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曾這樣提示音樂與建築的關系:“音樂和建築最相近,因為像建築壹樣,音樂把它的創造放在比例和結構上。”的確,建築作為壹種造型藝術,它不是簡單的鋼筋、水泥的堆砌,它能激起同聽音樂相近的情感反應。而在音樂中,我們能從它的形式美裏把握住某些建築的因素。
據說,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響曲》就曾受到巴黎建築群的啟示。舒曼則在他的《第三交響曲》中力圖表現科隆大教堂的壯麗宏偉。
柴科夫斯基稱贊說:"偉大的音樂家在大教堂絕頂之美的感召下寫成的幾張譜紙,為後人樹立了壹座刻畫人類深刻內心世界的,猶如大教堂本身壹樣的不朽豐碑。"
德國的大詩人歌德說他在米開朗琪羅設計的羅馬大教堂前廣場的廊柱內散步時,深切地感到了音樂的旋律。
別具壹格的中國園林建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曲徑通幽,依依修竹,假山曲水,扶疏花木,構成了幽靜、秀美的審美意境。正是這種獨具特色的江南風格建築醞釀出了清新秀麗的江南絲竹音樂,如《梅花三弄》、《中花六板》等。
我國建築大師梁思成從頤和園的長廊內發現了和諧的節奏。站在景山頂上俯視北京故宮建築群時,沿著中軸線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建築中交響樂的主題旋律和對位法。
在音樂的創作中,“重復”是作曲技巧最重要的基本手法之壹,建築設計也是如此,兩者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在建築中,這種重復當然壹定是由建築設計所引起的視覺可見元素的重復,如光線和陰影,不問的色彩、支柱、開洞及室內容積等等。
壹個建築物的大部分效果,就是依靠這些韻律關系的協調性。簡潔性以及威力感來取得的。那羅馬大角鬥場連拱的重復,希臘神廟優美的柱廊,哥特式教堂尖拱和垂直的重復,以及北京頤和園長廊的重復等等,都具有古典音樂裏可以找到的那種規則式的重復。
所以,那些高低起伏的建築群有那樣和諧、協調,是因為它們富有美的“旋律”,體觀了建築美的特有法則。那些宏偉壯麗的交響樂那樣勻稱完整,是因為它們具有嚴謹的結構,體現了音樂美的特有法則。
精美的建築是凝固的音樂。特別是那些曾經在歷史上和偉大音樂有關的建築物更是如此,令人在懷念中飄蕩著不朽的旋律。相傳古代西方,有壹位年輕漂亮的歌手,有壹天,他用音樂女神謬斯交給他的壹把神奇的七弦琴,彈奏者美妙動聽的音樂。
壹曲終了,山嶽動容,萬物起舞,連周圍的房屋建築,磚瓦木石,也翩翩響應,轉而化為固體的「音符」,組成了「凝固的音樂」。音樂是美的,當音樂的美附著在建築的物質媒體上,才使建築產生了美的旋律。?
擴展資料
音樂與建築的內在聯系:
建築是壹種以形式為主的造型藝術,它能激起同聽音樂相近的情感反應。在音樂中,我們能從它的形式美裏把握住某些建築的因素。中世紀那種尖頂的哥特式建築,引導人們向天上看;文藝復興時期盛行那種圓頂的建築,表現出了人文主義的思想,不叫人們向上帝看,而是向人間看。
在音樂的創作中,“重復”是作曲技巧最重要的基本手法之壹,建築設計也是如此,兩者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在建築中,這種重復當然壹定是由建築設計所引起的視覺可見元素的重復,如光線和陰影,不問的色彩、支柱、開洞及室內容積等等。
壹個建築物的大部分效果,就是依靠這些韻律關系的協調性。簡潔性以及威力感來取得的。那羅馬大角鬥場連拱的重復,希臘神廟優美的柱廊,哥特式教堂尖拱和垂直的重復,以及北京頤和園長廊的重復等等,都具有古典音樂裏可以找到的那種規則式的重復。
所以,那些高低起伏的建築群有那樣和諧、協調,是因為它們富有美的“旋律”,體觀了建築美的特有法則。那些宏偉壯麗的交響樂那樣勻稱完整,是因為它們具有嚴謹的結構,體現了音樂美的特有法則。
音樂的美,也包括音樂結構的美。但是,音樂的結構受限於作品的題材內容,並服務於它。結構在主題的重復、變奏、展開、派生、對比、再現等過程中,有時強調變化,有時強調統壹,完全以內容需要為依據。例如: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再現部中,作者根據作品內容的需要就省掉了呈示部中曾出現過的“同窗***讀”的副部。
作曲家在創作樂曲時,的確常常有意或無意地受到建築藝術的或多或少的影響。如:貝多芬在創作《英雄交響曲》時,就曾受到巴黎某些建築群的啟示。舒曼在《第三交響曲》中九曾想表現科隆大教堂外觀的壯麗與雄偉。
至於建築設計中講究主題與形象(造型)、統壹與均衡、對比與調和、比例與尺度、韻律與節奏、重復與變化、性格均風格、色彩與色調等等建築藝術法則,這與音樂創作藝術法則二者在美學信息方面,更是息息相通。建築工程設計者如果能更多地了解壹點音樂知識,全面提高自己的藝術素質與修養,定會在建築創作設計中獲得更大更多的自由,得到更為有益的啟迪和奇妙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