚眺 九、漁舟唱晚 十、夕陽影裏壹歸舟
樂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寧的情調,描繪出人間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陽,簫聲迎來圓月的傍晚;人們泛著輕舟,蕩漾春江之上;兩岸青山疊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蕩月,槳櫓添聲……
(10) 、胡笳十八拍
樂 器:胡琴
介紹:
漢末大亂,連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難中被匈雙所擄,流落塞外,後來與左賢王結成夫妻,生了兩個兒女。在塞外她度過了十二個春秋,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曹操平定了中原,與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贖回文姬,於是她寫下了著名長詩《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壹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