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每次回國不管是在電視上,廣播上,或是在酒吧俱樂部等各種渠道聽到的音樂絕大多數是不堪入耳的,連國內的到國外的都算上。
1.
民樂缺乏想法和深度的通俗化:
十二女子樂坊2006
年在曲目上會有什麽突破?!會不會還存在?
2.
交響樂缺乏多元開拓性的單壹化:
聽來聽去老是那麽幾個作曲家的東西,都能倒背如流了;
3.
流行樂缺乏質量和個性的時代落後化:
壹群急功近利的經濟人,壹批濫竽充數的所謂的“歌星”,再加上壹幫目光短淺的投資商(不如叫他們投機商)...倒黴的是誰?
--中國音樂;
掏腰包的是誰?--中國老百姓。
這也是愚民的壹種方式,文化愚民。
4.
搖滾樂缺乏革命氣息的無力化:
壹提起中國的搖滾,基本上除了崔健,還是崔健。都三十多個年頭兒了,當初的銳氣好像早已磨沒了。搖滾樂的精神就是要有革命性。
5.
朋克樂缺乏對其他音樂形式和技巧的理解並盲目的追從日本音響化:
說白了,還處在小兒科的狀態。
6.
電子音樂缺乏有好耳朵的音樂人:
軟件有的是,編程沒問題,但最終效果卻很難自圓其說。不過電子音樂卻是我在國內各類型中最看好的,原因很簡單:歷史短,語言全球化,制作手段相似化,統壹化,和簡約化。
7.
先鋒樂avant
garde:
還基本上是零的階段,也是最具刺激,
挑戰,
和最具可塑性的壹種類型。這壹類型可俱上述所有的音樂類型於壹身,在無界限的形式下自由發展和探索。難點在於如何理解,怎樣審視,藝術質量的把關,還有壹個很重要的基礎:觀眾群的培養。這條路會是較坎坷的,但又是在時代進程中產生的壹種自然和必然的藝術現象。在西方至少也有六,七十年的歷史了。
是時候兒了。
完全個人看法,請自由抒發見解。目的是為了中國音樂的現在和未來。
最後補充壹句,我所說的是普遍現象,並不代表
國內沒有人才,恰恰相反。只不過真正有天賦有思想的人缺的是“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