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舊相冊——走進九十九間半

舊相冊——走進九十九間半

甘熙宅第,又稱甘家大院,俗稱九十九間半,由甘熙之父甘福始建於清嘉慶年間,位於中山南路南捕廳15號,其西門名“熙園”,北門稱“熹園”,整個院落***有162間房屋,總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由15~19號相互毗鄰的四組多進穿堂式古建築群構成,是南京現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晚清私人住宅和歷史街區。如今已辟為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和南京市非物質文化博物館。

自南捕廳15號進入甘熙宅第,門廳的屏門上是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和非物質文化博物館的簡介。

過門廳,便是甘宅的主要建築“友恭堂”。友恭堂,是甘氏的堂號,也是家族進行重大活動的場所。堂中懸掛“友恭堂”匾額。堂內楹聯,其壹:孝義傳家政;詩書裕後昆。其二:德雨信風仁山智水;禮門義路賢士達人。堂外門聯:德尚聖賢炎涼世事三更夢;誌存淡泊風雨人生壹部書。堂號“友恭”之意為:家族之中,兄弟之間應上友下恭,兄愛其弟,弟敬其兄,只有父慈子孝,兄弟和睦,才能產生家族凝聚力。

友恭堂內,為甘氏家族歷史陳列。

甘熙,出身於江南望族,曾任禮部及戶部官員,是晚清著名文人,藏書家。其祖先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秦丞相甘茂之孫甘羅、三國時折沖將軍甘寧、晉時於湖敬侯甘卓,都是著名人物。而今的甘家,素有“戲曲世家”之稱,甘貢三及其後人多是南京文藝界的名人。甘貢三(1889—1969),原名甘鑫,是“戲曲世家”的核心人物,詩詞書畫、戲曲音樂無壹不精,更精嫻音律。民樂,精於笙、簫、笛;彈撥樂器,擅三弦、琵琶;對昆曲尤為酷愛,為業余昆曲家。甘貢三的長子甘南軒、次子甘濤酷喜民族音樂,二胡造詣極其高深;四子甘律之最喜京劇,尤工老生;女兒甘長華是京昆名人;甘貢三的女婿汪劍耘是梅蘭芳的高足,被譽為“南京梅蘭芳”。

南邦巨族? 江南甲姓、武丁舊學? 典午名家

? 以孝為本? 堂曰友恭

? 秦國丞相甘茂、秦國上卿甘羅

? 折沖將軍甘寧、於湖敬侯甘卓

走出二進大廳“恭友堂”,忽然傳來壹陣戲曲聲,循聲走至東院,只見那裏正在演出京劇。戲臺所在大廳被稱為“梨園雅韻”,甘家素有“戲曲世家”之稱,建有戲臺十分正常。

自戲臺穿堂而過,隨之來到民俗展廳

? 迎親

立夏稱重,是南京人代代相傳的育兒經驗。為避免孩子在夏季茶飯不思,特制壹種巨大的桿秤。上方用麻繩吊在房梁上,下方吊壹個大竹籃,讓孩子坐進去,人移動秤砣稱出孩子的體重。現場展示的“立夏稱重”,可承受50斤重量。

? 箍桶

? 放鞭炮

嚴鳳英舊居。嚴鳳英(1930~1968),安徽省桐城縣羅嶺人,黃梅戲傑出的表演藝術家,安徽安慶黃梅戲學院名譽院長、中國文聯第三屆委員,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上世紀50年代初,嚴鳳英與甘家三少爺甘律之在南京相識並結為伴侶。後來雖為黃梅戲事業離開了甘家,但在甘家數年得到了甘覺三老先生和甘律之的悉心指導,學會了許多京昆名曲,並取其精華用於黃梅戲表演中。1968年,嚴鳳英因不堪迫害服藥自殺,年僅38歲。毛澤東曾為其題寫“黨的好兒女”。

舊居楹聯:鳳律新聲揚赤縣,英姿儀態譽黃梅。

十七號二進,金陵工巧區,有非遺代表傳承人在現場展示表演皮影戲、泥人、魔術、九連環、剪紙等,或觀場表演或現場制作。

? 墻壁上的精美磚雕

南京傳統民居圖片展,展出有秦淮河的河房河廳建築、多進穿堂建築及精美的木雕、磚雕、石雕等建築構件。

? 南京的老街巷名錄

十九號三進,非遺展示區中的民間文學、傳統音樂等展示。

甘家的後花園,園內假山水池小橋,梧桐蘭花綠竹,環境清幽,雖不大,卻也簡潔典雅,不失江南園林的風韻。園中建有津逮樓、桐蔭小築和三十六宋磚室等建築,是主人讀書休閑的地方。原花園毀於清鹹豐三年(1853年),2007年重建。?

園中建有回廊,此段回廊前置壹太湖石,周邊伴有青松、翠竹、芭蕉、海棠,很不錯的壹處小景。

回廊裏側有間品藝齋,不知是當年由宅院主人所起,還是現今為布展而名。

壹座四角方亭,匾額“小園”,兩側抱柱上有壹聯:“聽琴聽戲聽新韻;賞院賞樓賞古風”。

回廊的中間亭,亭聯:雅樂民風傳古韻,幽樓深院展新姿。

高大的封火墻不僅增加了建築的雄偉美觀,而且可以有效地防火防風。雖已深秋,園中的木槿卻依然繁花怒放,笑傲秋風。

走至甘宅的西南角,院門緊鎖的小院旁是壹座小佛堂。院門上貼了壹副春聯:漫研竹露題唐句;細嚼梅花讀漢書。裏面肯定是壹處極清雅的所在。

傳統的老式提花木機。南京雲錦是壹種提花絲織工藝品,至今已有1600年的歷史,與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位居古代名錦之首,代表了中國絲織工藝的最高成就。現在只有雲錦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壹直使用傳統的老式提花木機織造。

壽石軒,應是甘熙的書房,當年他在這裏完成了《壽石軒詩文集》以及《白下瑣記》、《建康實錄》、《侗蔭隨筆》、《日下雜識》、《靈谷寺誌》、《金石題詠匯編》等著作。軒聯:積卷敢誇東壁富;披函好趁北窗涼。

備弄,在甘宅的各院落間都有壹條寬約1米~1.5 米的通道,亦稱甬道。平時,主人、貴賓走正廳大道,而宅內的女人、仆人則只能走甬道。甬道雖有消防通道的作用,但主要還是為顯示男尊女卑,長幼有序,主仆分明而設。

穿院而過的月洞門,門上題額“紫砂情韻”。院內設有紫砂陳列館,展品為南京紫砂收藏家沙誌明收藏的紫砂精品。沙誌明,別號壺癡,熱心弘揚紫砂文化,收藏有紫砂器壹千余件,其中明清名家名作三百件,精品約二百件。?

展館門聯:五十年苦覓飽覽壺天錦繡;二百件珠璣堪稱陶苑精華。

甘熙宅第的布局,講究嚴謹對稱、主次分明、中高邊低、前低後高、循序漸進,沿中軸線依次是:壹進門廳,二進轎廳,三進正廳,四、五、六進內廳等。每廳之間均可穿堂而過,從前廳可壹直看到最後。宅第正落(主座)為家庭長輩和主持家族的人的居住用房。?

走進甘熙宅第,看的是建築園林,品的卻是歷史,恰如翻開了壹部好書,深入其中,便會愛不釋手。壹座大院,訴說著甘氏家族二百年的興衰,也將南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俗展示在遊人面前。正如原中華詩詞常務副會長梁東老先生詠甘熙宅第的詩句所言:“嵌玉鑲金上石頭,金陵王氣著民樓。誰家九十九間半,直把秦淮煙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