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貝多芬的經典勵誌故事

貝多芬的經典勵誌故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壹,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壹。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貝多芬的經典勵誌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貝多芬的經典勵誌故事 篇1

 艱難磨難

 貝多芬出生在壹個貧困的家庭(貝多芬出生的故事),父親是壹個經常酣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個女仆。

 艱苦的童年生活沒有讓貝多芬像莫紮特兒時那樣享受過家庭的溫情。壹開始。人生對於他來說,壹切都是那麽悲慘而殘暴。父親想發掘他的音樂天斌,把他當做神童壹般炫耀。未滿四歲,貝多芬就被要求整天釘在鋼琴前面。或者與提琴被關在家裏,幼小的他幾乎被繁重的練習壓垮。貝多芬也曾壹度厭倦了音樂,父親不得不用暴力來迫使他學習。

 少年時代,貝多芬過早地擔當起了生活的重擔,開始操心經濟問題,打算如何掙取每天的面包。十壹歲時,貝多芬加人戲院樂隊,領取每月徽薄的工資來補貼家庭生活的開支。

 十七歲那年,他失去了他熱愛的母親。母親是因肺病而死的。貝多芬自以為也感染同樣的病癥。他常常感到痛楚,在他心裏也因此留下了比病魔更殘酷的優郁。這壹年。貝多芬成了壹家之主。經常酗酒的父親喪失了主持門戶的能力。同時,也揮祖盡了家裏的積蓄,人們只好把父親的養老金交給貝多芬管理。這些可悲的事實給貝多芬的心靈留下了深深的創傷。

 童年的貝多芬是如此的悲慘,青年的貝多芬更是痛苦萬分。二十五歲以後,疾病的惡魔就開始叩問貝多芬了,並且像鬼魂附體壹樣纏在他身上不再退隱。1796年至1800年間,耳病開始顯現出來。貝多芬感到耳朵日夜作響,他的內心也受到劇烈痛楚的折磨。聽覺越來越衰退,最後他的雙耳完全失聰。

 這給貝多芬的生活、愛情已經音樂創作生活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好幾年,他躲著不與人見面,獨自守著耳朵失聰這個可怕的密碼,隱忍著巨大的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痛苦折磨。

 晚年時,他仍然孤苦伶仃壹人。這期間,他沒有經濟來源,被逼得四處向好友求援,已解決生計問題。按他自己的話說:"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

貝多芬的經典勵誌故事 篇2

 音樂巨人

 著名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經用這樣壹段話來形容壹個人:"物質生活的窘迫毫無改觀。他貧病交加,孤立無援,但他卻是個戰勝者:人類平庸的戰勝者,他自己命運的'戰勝者,他的痛苦的戰勝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這段話出自於世界名著《名人傳》。

 《名人傳》講述的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與托爾斯泰三位名人的壹生,其中我最崇敬的偉人是貝多芬。

 貝多芬於1770年 12月 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家裏貧困交加,展現出音樂才華的他被父親視為"搖錢樹",父親不惜打罵,使貝多芬有個不幸的童年。貝多芬長大後更是痛苦萬分,可壹次又壹次的挫敗都沒能使他屈服,雙耳失聰的他同樣在生命的57年間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艱苦的。在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那是壹場無日無止的鬥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鬥爭。"我想,即使沒有人看到、聽到貝多芬的努力雨艱辛,但是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獲。正如晚年多獲好評,至少受人尊敬的貝多芬成功了。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裏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與疼痛而抽泣著睡去。這就是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們就像是溫室裏的花朵,有是為什麽要假裝造作地在壹旁"痛苦呻吟"呢?貝多芬的毅力、頑強不惜的鬥誌、寧死不屈的精神我們永遠都無法體會……

 就讓貝多芬的精神繼續在無數文章與音樂史中流傳、發揚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用痛苦帶來歡樂。"沒錯!這個人就是音樂巨人——貝多芬!

貝多芬的經典勵誌故事 篇3

 逸聞趣事

 壹次,貝多芬走進壹家長館就餐,剛坐下來就聚精會神地構思他的樂章。他構思完畢以後,高興地把服務員喊來說:

 "算賬。多少錢?"

 服務員先是壹楞,接著撲的壹聲笑了,說:"先生。您還沒有吃東西呢,怎麽就要付錢呢!"

 1812年,德國文藝界的兩位巨人貝多芬與歐德在波希米亞人的浴場相遇。貝多芬是歌德的崇拜者,他曾說:"歌德的詩使我幸福。"現在第壹次見面,他希望能從這位大詩人的智慧與詩才中進壹步探索他的靈魂,從中吸取人格力量。

 正當他們熱烈敘談時,皇後、太子與壹群侍臣從他們身邊走過。貝多芬從來就對這類人深惡痛絕,因此,當太向他脫帽致敬,皇後也向他點頭招呼時,貝多芬卻把頭壹昂,裝作什麽也沒有看見壹樣。然而歌德就不同了,他趕忙抖抖身上的灰塵,整整衣領,把帽子脫下在手中,迎上前去,向皇後、太子彎腰致敬。

 這時,貝多芬只覺得先前心目中這,位詩人的高大形象頓時土崩瓦解。當那辭皇族浩浩蕩蕩地走過去了以後,貝多芬幾乎用吵架的聲調對歌德說:"妳不是我想像中的《葛茲》《浮士德》的作者,而是壹個庸俗的人。"從此,他們再也沒有見過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