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張藝謀導演的《長城》是壹部怎樣的電影

張藝謀導演的《長城》是壹部怎樣的電影

面對很多影評人和觀眾對《長城》褒貶不壹的評價,我想在這裏說壹下我自己看後的壹些感受。

開場語

看完《長城》後,心情只能用驚險和刺激來形容。至於有的人說到的恐怖血腥,我倒覺得還好,可能《長城》的血腥點跟我怕的不壹樣吧!說起血腥,我覺得還是《釜山行》比較可怕。但是,在第壹場與饕餮的抗擊戰中,我還是可以感受到這場對抗的殘酷。

有很多人說看了《長城》後有很濃郁的國外大片色彩,就算是鏡頭的表現上也可以看出。事實上,《長城》這個故事的編劇正是由外國人擔任,所以,大家會有這樣的感受也很正常,而且極具中國文化的好萊塢大片也是張藝謀的定位。

事實上,張藝謀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就說到要實現中西方的國外大片,真的是困難重重,單單在劇本上,就磨合了整整壹年的時間,最後是《諜影重重》的編劇收官的。而且在拍攝的過程中,中西方所要表達的東西有時候也會有分歧,所以在成就這部電影的時候,有些東西需要堅持也需要妥協。所以,可能在我們多看幾遍《長城》之後,會發現裏面中西方關於對電影的詮釋和觀念會有很多的差異。

但是,畢竟還是以長城為主要拍攝背景的電影,肯定也免不了會有濃烈的中國特點的東西,比如說禁軍各式各樣的武器,以及作戰時的各項機關運轉等等。

總的來說,《長城》是中西合璧的,但是其中又有所碰撞。我們都知道,國外的片子較少把團結提升到壹個高度來說,這也跟他們的觀念有關,並非他們覺得團結不重要,而是他們更相信決定性的力量在於那個最強大的角色,可能就是我們所說的個人英雄主義了吧。

關於故事脈絡

《長城》的故事脈絡大抵可以分成四場與饕餮的抗戰。

第壹場拉開了饕餮之戰,想必讓很多觀眾都很震撼,也把我們帶進《長城》的世界觀裏,超多俯視畫面和近距離鏡頭的拍攝,讓我們不僅僅感受到長城的壯闊,也把抗擊饕餮的壯烈場面呈現在我們眼前。就目前的中國電影界來說,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這起碼是中國電影的另壹種上升吧。

第二場生擒饕餮,同時也是威廉觀念開始轉變的壹戰。這壹戰可謂至關重要,對於中西雙方主角的關系的信任樹立,還有後續抗擊饕餮的對策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第三場是發生在饕餮抗擊背後的陰謀,這場抗戰之後,中西雙方開始出現信任的裂痕。

第四場與饕餮的決勝之戰,人類和日漸聰慧的饕餮之間的鬥智鬥勇,更讓身為觀眾的我捏了壹把冷汗。甚至在第壹場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饕餮在與人類長久地對戰之後,他們開始玩起了人類計謀的那壹套,也有人性化地把自己受傷的隊友脫離的情景。所以,最可怕的敵人應該是那種生命力超強、繁衍速度快、又能吸收對手招數但又僅有動物本能的生物了。

這四場與饕餮的抗戰可以說非常流暢過癮,畫面特效制作也十分精良,這也是這類型片子的壹個基本要求。

關於角色

1、? 景甜

在還沒有看到電影的時候,我壹直以為景甜只是壹個小配角,隨著電影情節的發展,才意識到景甜的角色在電影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應該已經是中國這方的主角了,其他中國大咖都淪為配角。景甜在電影中作為壹個會講英文的角色,對中西方的思想起著橋梁般的作用,從壹開始的不解到後來壹起迎戰,威廉的思想轉變,都靠著景甜這個角色在推動。這個角色壹旦表現不好,基本整個電影就毀了。這樣壹個大制作,為什麽會把這個重任交由這樣鮮有人知的新人來擔任呢?這個我們不得而知。但據張藝謀說,這是和美國團隊通過嚴格考核選出來的女主角。

張藝謀導演說:啟用景甜壹直是他的壹個心病。張藝謀的“心病”是他不確定景甜的英文在兩位好萊塢演員眼中是不是過關。在我看來,英文是夠了,但是在這個角色的詮釋上還是太輕薄了。景甜在影片中的英文水準已經足以匹配她的角色,壹個她本來就是壹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沒有去過西方,只靠壹個外國人的教導,不可能講得像外國人那麽麻利,所以對於角色本身來說,語言其實已經可以了,不會很渣,但也不會太過。

景甜的演技也是遭受非議的,甚至有人說,張藝謀最大的失誤就是找了景甜來演這個角色。這句話固然很殘酷,但是我覺得也無可厚非。景甜的演技確實支撐不起她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每壹個表情每壹個動作,都只是在為情緒服務,絲毫沒有壹種表演的藝術感。可能有人會說,對於壹個新人來說,這個要求過高。如果她的角色只是壹個配角,那情緒的表演可能夠了,但是偏偏她是非常重要的角色,那麽對這個角色的要求就要顯得比較高。不僅僅是演員自身的角色領悟和創造能力,導演對這個角色的塑造和指導也非常重要,這個問題我認為是雙向的失職。

我不認為景甜能夠憑借《長城》,像其他的張藝謀電影的女主角諸如章子怡、鞏俐、周冬雨那樣順利地踏上演藝道路,因為說實話,景甜在《長城》裏本身的角色特點就不是特別鮮明。

2、? 鹿晗

鹿晗這次在《長城》中的角色可能會讓很多人大失所望,這種角色可能會讓人很不屑,可是在我看來,鹿晗的角色可塑性非常強,可以創造的空間也非常大,在國外的電影裏,這樣的角色演繹好了是會在觀眾眼前發光發亮的。但是,由於鹿晗太過年輕的演技生涯,對於演員這個職業還沒有深刻的自我理解,沒有很好地吃透這個角色。否則這個角色完全可以成為僅次於主角的存在。

為什麽說鹿晗沒有把角色吃透呢?很簡單,最後壹幕,在自己的身上點燃火藥的那壹瞬間,在鹿晗的眼神裏沒有看到任何內容,明明這個角色在這壹刻,肯定有了自己的領悟。

但是,退壹步來說,對於壹個新人演員來說,他們的不到位,也跟導演有關,張藝謀貌似沒有想多刻畫這個小角色,因為給到這個角色的有利鏡頭非常少,但僅有的那麽壹兩個也不盡如人意。我深信,只要利用好,鹿晗肯定可以把這個角色演得更好。所以張藝謀真的要為那句“沒有不好的演員,只有不好的導演”負責了。我們中國的導演,主角情結太重,對於小角色的塑造往往都輕放輕提,殊不知,小角色的作用很大,壹來可以把握住觀眾的呼吸和電影的節奏,二來對於在主角身上沒法道盡的東西或者反差性的東西,可以利用這個角色來表現。

3、? 國外演員

對於國外演員的表現真的是沒有什麽可說的,可能說不上藝術性的表演,但是,對於人物和內心的掙紮已經可以體現,看過國外電影的我們,其實對於他們的表演也非常熟悉,雖說不上精湛,但是也無可挑剔了。他們演的就是他們,只是這次的尋找黑火藥之旅,讓他們了解到壹種全新的觀念,就是團結與信任。但是,後來他開始感受到這個力量所帶給他的震撼,他開始嘗試相信。

比如說,威廉看到縱身躍下城墻與饕餮廝殺的禁衛軍,背後僅靠著對城墻上拉住繩索的人的信任,他覺得是無法接受的,所以他說我不會跳下去的。甚至是最後,看到所有禁軍唯壹效力的對象竟是壹個十幾歲的小皇帝,他也是無法理解的。這種觀念的差異就跟紀錄片《圓明園》中,外國人所看到的清兵壹樣,壹波接著壹波地擁上來,卻又死在槍口下,他們無法理解是什麽意念驅使他們如此瘋狂。

4、? 關於其他角色

不好意思,均如我所料,來走走過場而已。他們的存在幾乎沒有起到什麽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們就是填充禁軍隊伍的王牌,不至於禁軍的頭領都沒什麽看頭。就算把這些角色換掉,都不會覺得對電影的質量有什麽差別。我記得黃軒就那麽僅有的壹兩句臺詞,特寫貌似壹個都沒有。

其實和很多的好萊塢大片比起來,《長城》的角色不算很多,但是我們會發現很多角色就是在劇中石沈大海了,沒什麽實際意義。比如《指環王》這部好萊塢大片,它的角色其實也不少,但是基本上每壹個人都有給力去塑造,只是有輕重之分,但是恰好又讓觀眾記得這個角色的特點。我想這就是中國式劇本和國外劇本的不壹樣,壹旦涉及到的角色太多,我們往往有些駕馭不了這種情況,因此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音樂

不得不說壹下《長城》的配樂,這次的配樂也是精心的大制作,非常恢弘,既有史詩般的效果,又融入了壹些中國的色彩感。其中的配樂《無名令》填的詞是中國古文的詞,但卻用壹種西方史詩音樂的感覺哼唱出來,但卻不會讓人感覺不協調。這次的配樂大師是Ramin?Djawadi,他曾經為《魔獸》、《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制作配樂。從音樂上來說,我們還是看得到《長城》的態度。

總結

所以,綜上分析,這次《長城》在角色的塑造上還是不那麽到位的,到頭來給到觀眾手裏的還是只有視覺上的享受,至於人物還是沒有深入地刻畫,導致角色陣容的浪費,但是劇組有錢那我們觀眾也樂意接受,只是覺得壹部戲還是不要太多無用的花瓶,會讓整部戲看起來飽滿壹些。目前的情況是,就角色上來看,中方主角刻畫不到位,再加上很多走過場的花瓶演員,導致整個電影的人物特色都顯得很單薄。

再說到故事劇情上的壹個缺陷,沒有錯,這次的《長城》主打的是特效震撼的場面,事實證明口碑也不錯,劇情發展上壹氣呵成,非常精彩,配樂也非常雄偉壯闊。但是,我認為,還是少了那麽點兒柔軟的東西,可能張藝謀導演覺得沒必要,可我覺得總有那麽點柔軟的東西,讓觀眾看完這場精彩的戲後內心有那麽點領悟。比如說最後的勝利余光下,中西主角雙方的那麽壹個眼神(不是指男女之情那種)。或者是比較緩慢的鏡頭切換來體現勝利甚至是饕餮戰亡的情景。

看到很多的影評人其實對《長城》這部電影本身的評價並不是非常高,100分打了70分,跟《羅曼蒂克消亡史》、《少年》同分。但是,無論影評人和觀眾怎麽評判,張藝謀做出了第壹部靠近好萊塢大片的中國電影,足以對張藝謀導演點贊,這對中國電影來說是可喜可賀的。我們的文化做出好萊塢史詩級別的大片會是壹種這麽樣的視覺效果,我們可以拭目以待。正如張藝謀所說的,他開創了這樣壹個思路,未來可能會出現王藝謀、陳藝謀、吳藝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