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主要是利用了音樂所產生的聲波震動能量,作用點在患者的腦部區域。用音樂所產生的復合波形直接作用於腦部神經,對神經網絡、神經細胞、神經凸觸點釋放震動能量,使之產生回饋反應,進而引導神經系統對生物體發出預期的指令,以達到治療作用。其實音樂治療最有效果的還是在於神經系統自身的引導和修復治療。這壹切的功效還要歸功於聲音本身的表現機制。聲音就是壹種震動波,通過介質體的傳播作用於受體。聲音之所以能用於醫療,是由於音頻信號具有壹些其它感知體所不具備的特殊能力。壹是理解力,聲音在所有的語言類別中是唯壹不需要翻譯解釋就能讓不同語系的人基本理解和用其進行簡單溝通。人類的語言就是由早期的聲音進化形成的。自遠古以來,任何生物體相互溝通均是以聲音形式表現的。二是聲音不受空間物理阻隔的限制,穿透性極佳。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聾子音樂家貝多芬和聾啞舞者。三是聲音與受體的距離間隔遠大於其它感知質。如,超低頻信號傳輸距離遠達幾十上百公裏。四是聲音是唯壹不需要轉換就能直接作用於神經系統的感知質。觸覺、味覺、視覺等均需要經過主動或被動轉換後才能被腦部神經解讀再做出反饋。聲音則不需要,它能主動與神經系統產生物理能量形式的互動,使其解讀訊息並反饋信號。五是聲音是壹種能量形式,可散可聚。就是可用虛無縹緲,也可以實質化,能當武器用的。綜上所述,音樂治療就是運用聲音的壹些特質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修復效果音樂與人的內心世界的關系最為直接和貼近。
音樂純粹是人類心靈的創造物,是人類內心世界的直接外化。人類在音樂中體會到完全的自由和解放,音樂最能激發人類內心深處對自我的本質力量的體驗。——《音樂治療學基礎理論》非常認可音樂療法的作用,本人在金融服務設計中也成功通過“功能音樂”達到營造交流氣氛和鼓勵消費行為。中國體感音樂:9年專註體感音樂療法研究與運用致力於體感音樂與心理健康睡眠研究體感音樂開啟音樂視聽新時代!人類對於聲音的感受源於振動。壹般情況下,音樂是通過增幅器放大信號後從揚聲器發出,再經過空氣振動而達到人的耳膜的。1982年,挪威著名教育家與治療家OlavSkille博士,通過“把腦癱患兒放在大音箱上,使其痙攣的肌肉很快放松下來”而得到啟發,第壹次在國際上提出了“體感音樂療法”的概念(VibroacousticTherapy,簡稱VAT)。通常人類可以聽到的音樂低音部分壹般為50Hz-150Hz。……人類通過身體可以感受到的音樂振動稱之為'音樂體感振動',其最大範圍為16Hz-20000Hz。20-50Hz的低頻部分使人的重低音感大大增強,伴隨著振動感和沖擊感給人以極其強烈的臨場感。同時,20-50Hz的頻率範圍最能夠給人以心理和生理愉悅的快感和陶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