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史家、社會活動家,著有《克裏斯多夫·約翰·克立斯》、《巨人傳》等十卷小說,曾獲諾貝爾文學獎1915。
羅曼·羅蘭出生於1866 65438+10月29日。他的父親是壹名公證人,是城裏壹位受人尊敬的紳士。母親虔誠而威嚴。自從她的壹個小女兒早逝後,她壹直籠罩在淡淡的悲傷中,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照顧虛弱的兒子和他的另壹個妹妹上。羅曼·羅蘭從父親那裏得到的是法國大革命以來戰士的精神和信念,母親則從玻爾皇家修道院帶給他探索的精神和藝術的感性——音樂、神秘、敏感;它們既對立又互補。
羅曼·羅蘭的童年籠罩在1870年普法戰爭失敗的陰影中。十幾歲時,他考上了壹所高等師範學校。在這裏,他在人文方面的天賦和對音樂的熱愛得到了表達,他開始夢想壹個單純的藝術家為世界心碎的故事——約翰·克立斯·多佛的原型。
此後,他獲得了壹所高等師範學校的獎學金,在羅馬學習了兩年,在那裏他負責整理文獻,並在古籍記錄目錄中探索歷史。這兩年,羅蘭感受最深的是友誼,來自於70歲的瑪維達德·馮·邁森布羅女士。他們有著相同的理想主義,但不同的是,老太太的思想是屢試不爽的、純粹的,而年輕人的思想是激烈的、狂熱的;從這樣的接觸中,羅曼·羅蘭獲得了他兩年遊學生涯中最重要的知識。
意大利之行後,羅曼·羅蘭先在高等師範學校教音樂史,1903年在巴黎大學任教。在他嚴謹的學術生活和寫作中,他找到了壹種慰藉。
1912,羅曼·羅蘭辭職退役。為了增進健康,羅蘭多年來都在瑞士度假。夏天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在瑞士。戰爭分裂了他的寫作、友誼和影響。對他的同胞來說,他是個懦夫,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拋棄了祖國。然而,盡管有這些攻擊,羅蘭繼續留在瑞士,做他的工作符合國際主義。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在1919年病重時隨母親回到巴黎。母親去世後,羅蘭回到瑞士,從1922到1938和父親、姐姐壹起生活在那裏。在此期間,他開始對社會主義和東方宗教感興趣。之後,羅蘭去了家鄉附近的壹個法國小鎮,在那裏繼續寫作。之後因反納粹活動被軟禁,1944年2月30日死於家中。
羅曼·羅蘭的文學生涯是在他性格的矛盾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他從父親那裏吸收的高盧精神和從母親那裏獲得的藝術感受力,使他具有了以下經常被描述的奇怪特征:壹個宗教社會主義者,壹個反神權的神秘主義者,壹個革命的理想主義者和壹個非教條的基督徒。在壹個充滿激烈國際競爭的世紀,他也是壹個國際合作者。羅蘭熱愛法國,但他拒絕承認壹個國家可以成為壹個理性的、必要的統壹體。這樣,他似乎有了壹系列的二分法,在他的小說和散文中不斷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