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創立我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的專業二胡學派
劉天華創作和演奏中,右手在傳統分弓、連弓基礎上,借鑒了小提琴的盾弓、顫弓演奏手法,豐富了二胡的表現能力。左手在傳統吟、揉、綽、註和倚音、墊音的基礎上,又借鑒了鋼琴輪指手法,以豐富二胡的演奏。
二、民族音樂創作技法的繼承、革新和創造
劉天華在我國民族音樂傳統習用的循環變奏(兩個主題的變奏)的曲式結構基礎上,采用西方帶再現的三部曲式結構特點,加強了樂曲結構的嚴整性。其作品的創作技法運用了我國民間常見的核心音調的重復變奏法、自由延伸、模擬等手法,樂句結構多采用起、承、轉、合及合頭、合尾等形式。同時巧妙地吸收了西洋技法中的三部曲式、變奏曲式、前奏曲式、進行曲式等結構形式以及移調、轉調、離調及各種音程的跳進、大三和弦分解等樂曲發展手法,3/8、12/8節拍的應用等等.
三、熱心拯救民間音樂
劉天華先生不辭辛勞地拯救我國的民間音樂,體現了他高度的民族責任感。也正是受他的影響,社會上出現了更多的音樂家致力於收集、整理我國的民間音樂工作,因此,《空山鳥語》精典作品才得以留傳於世。
傳統的音樂作品真實地記錄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色彩、社會風貌以及音樂特點,應該得到完整的繼承和保存。但只有將它發展才會光大,也只有在發展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繼承和保存。如果總是強調傳統而拒絕新的內容,也無從談論發展。我國有著悠久的文明史,音樂文化博大精深,歷史上還出現過許多外來音樂形式被我們的音樂文化所吸收融合的事實。
正是劉天華先生的創新形式,使我們民族音樂的民族性得以鞏固,後來者在其精神的鼓舞下,通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使中國民族音樂在世界音樂文化領域中占據了壹席之地。
魯迅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