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這代人,在應試教育環境下長大,小時候很少有機會去深入學習音樂,長大後再想學,更難。但現在的孩子不同了,基本都會學壹些特長。我壹直很羨慕身邊那些會音樂的人。他們演奏時不經意流露出的自信;在反復練習中磨練出來的韌勁;在音樂中“滋養”出的氣質和寬闊的視野,在我看來非常迷人。而這些寶貴的財富,很難在做其它事情時得到。
音樂的力量,是我們能送給他的最好的人生禮物之壹。有了音樂陪伴,孩子無論是得意,還是失意,都可以隨時分享、傾訴,人生又多壹摯友。在西方,家庭教育良好的小孩,從小都要學音樂。
這個音樂教育的目的是什麽?是要做個快樂的孩子,在學習音樂中得到樂趣,調劑身心、培養優美的情操?
創立相對論的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是小提琴名手,他自己曾說:我對於這問題(指運動的光學),是憑著直覺想到的,而這種直覺的原動力,就是音樂。我六歲時,就隨父親學小提琴,我的新發現,是這個音樂世界給我的直覺恩惠。
父母在兒童的學習階段占有十分重要的角色,因為,孩子年紀小,必須靠父母的選擇來踏入音樂的殿堂,大提琴家馬友友在三歲時,就由其父親馬孝駿先生啟蒙,經過悉心培育成為當今閃亮的明星;莫紮特,四歲學琴,五歲作曲,六歲開始旅行演奏,奧皇譽之為小魔術師,世人稱頌為音樂神童,而這壹切成就莫不歸功於音樂家的父親自小有計劃教導。
因此,壹旦選擇上音樂班,或是學習某件樂器之後,父母要站在推動的崗位上,讓孩子能壹直往前,不斷進步,同時要維持孩子對音樂學習的熱忱,並且與老師保持聯系,時常鼓勵孩子,使他能再接再厲,更上壹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