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功夫》裏面就用到了許多經典音樂,有些也在別的電影裏反復出現過,在這裏也是對老梗音樂的致敬,但和電影情節豪無違和,很有感染力。
《小刀會序曲》,在豬籠城寨三大隱世高手十二路譚腿、洪家鐵線拳、五郎八卦棍與斧頭幫眾打鬥時出現,這首曲子也在其他多部電影中出現,經常用來配合人物的亮相(比如孫悟空),或者來烘托某個定格的瞬間。
《小刀會組曲》,阿星被火雲邪神打個半死的時候出現,悲愴的樂曲,用來渲染慘烈的氛圍。這兩首音樂的作曲家叫做商易,是1962年的民族舞劇《小刀會》的配樂,1967年《龍門客棧》首次引用,之後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古裝武俠電影中。
《闖將令》,火雲邪神展露驚人武功雙指夾子彈時所用,這首曲子最開始是用來贊美大躍進時期的音樂,後來被電影《如來神掌》引用,由於曲調豪邁又不失輕快,經常被拿來烘托稍顯滑稽的亮相場景,其他地方還有在《唐伯虎點秋香》《破壞之王》《鹿鼎記》《東成西就》等地方出現。
《十面埋伏》,在阿星和阿骨剛出場破壞孩子們的足球後,走往豬籠城寨時出現,顯現壹種裝腔作勢的諷刺效果。
《東海漁歌》,阿星被打通任督二脈後,走出屋門,面對斧頭幫眾,準備大戰壹場的從容不迫時出現。
《箏鋒》,天殘地殘與五郎八卦棍交手時出現,把音樂作為殺人武器,這個在電影《六指琴魔》時已出現,在這裏更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四川將軍令》,斧頭幫打進豬籠城寨,拉出人質,往母子身上澆油時出現,形成壹種惡人的肆無忌憚與弱者無奈的鮮明對比。
《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神雕俠侶與火雲邪神打鬥時所用,渲染壹種緊張的戰鬥氛圍。
《流浪者之歌》,這是著名作曲家薩拉薩蒂所做的壹首長達8分鐘的小提琴獨奏曲,全曲被分為四個部分,功夫裏選用了悲壯的第壹部分,展現阿星被毒蛇咬傷後在交通燈箱裏痛苦掙紮;還有輕快的第四部分,阿星與包租婆風車腿追逐時出現,用卡通形象展現壹種緊張又輕快詼諧的場景。
《馬刀舞曲》,阿星去精神病院尋找火雲邪神之前時出現,這首曲子是用來描寫戰士出征前的戰鬥舞曲,本片用在這裏也很恰當。
《莫忘今宵》《夢中人》,前者是齙牙珍在塗口紅時的留聲機裏播放的音樂,後者是包租公與包租婆跳舞時的音樂,這兩首歌都是上世紀紅咤壹時的電影演員龔秋霞所唱,據說是周星馳的母親很喜歡聽,在電影裏出現了。
這部電影裏民族樂曲與西洋音樂相得益彰,***同成就了壹部電影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