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古典主義有哪些重要的音樂流派和特點?

古典主義有哪些重要的音樂流派和特點?

交響樂奏鳴曲協奏曲歌劇

協奏曲(協奏曲,意大利;康采特(德國),又稱獨奏協奏曲,是壹種獨奏樂器和管弦樂隊。形成於18世紀,通常由快-慢-快三個樂章組成。在莫紮特奠定的古典協奏曲調式中,第壹樂章有兩個呈現部分,即樂隊先呈現主題,然後主樂器伴隨樂隊的變化再次呈現主題;在第壹樂章接近尾聲時(有時在最後壹樂章),有壹段華彩樂段,即由主樂器單獨演奏的壹段炫目的樂段。19世紀逐漸停止遵循這種模式。

索納塔,原本是意大利語,來源於拉丁語“索納塔”(鈴聲),與“康塔塔”(康塔)壹詞相對。它是聲樂套曲的主要體裁之壹,原意是“用聲樂演唱”,壹個是“響”,壹個是“唱”。起初,奏鳴曲壹般指各種結構的器樂。直到17世紀後期,意大利作曲家科雷利的作品才開始形成幾個對比樂章的奏鳴曲。在十八世紀,它被塑造成三個運動。海頓和莫紮特的鋼琴奏鳴曲都是三樂章。)後來又在“演奏-交響組曲”中加入了另壹個“小步舞曲”樂章,插在第二、三樂章之間,成為四樂章的“演奏-交響組曲”。貝多芬用諧謔曲代替小步舞曲,後來的作曲家用圓舞曲作為第三樂章。奏鳴曲在結構上類似於壹套音樂,但它並沒有從交響樂中分離出來。它是大型組曲的體裁之壹。

交響樂(Symphony),源於希臘語“Concert”,是大型器樂的壹種體裁,又稱“交響樂”,是音樂中最大的管弦樂組曲。交響樂的出現與17、18世紀法國和意大利歌劇的序曲,以及當時各國流行的管弦樂組曲和大型協奏曲有直接關系。

交響樂的結構壹般分為四個樂章(有的只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樂章),每個樂章的特點如下:

第壹樂章:奏鳴曲式結構,以快速活潑的音樂和戲劇性的主題為特點,表現人們的鬥爭和創造活動。它強調不同形象的對比和戲劇性發展,是全曲的思想核心。壹段概括整首歌基本形象的慢序,在樂章前是常見的。

第二樂章:曲調緩慢如歌,是交響曲的抒情中心。使用大調中的從屬鍵或小調中的相對大調。其曲式常為奏鳴曲式(展開部分可省略)、單、復三部曲式,或變奏曲式等。,是抒情的。第二樂章常表現哲學思想、人道主義精神、熱愛生活、自然風光等,內容涉及深刻的內心感受和哲學思考。它突出了人們的情感和內心體驗。

第三樂章:中速、快速,能回歸主旋律,常以小步舞曲或諧謔曲為基礎,運用復雜的三部曲、變奏曲等。,伴著舞蹈。

在這部古典交響樂的樂章中,人們常常描寫休閑、休息、娛樂、玩耍等日常生活場景,以及生動幽默的情感。

第四樂章:非常快,主旋律多采用回旋曲、回旋曲奏鳴曲或奏鳴曲的結構,常表現出生的輝煌和樂觀,也常表現生活的勝利、風俗和鬥爭、節日和狂歡的場面。是整首歌的結尾,有正面的性質。

因此,交響樂是音樂作品中思想性最深、結構最完善、寫作技巧最全面、難度最大的大型器樂體裁。善於表現重大社會事件、歷史英雄、千變萬化的自然、哲學思考和人們為之奮鬥的崇高理想。它總是有壹定程度的戲劇性。

雖然交響樂在16、17世紀已經形成了標準的基本格局,但維也納古典樂派對18、19世紀交響樂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使歐洲的器樂創作發展到壹個重要階段,成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前身。

海頓建立了壹部四樂章交響曲的標準形式,采用了理想的樂隊組合方法,表現出多樣的主題發展方法,使小步舞曲充滿了民間風味。他壹生創作了104部交響曲,被譽為“交響樂之父”。

莫紮特的交響曲優美流暢,結構整齊,吸收了德奧歌劇的創作經驗和民間素材,通過采用具有復調因素的主題風格和旋律發展手法,豐富了交響曲的表現力。他壹生創作了四十九首交響樂。由於他的早熟,人們稱他為“天才中的天才”。

海頓和莫紮特的交響曲被視為交響音樂創作中的“瑰寶”。

貝多芬在他的交響樂中滲透了法國大革命的先進思想和戰鬥熱情。他以寬廣的發展動機和動態的和聲,擴充了開頭部分的內容,給結尾部分以充分的表現空間,使奏鳴曲形成了戲劇形式。他用幽默(戲謔)的音樂代替小步舞曲,使最後壹個樂章成為整首歌的積極結尾,甚至在最後壹個樂章引入合唱,使他成為浪漫主義音樂的先驅。貝多芬在思想上和技術上都是壹個巨人。他的九部交響曲被認為是交響音樂創作中的“極品”。

19世紀以來,在浪漫派、民族派和晚期浪漫派大師的幫助下,交響樂有了新的發展。歌劇是集音樂(聲樂和器樂)、戲劇(劇本和表演)、文學(詩歌)、舞蹈(民族舞和芭蕾舞)和舞臺藝術於壹體的綜合藝術,通常由詠嘆調、朗誦和二重唱組成。早在古希臘戲劇中,就有合唱伴奏,有些朗誦甚至以歌唱的形式出現;中世紀以宗教故事為題材,宣揚宗教觀點的奇跡劇也是香火彌漫,延續至今。而真正可以稱之為“音樂劇”的現代西方歌劇,則是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隨著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文化的世俗化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