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新二神曲屬於什麽風格,有沒有類似的歌曲?

新二神曲屬於什麽風格,有沒有類似的歌曲?

作者:鄭卓然

來源 :傳播體操(ID:chuanboticao)

有人說《野狼disco》是東北傷痕文學,身處這個90後都熱衷懷舊的年代,不必否認,它已成為壹首“神曲”。

“神曲”這個詞壹度離移動互聯網時代很遠,但隨著短視頻的流行,它又漸漸回歸到我們的生活中,今天當妳在路邊勾搭小哥哥小姐姐時,他/她可能會用東北腔回妳“畫龍就完事了”。

有趣的是,我們在稍加整理近20年的各種“神曲”後發現,“神曲”始於東北,如今又回歸於東北,在這個“閉環”之中,神曲們也跟隨時代發生了新的變化。

網絡神曲走過的20年

我們喜歡做分類,就先粗略劃分壹下“神曲”的幾個階段好了。(不完全收集的“神曲表”附在了文末)

神曲啟蒙期:2004年前

神曲的流行自然離不開互聯網的普及,中國最早的網絡神曲恐怕就是雪村在2001年發行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相比於傳統的港臺金曲、流行音樂,《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在詞曲上都相對顛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有網感”,幫網友們壹起打開了新世紀網絡流行曲的大門。

並不精致的嗓音和唱腔讓《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受到草根網民的熱愛,配上壹個FLASH動畫,它開始在各大BBS和網站中走紅。當然,最受人熟知的是,它還作為情景喜劇《東北壹家人》的片頭,曲末壹句“翠花,上酸菜”也成為了紅極壹時的流行語。

但在2004年前,被人記住的網絡神曲似乎也只有《東北人都是活雷鋒》,那時互聯網還處於壹個相對粗糙的狀態,音樂市場正被港臺流行樂霸占著。

神曲正在耐心等待彩鈴。

彩鈴神曲期:2004-2008年

2004年起神曲迎來了真正的黃金時代。

2004年1月,歌手刀郎發布了那首紅遍大街小巷的《2002年的第壹場雪》,壹年後它被趙本山引用到春晚小品《功夫》臺詞中,可見其火爆程度,但這並不是神曲狂歡的最高潮。

當年11月,歌手龐龍發布了壹首裏程碑意義的《兩只蝴蝶》,通過通俗易懂的歌詞主題及旋律成為下線城市中老年的最愛。同在11月,更年輕的白領群體也擁有了自己的神曲,壹位叫楊臣剛的武漢年輕人在網絡上發布了壹首《老鼠愛大米》,加上2005年1月香香演唱的《豬之歌》的走紅,都直接帶動了草根網民的音樂創作熱潮。

從2005年起,神曲們開始形成了相對壹致的主題風格,那就是頹廢的都市感、小三與出軌、網戀與失戀,各種名不見經傳的草根歌手在網絡及大街小巷中走紅。

2005年2月《那壹夜》正式發布,9月份《不要再來傷害我》發布,2006年2月《求佛》發布,6月份《香水有毒》發布,12月份《秋天不回來》發布,2007年5月《有壹種愛叫做放手》發布,2008年11月《QQ愛》發布。

當然也有壹批不走都市苦情路線的歌曲,鳳凰傳奇的《月亮之上》在2005年4月發布,以其“中國風”吸引了眾多中老年粉絲,花兒樂隊於2005年7月發布的《嘻唰唰》開始在年輕人中洗腦傳唱,而龔琳娜演唱相對另類的《忐忑》也取得了壹定熱度。

神曲流行的背後,是移動電話彩鈴的流行,各大神曲歌手可以憑借手機彩鈴的商業模式賺的盆滿缽滿。據媒體報道,龐龍僅憑《兩只蝴蝶》就在壹年內為公司賺了2.4億,龐龍本人也成為2006年福布斯名人財富榜歌手類的第壹名。同樣上榜的還有《老鼠愛大米》《豬之歌》原唱香香、《我不是黃蓉》演唱者“神曲皇後”王蓉。

網絡神曲在2004-2006年迎來高潮,但在2007-2008相對沈寂,彩鈴畢竟將慢慢成為過去時,而移動互聯網又還未興盛,拯救神曲的只有廣場舞大媽了。

廣場舞神曲期:2009-2014年

2005年開始的創文創衛活動,以及北京奧運會全民健身熱潮讓大媽們走出家門,各大城市廣場、小區廣場開始逐漸興起壹種叫“廣場舞”的神奇活動。08年奧運會之後,廣場舞已經成為中老年女性最喜愛的社區活動,也成為她們的日常社交場景。

除了前幾年鳳凰傳奇的《月亮之上》外,2009年8月慕容曉曉發行《愛情買賣》、2011年王麟發行的《傷不起》已經開始廣泛被用做廣場舞伴奏,但最具標誌性意義的還是鳳凰傳奇的《最炫民族風》。

《最炫民族風》發行於2009年5月,但在2012年上半年才開始走紅。正因為廣場舞的使用場景,讓這個時期的神曲擺脫了“小三與出軌”的主題,而更偏向中國風、勵誌、正能量等大眾都能接受的內容,其中以鳳凰傳奇為代表的“西北豪邁風”備受中老年大媽們熱愛。

這個時期的神曲還有2010年旭日陽剛翻唱的《春天裏》,2011年11月筷子兄弟發布的《老男孩》、2012年鳥叔發布的《江南style》、2014年5月筷子兄弟發布的《小蘋果》。

廣場舞的興起讓神曲從線上網絡滲透到了每個住宅小區,背後是都市銀發人群的廣場舞社交需求,值得註意的是,這個時候的神曲已經有意識地在重視編舞,比如《小蘋果》的編舞就是《江南style》“騎馬舞”團隊創作的。

神曲被廣場舞“大媽化”之後,年輕人的神曲不再常見,但壹些小眾領域、亞文化的興起,讓神曲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來。

過渡神曲期:2015-2016年

這個時期的神曲並不太多,但都相對另類洗腦,它們通常在小眾圈子發酵,最終實現破圈傳播進入大眾視野。

早在2012年11月,網絡上就因壹首《我的滑板鞋》而狂歡,沒過多久,其歌手龐麥郎搖身壹變成為“歌手”並流竄在各大livehouse開始他的舊金屬巡演。

2015年好事網友在B站惡搞雷軍印度發布會,制作成了壹首鬼畜歌曲《Are You OK?》,迅速火遍整個網絡,甚至受到小米和雷軍本人轉發推廣,而在此之前,鬼畜僅僅是壹批二次元愛好者的小眾興趣,三年之後另壹位網友通過趙本山小品集制作出另壹首鬼畜歌曲《念詩之王》同樣火遍全網。

這其中的日子裏還有2016年7月彩虹合唱團的《感覺身體被掏空》,通過歌曲說出了社畜的心聲;2016年8月越洋而來的PICO太郎帶來的壹首《PPAP》。

除了B站為大本營的二次元文化外,另壹波“土味”亞文化也正在YY等直播平臺悄悄興起。在2015年6月,94年的東北小夥高佳琪自稱MC高迪,在網絡上發布了壹首驚為天人的“東北說唱歌曲”《壹人我飲酒醉》,也就是我們後來所說的喊麥,這種喊麥歌曲成為了北方下沈城市男性群體樂此不疲的娛樂內容。

其實不難發現,這個時期的神曲變得更加洗腦化了,歌曲創作的成分正在降低,而另類、鬼畜的成分正在增加,也正因為太過“另類”,它們極少成為街頭小巷商鋪老板以及廣場舞大媽們的標的物。不過沒關系,短視頻的時代不遠了。

短視頻神曲期:2017年後

2016年之後,移動互聯網的內容消費正迎來壹場巨變,短視頻的興起讓網絡神曲幾乎都出自抖音、快手兩大平臺,如今翻開各大音樂排行榜榜單,必然會有幾首抖音神曲擠進前十。

2017年6月,短視頻把大壯的壹首《我們不壹樣》推上了年度熱榜,江湖味的歌詞及唱法讓這首歌披上了正能量、勵誌的外衣;隨後11月,蕭全的壹首《海草舞》搭配舞蹈席卷整個抖音。到了2018年具有代表性的短視頻神曲還有4月被馮提莫翻唱的《學貓叫》,6月醒腦的《隔壁泰山》。

短視頻捧紅的神曲實在太多,由於抖音等平臺的內容調性,這些神曲的風格壹般分為三類:第壹類是撒嬌賣萌型,如《佛系少女》;第二類是青春情歌,如《紙短情長》;第三類屬於電音舞曲,如《我怎麽這麽好看》。

就連在綜藝中火起來的歌曲,若沒有短視頻平臺的放大助推,也絕對無法成為壹代神曲,就比如文章開頭所說的那首《野狼disco》。

關於網絡神曲的壹些發現

互聯網神曲的歷史已有近20年,神曲也在時代推進的過程中發生種種變化。

1、更多年輕人愛上了神曲

神曲的受眾正在壹步壹步擴大,從最早期的白領群體,到壹二線城市的都市男女,再到中老年的廣場舞大媽,如今擴張到了熱愛短視頻的年輕人。

不難發現,如今年輕人的娛樂文化有相當部分來自於抖音等短視頻平臺,而音樂審美也正在被短視頻塑造。90後群體的流行音樂偏好集中在周傑倫為代表的那壹批港臺明星中,但今天的年輕人的音樂趣味正在向神曲靠攏。

2、神曲與流行曲在相互競爭

盡管網絡神曲與“正規”流行樂的受眾人群未必相同,但它們事實上都在爭奪同壹個音樂榜單,也就意味著這是壹場註意力的爭奪戰。

從上面的對神曲的簡單梳理也能大致發現,神曲與“正規”流行樂也大致呈現此起彼伏的狀態,千禧年初港臺流行樂的興起,到前幾年綜藝流行樂的興起,都是網絡神曲相對低迷的時期。

3、神曲擅長高頻打低頻

神曲的流行除了歌曲本身特質之外,往往是因為率先搶占高頻場景,而在這些高頻場景中,神曲往往不會被完整播放,只需要曝光副歌部分即可。

早年間的神曲霸占了手機彩鈴這壹通訊高頻場景,後來霸占了每晚妳家小區的廣場舞音響,今天則是搶占了讓人停不下來的短視頻。通過高頻場景的密集曝光,強化了神曲的馬太效應,神曲也就不斷被更多人所知。

4、神曲本身也在變短變鬼畜

不難發現,網絡神曲本身曲長也在不斷變短,因為對於神曲而言,副歌之外的部分或許都並不太重要,大家記憶度最高的永遠就是副歌那幾秒,現在不少生長於短視頻平臺的神曲們,曲長也只有1-2分鐘而已。

神曲內容也在變得鬼畜化,高強度地重復關鍵詞及關鍵旋律,符合短視頻的內容特質,讓人停不下來。其實不光是神曲,連線上舞蹈也在變短變鬼畜。

到底什麽才是網絡神曲?

神曲自然少不了魔性洗腦的旋律,但除此之外,還有些其他東西能夠幫助神曲進壹步擴散傳播。

1、大眾化的主題

聚焦於小情小愛的歌曲就算能在抖音上火爆,但也不太可能成為全民級的網絡神曲了,大多只是曇花壹現。其中關鍵的壹點就是,這類都市情感類主題很難打動廣場舞大媽的心,而她們才是家家戶戶的神曲宣傳員。

大媽們喜歡的是正能量與中國風,如果能輔助通俗的豪邁西北唱腔,效果會更好,就算要走婉約風,也可以參考鳳凰傳奇的《荷塘月色》。

2、情景化的副歌歌詞

神曲的副歌歌詞大多包含“我”、“妳”、“我們”之類的主語詞,這樣比較好在表演上進行代入及互動,比如“我是妳的小蘋果”、“跟我左手壹起畫個龍”、“我們不壹樣”、“我怎麽這麽好看”、“壹人我飲酒醉”等等。但歌詞的邏輯性其實壹點都不重要,只要聽上去是個正確的句子就行。

3、最好能直接喊

不要過於炫技過於另類,副歌最好能直接讓普通人喊出來,太考驗唱功的神曲基本火不了多久,比如說《忐忑》、《芒種》、《歌劇2》,以及王蓉系列、彩虹合唱團系列。神曲就是需要讓毫無唱功的人也能唱上兩句副歌,這就能促進歌曲傳唱度了。

4、來壹波借勢

直接借助現成素材進行二次創作的神曲往往省去了用戶教育成本,流傳時間相對較長,比如說鬼畜雷軍的《Are You OK?》、鬼畜趙本山的《念詩之王》、直接用現成曲子改編的《壹人我飲酒醉》。而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對某首冷門歌曲的翻唱也能直接將其轉變為神曲,根本不用費力進行詞曲創作,比如《觸電》(愛的魔力轉圈圈)。

5、可以搭配舞蹈

如前面所說,歌曲需要搭配舞蹈才能在短視頻平臺引來模仿,也能在廣場舞上壹展身手,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是,副歌部分可以直接適配目前主流短視頻舞蹈(參考《買條街》舞蹈),這樣就不用再費勁編舞了。

結語

神曲是草根網絡文化下的產物,本身也反應了某種大眾需求,如今壹些神曲創作者已經開始用大數據的方式打造神曲了,但最讓人焦慮的不在於神曲本身的通俗或流行,而在於網絡神曲的受眾正因短視頻的興起而變得年輕化。

在流量明星們並沒有太多高傳唱作品的尷尬下,年輕人不自覺地愛上了網絡神曲。

-END-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