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誰能幫我講講音樂神童莫紮特?

誰能幫我講講音樂神童莫紮特?

莫紮特生平

莫紮特(1756壹1791)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他出身於薩爾斯堡的壹個宮廷樂師家庭,很小6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即興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被譽為"神童"。1773年起他任薩爾斯堡大主教宮廷樂師,因向往自由的生活,不滿主教對他的嚴歷管束,於1781年憤然辭職,來到維也納,走上了艱難的自由音樂家的道路。在他的創作中出現了許多革新的因素,但卻不為當時墨守成規的人們所歡迎,因此經濟壓力很大,經常靠借債度日,然而他卻心甘情願地過著貧苦而自由的音樂家生活。他曾說,"我的舌頭已經嘗到了死的磁味,我的創作還是樂觀的。"他在短促的壹生中***創作了歌劇二十二部,其中最著名的是《費加羅的婚禮》、《唐·橫》、《魔笛》;交響曲四十九部,其中《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壹》交響曲最為著名。他還創作了奏曲、鋼琴曲、室內樂重奏等多部作品。莫紮特的創作深受巴赫、海頓等人的影響,他的作品結構精致勻稱,旋律富有歌唱件,風格明朗,樂觀,配器註重音色效果,對後世的音樂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莫紮特壹生中最後的兩年是他經濟最困難的時期。1791年12月5日他去世時,妻子正患重病,家裏連壹個零錢也沒有,他被埋在窮人的公墓裏,沒有壹個親屬給他送葬。

莫紮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成員之壹。他的創作,是十八世紀歐洲音樂文化各方面成就的光輝總結。他為德國民族歌劇奠立了基礎,創造出壹種現實主義音樂劇的新體裁;他擴充並革新了器樂作品的內容,使交響曲和室內樂曲的形式格外嚴謹。莫紮特在創作上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尋,把十八世紀的音樂藝術提到壹個新的高度,並為後來的音樂的進壹步發展準備了條件--這就是莫紮特在音樂史上的功績所在。

天才的孩童

的確,莫紮特有著讓西方為之迷戀和驚訝的童年。曾在1762年贈與莫紮特宮廷禮服的瑪利亞王後(MARIA THERESA),說過他看上去全然不象七歲的小孩,是壹個縮小的成年人,就象簡單的跳過了他的童年。他寫作風格在他去世後變為流行了,年輕的莫紮特幾乎是他父親的縮影,依據傳聞利奧普與小號J.A.SCHACHTNER回家時發現他五歲的孩子專心地寫著壹首鍵盤協奏曲,該曲幾乎是他父親壹部作品的重現.另外由十九世紀的藝術家所畫的木刻畫中可見11歲到14歲時的MOZART,無論那裏都象個卷發的天使.對於人們,無法理解為何那如神賜的音樂從這個孩子身上湧出來。莫紮特的天才是19世紀的總結。在匿名的法國出版物上,MOZART發表了壹些獨立完成的作品,作品所顯露出與同時代不相同令人驚異的東西。那不會另人弄錯的信息是:“非常用力地用羽毛筆去寫,只有小孩才會那樣的。”

旅遊的歲月

帶著兩個天才孩子四處遊歷的經驗讓利奧普無法抗拒,同時可讓MOZART增加更多的知識。在1762年到1766年間,他們幾乎走遍歐洲的每壹個主要國家,為了滿足觀眾,莫紮特要讀很多困難的樂譜,和即席寫作。當他六歲時,他就在MARIA THERESA的夏宮為皇後表演。在皇後給他的旅行公寓裏,MOZART不小心摔倒,皇後的小女兒MARIE還親手扶起他。莫紮特當時還說大個後要與MARIE結婚,並用他的手臂圍著MARIE和親她。莫紮特有較長的時間停留在倫敦,在1763-64年間,他們停留了有15個月,在此他們進見了皇帝GEORGE III 和皇後。這時的10歲英國王子還要由保姆帶著。坐在大鍵琴前的MOZART不同於他身旁的三個大人的地方只是體形。他就象壹個美麗的玩偶。在倫敦的其他場合MOZART與這裏的音樂家們經常聚會,很可能在這裏認識了J.S.BACH的最小的兒子JOHANN CHRISTIAN BACH(克裏斯帝安-巴赫).這樣MOZART早期在倫敦寫的交響曲經常出現J.C.BACH的影子就並不意外的,不論是11歲或14歲,他的鋼琴,小提琴,即興創作,以及作曲也算是個神話了.從1768年到1775年他停留在薩爾斯堡期間,他和他的父親有過三次遠遊到意大利和德國.莫紮特也由壹個天才變為壹個真正的作曲家.

啟蒙時代

歷史學家們指出1756年就是MOZART的啟蒙時代,這是壹個前所未有的,有系統的,開明的,政治意識的萌芽時代。在MOZART的壹生時間裏所發生了壹系? 事,根本地改變了他不僅僅在鄉村式的薩爾斯堡生活而走向世界。啟蒙哲學家比如JEAN-JACQUES ROUSSEAU,主張人生活於自然,權力是上流社會的,並不是單純是統治者的。人不可能再回到那種相信神授的無知的社會,ROUSSEAU提倡建立壹個對人教育的制度,教導人們的道德,發掘人們的天才潛能。FRANKIS VOLTAIRE是壹個熱情的啟迪教育擁護者。忠實於光明正大的思想和正義信念。他花費了壹生去寫諷刺的抨擊去辱罵強權。對神的信仰是他最大的原因。啟迪教育並不是必須的,但卻是壹場民主的運動,在法國,路易十四,和後來的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是專制主義的王朝。但奧地利的皇帝MARIA THERESA有較大寬容和自由的主張。有誌於進行民主改革。SALZBURG(薩爾斯堡)位於奧地利的西部,是有醉人美景的地方,也就是電影“The Sound Of Music”的拍攝地。SEMISOVEREIGN公國由這裏蔓延到神聖羅馬帝國。薩爾斯堡是壹個大主教屬地,保守的天主教信條阻礙著啟蒙的思想。小莫紮特的父親LEOPOLD(利奧普)來自AUGSBURG(奧斯堡)的壹個裝訂商人的家庭。他受到的是團結的耶穌會信徒教育。他擁有兩個顯微鏡,壹個望遠鏡,壹個地球儀,和壹本地圖集。當他到薩爾斯堡旁的聖本鐸大學開始,LEOPOLD將註意力轉移到的從事作曲上來。定居在薩爾斯堡後利奧普在超過四十年的期間,侍奉過五個大主教。1756年當小莫紮特出生時,利奧普正好出版了他的第壹部小提琴教程。由此很快地他就揚名國際。在1800年,在利奧普去世差不多十二年後,他的這部教程仍然使用著。 小莫紮特的母親ANNA MARIA與利奧普有著足足三十二年的婚姻她的父親WOLFGANG是壹個被受贊譽的男低音歌唱家和合唱對領唱者。由於家庭的培養,她很聰明和應變很好,這些渡都讓冷靜而沈默的利奧普為之動心。他們的***有過七個孩子但只有小莫紮特和她的姐姐NANNERL(娜納)長大成人,NANNERL大莫紮特五歲,(在這畫中12歲的姐姐象壹個17歲待嫁的姑娘,7歲的MOZART也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

《MASS IN C MINOR》

在1782年的夏天,莫紮特在他從出生地薩爾斯堡遷移到維也納定居的壹年之後,他與康斯坦策.韋伯結了婚.這是壹個難以讓人接受的結合.莫紮特的父親曾經強烈反對他的孩子在未有固定職業的情況下結婚.莫紮特本人曾經發誓,如果他擁有他的康斯坦策,他將會攢寫壹部新的彌撒,在他帶同他的新婚妻子去見他的家人時在薩爾斯堡演出.他的妻子將演唱新的彌撒.幾乎所有莫紮特早年寫的彌撒規模上是屬於小型的作品.多是為了特定的禮拜儀式在大主教COLLOREDO要求下而寫的.這部彌撒與之前的全然不同,是壹個聖頌彌撒,在很多時,聖頌的頌詞是分開很多段落的,屬於多樂章的作品.我們知道莫紮特在1783年寫下了壹部分,但並未完成.六個月後他就開始與妻子起程前往他的故鄉薩爾斯堡.對於他的這部作品,他也再沒有去寫完它.這次他將可能要面對人們諷刺和譏笑,最少地也會少了很多對他這段婚姻的祝福.但事實上他的很多關系到康斯坦策的作品沒有完成.但這個作品無論如何也要在薩爾斯堡做客時演出,時間是1783年的十月二十六號,地點是羅可可風格的聖彼得基督教修道院.莫紮特準備從他早期寫的彌撒中取用部分音樂作為未完成部分的補充,但這部作品並沒有得到恰當的贊頌.因為它是以接受洗禮的音樂曲式來寫它的頭兩個樂章的.莫紮特明顯地暗示要去完成這個彌撒.為此他寫下"(榮耀頌)CREDO"和差不多全部"(贊美詩)SANCTUS".在1785年,他采用它的部分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以及絞合為壹個擴展樂章並作了壹些小變動,寫作了懺悔聖詩"DAVIDDE".從此他再沒有回到這個作品上.愛因斯坦叫這個沒完成部分為"NOBLE TORSO".C小調彌撒的樂曲形式是莫紮特深思熟慮的,他感興趣於它的結構.它含有宮廷音樂的味道以及古老的BARON VAN SWIETEN的音樂手法.相對於巴赫和韓德爾的作品這並不是流行的寫法(很快這也變的流行了)。這作品仍然環繞在BACH有關弦樂的賦格,鍵盤音樂的賦格上。教會音樂,壹直具有較保守的形式的。傳統上具體表現在合唱的賦格上。但C小調更進壹步,壹些獨唱的樂章例如:“DOMINE DEUS”和“QUONIAM”也隱含著古老而非常嚴謹的對位法,韓德爾式的寫法與段落的分布融合巴洛克風格。對位上的嚴謹以及更多的潤飾出現在“LAUDAMUS TE”中,在“ET INCARNATUS EST”尤甚。只有在極端自我感覺的曲式的樂曲中才出現壹些不遵從傳統的寫法。在作品上所使用的古式文體風格明顯多於其他的合唱曲。數個低沈而優美的曲調壹次次出現在這神聖的音樂中,例如“QUI TOLLIS”,兩聲部,四聲部合唱曲中,在降調的四聲調音符中與傳統的巴洛克音樂挽歌中。所有這些都在這神聖的音樂中表現出來。莫紮特沒有最後整理他的未完的作品。包括這首曲與另壹首同樣未完成的安魂曲。但那些樂章已經是足夠光芒四射了。

受困薩爾斯堡

當莫紮特接受到羅馬教皇的金馬刺徽章時才14歲,薩爾斯堡狹小的氣芬開始防礙了他.他長久渴望尋找壹個具挑戰的工作環境.直到1777年,21歲的MOZART向他的大主教請辭.這次觸怒了傲慢的大主教,大主教將MOZART和他的父親都解雇了.但利奧普少有地討好大主教,讓他收回命令但同時放棄了出外遊歷的權力.但MOZART決定去尋找壹份發揮他的才能的工作的欲望更強烈了.被限制的利奧普只能留在薩爾斯堡,莫紮特與他的母親就得承擔艱巨的行程,在1777年到慕尼黑,曼海姆和巴黎。沒有合適的邀請出現,在巴黎貧窮狀態,消磨莫劄特嘗試意誌。巴黎人跟本漠不關心他的音樂。另壹個打擊他的是他的母親ANNA MARIA死於1778年7月3日的巴黎。之後莫紮特聽從他父親的意見回到了薩爾斯堡,雖然他將行程拖後了六個月也無補於事,與父親的隔膜也由此開始。在慕尼黑他受到他的戀人,歌手ALOYSIA WEBER的冷落,但這個並沒有破壞他的雄心,尤其是對於寫歌劇。在18世紀歌劇相當於現在的電影。回家後的莫紮特仍然盤算著如何離開薩爾斯堡。當1780年他收到壹份由慕尼黑發出的攢寫歌劇的邀請就興沖沖地來到慕尼黑,就這樣他寫下了他第壹部偉大的歌劇Idomeneo(伊多梅紐斯)。在很多他寫給父親的信中,他努力去壓抑他的興奮和感激之情。在行動上他與父親分岐令他不可能讓父親理解,當大主教傳喚莫劄特到維也納去參加慶祝JOSEPH II的加冕時,莫紮特就再也不想離開維也納了,就在壹次跟大主教尖刻地對恃的場合下,被大主教趕了出去。

Idomeneo(伊多梅紐斯)——莫紮特壹生的轉折點

1781年的莫紮特在薩爾斯堡大主教的淫威下已達到忍無可忍的地步,就在此時慕尼黑的宮廷發了個邀請,讓莫紮特為狂歡節譜寫歌劇。喝求譜寫壹部大型歌劇已久的莫紮特迫不及待地離開薩爾斯堡去完成它。意大利正歌劇的模式雖然不大合適他的風格,但歌劇裏包含了他其它作品沒有的美,甚至包括使他揚名的作品在內。對與莫紮特本人這個歌劇的重要並不比他後來的作品少。就是它莫紮特擺脫了薩爾斯堡大主教轉移到維也納開始他壹生中最燦爛也是最痛苦的時光。 SIR COLIN DAVIS可以說是本世紀莫紮特的代言人,無論是莫紮特的器樂作品還是歌劇表現都極為出色。幾乎可以說只要是他指揮的莫紮特就值得收藏。

建議妳去下壹部電影,《莫紮特》,裏面演的就是他的壹生,非常值得去看,完全可以看到壹個天才在凡間是怎麽生活的。強烈推薦,看了妳就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