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欣賞塤、中阮重奏曲《陽關三疊》;
2、學習歌曲《陽關三疊》。
教學目標
1、欣賞古曲《陽關三疊》,了解塤的相關知識;
2、學會演唱歌曲《陽關三疊》,並能夠感受和表現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學過程
壹、導入:講音樂故事
1.問:同學們,妳們知道古代有關知音的故事嗎?
2.請學生講故事,教師補充。(如果學生不了解,由教師講故事。)
3.問:同學們,聽了知音的故事妳有什麽感想?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
學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間的友情,這為下面學唱歌曲《陽關三疊》做了鋪墊。
二、欣賞塤曲《陽關三疊》
1、介紹歌曲背景。
2、讓學生背誦《送元二使安西》,體會歌詞內涵。
這是唐代非常的壹首差別詩,當時被譜曲傳唱,稱為"陽關三疊"。前兩句,點明了送客的時間和地點。初春的早晨,壹場細雨使塵埃落定,空氣變得濕潤清涼;從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處是青青的柳色,壹片生機盎然。詩中柳色的"柳"與留戀的"留"諧音,更表達出詩人對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別之情。後兩句寫在送別的酒席上,詩人勸他多飲幾杯,因為從渭城西行出了陽關,再不會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況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陽關更遙遠的安西呢?這兩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勸酒,實際上卻是衷心地祝願著好友,在那遙遠而陌生的地方壹切平安。詩中把深沈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話語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3、初聽感受音樂,請學生回答全曲意境。
4、分段欣賞、分析,感受詩歌與音樂相結合的完美藝術效果。
5、音樂知識:認識吹奏樂器--塤
塤是我國特有的閉口吹奏樂器,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塤的起源與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制作,用以誘捕獵物。
傳統的塤多為卵形塤,現在則有葫蘆塤、握塤、鴛鴦塤、子母塤等多種,樣式美觀,工藝精細。
三、唱歌
1.先聽歌曲範唱或錄音《陽關三疊》;。
2. 讓學生跟隨錄音學唱。
3.請學生分析歌曲在調式、節奏、音程等方面的特點。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較為平緩,音與音之間多為鄰音,節奏上先長後短等。應註意使學生總結出這些特點對歌曲情感表達的作用。
4. 教師輔導學生學會這首歌,全班集體演唱。
四、總結並布置下節課的內容。
課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