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宮節
在雲南省的富寧、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那坡等地,每年農歷四月間要過跳宮節。各地的節日時間有區別,有從四月初三開始的,也有從四月初八或十壹開始的,節日活動連續三天。
第壹天要稱舉行請鼓儀式,由那公(寨主)、宮頭(總管)等人身著古裝,帶著準備過節的村民去請那摩(年紀最大的頭人)起銅鼓過節。那摩應允後就領著大家到埋鼓的地方,焚香頌經,虔誠祭祀,然後才把銅鼓從地下挖出來,連同祭品壹起系在鼓架上,眾人載歌載舞,簇擁著反銅鼓擡至節日跳舞的地方――宮坪。
宮坪選在村邊壩子上,中間用籬笆圍著壹蔸金竹。相傳他們的祖先在壹次戰爭中被外族圍追,壹位英雄藏身於金竹叢中,用計擊退了敵人,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次勝利,敬獻金竹,形成了圍著金竹跳舞唱歌的跳宮節。
節日的壹切準備就緒後,由那摩擊鼓三下,宣布節日開始。接著吹起葫蘆笙,擊起銅鼓,人們伴著音樂,和著鼓點,圍著金竹熱情地跳舞。不時有人跳餓了累了,便停下來吃點糯米飯,嘗塊肉,喝口酒,然後繼續跳舞。
歡快的歌舞活動持續兩天。第壹天晚上,人們要結隊到那摩和那公家去祝賀節日。第二天晚上則到各家各戶去跳金竹舞,祝福家家戶戶人畜興旺,五谷豐登。青年們則扮演各種鳥獸,讓大家追打。這種妙趣橫生的遊戲,使節日之夜的歡樂氣氛更加濃烈。
節日的最後壹天俗稱“過三朝”。中午,由那公組織全村寨各家各戶,到附近的壹座山上,宰雞殺狗,祭祀祖 先感謝祖先的恩德,祈求祖宗保佑。祭祀結束後,還要舉行“送鼓”儀式。由那公、宮頭和七個帕比(節日主持者)帶著眾人載歌載舞護送銅鼓回到那摩家裏。這時,節日告以結束。現在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跳宮節成了娛樂和物資交流的盛大集會,節日內容更加豐富了,附近的壯、苗、瑤、漢等民族也來參與物資交流和娛樂活動,以歡慶節日。
花朝節
農歷二月初二舉行,是廣西寧明、龍州壹帶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花朝節是紀念百花仙子的節日,傳說她降於這天。她喜歡木棉樹,因為它長得挺拔粗壯,春來滿樹紅花,鮮艷如火。所以她常棲木棉樹上,佑護大地百花燦爛,人間安寧。
節日是選在有高大木棉樹的地方過的。男女青年們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他們穿著民族盛裝,懷揣五色糯飯、 糍粑或粽子等食品,帶上為情人而備的頭巾、千針底新鞋等禮品,尤其不能少了精心繡制的繡球。人倦綠叢中三五成群,對唱山歌,贊情侶,誇對方,求連情,同時歌頌百花仙子的佳潔、美麗。唱到情深意醉,繡球便帶著無限的柔情,象彩虹壹樣飛向自己的心上人。壹時在綠叢中彩球飛舞,給歌場增添了無限的趣意。
夕陽時分,人們按照傳統習俗,從四周把繡球向木棉高枝拋去,於是壹道道彩色的“閃電”,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拋擲過後,木棉樹上彩球累累,宛如仙子霓裙。人們用這樣的方式祈求百花仙子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