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伶倫用什麽樂器模仿鳳鳴聲

伶倫用什麽樂器模仿鳳鳴聲

伶倫用竹笛模仿鳳鳴聲。

伶倫用竹笛模仿鳳鳴聲的由來如下:

1.伶倫簡介

伶倫又稱泠倫,是古代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人物,相傳是遠古時期為軒轅黃帝管理家廟、主持祭祀的樂官。是中國古代發明律呂、據以制樂的始祖,即中國音樂的始祖(《呂氏春秋·仲夏紀》)。

相傳淶水縣樂平(今稱洛平)龍宮山、靈山、釜山、三層崖壹帶,曾是伶倫常年居住和活動的地方。其中,樂平是伶倫訓練祭祀樂工、測試鐘音準之地。釜山三層崖的鐘模坑(俗稱鐘沒坑)是伶倫鑄鐘之地,坑邊至今散落著冶煉金屬時丟棄的廢礦渣。

有人言,現代音樂七個簡譜符號,最早就起源於華夏神州,極有可能源於伶倫制定的音律。

2.伶倫造律

據《呂氏春秋·古樂》記載,黃帝命令伶倫制作音律。伶倫模擬自然界的鳥鳴聲,選擇內腔和腔壁生長勻稱的竹管,制作了十二音律。其中,雄鳥的叫聲有六個音律,稱為陽律,雌鳥的叫聲也有六個音律,稱為陰律。這壹傳說稱作“伶倫造律”。

同時,《古樂》還記載了伶倫的另壹個傳說,即伶倫造樂。在命名樂舞時,史書對黃帝之前的氏族社會的樂舞只列其內容,並以氏族名稱命名之。後來從氏族社會發展到父系社會,伶倫創作了《鹹池》,此後的樂舞才有了專用的名字。

3.關於伶倫作律的考證

首先,《呂氏春秋》是經過精心的編纂、編排整齊,且在兩千多年的流傳中幾乎沒有多少佚失的中國先秦典籍。並且作者成書年代非常明晰,很少有異議。《呂氏春秋》本身的可信度為伶倫作律“聽鳳凰之鳴”。這壹傳說的可信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很多人認為“聽鳳凰之鳴”不可信,但是在壹九四二年八月,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鄧媛女士曾經在川西灌縣青城山上圓明宮道觀中,親自聽得壹種不知名的鳥,叫出合乎自然規律的以下諸樂語。

著名音樂史家楊蔭瀏先生對“伶倫作律”事也屬信而“從有”者。楊先生不僅對“伶倫作律”的文本予以征信,還試圖對“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這壹神話性的描述做出合乎客觀事實的理性化的解釋,並期待著動物學家們的相關佐證,足見先生所信之篤。

而李來璋遵循《呂氏春秋》古樂篇,中有關“黃帝令伶倫作律”的記敘,進行了吹律和制律的實踐探索。並依法自己做出了十三根律管。從而證明了,遠在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已由身為樂官的伶倫制出並完善了我國的十二律的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