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在不到20天的時間就將近40個師的兵力推進到列寧格勒(現改名為“聖彼德堡”)城下,將列寧格勒團團包圍起來。列寧格勒是蘇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又是蘇聯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基地,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希特勒在制定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時,要求德軍“無論如何也要攻克這個布爾什維克的發祥之地”,並狂妄地叫囂要把該城從地球上抹掉。德軍為了完成既定計劃,投入大批飛機進行狂轟濫炸。列寧格勒危在旦夕。列寧格勒前線總指揮戈伏羅夫萌發了用音樂鼓舞鬥誌的念頭,便派壹級飛行員李特維諾夫駕機冒著生命危險到古比雪夫市運來那部歌頌壯烈衛國戰爭的第七交響曲樂譜,隨之舉行盛大演奏會。千千萬萬的男女公民拿著武器,眼含熱淚傾聽這莊嚴的樂聲,愛國激情如火山般噴發出來,炮彈像雨點般瀉向德軍陣地……正是這雄壯的樂章,阻擊了慣用“閃電戰”的德國法西斯的進攻,為取得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音樂武器”不僅可以激勵己方士氣,而且還可以瓦解敵人的鬥誌,甚至使敵人不戰而敗。
眾所周知的中國古代楚漢之爭,楚軍被漢軍圍困於垓下,楚王項羽壹籌莫展,而漢軍抓住有利時機,在楚營四周高唱楚歌,楚軍軍心渙散,鬥誌全無。項羽空有“不肯過江東”的悲壯,卻無法擺脫在楚歌聲中兵敗身死的命運。
無獨有偶,1989年,巴拿馬總統諾列加同樣敗在了美國人的“音樂炸彈”之下。美國為了維持其對巴拿馬運河的統治,以種種借口出兵入侵巴拿馬,捉拿諾列加。諾列加在兵敗無路的情況下,躲藏到梵蒂岡大使館尋求庇護。美軍在大使館外展開了“音樂攻勢”——不間斷地用高音喇叭播放壹首名為《無處可逃》的搖滾歌曲,迫使諾列加走出大使館。
“音樂武器”,以其獨有的魅力,在古今戰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將來,仍將作為克敵制勝的重要工具,揚威戰爭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