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音樂名作《十面埋伏》***分為幾個部分段落?

音樂名作《十面埋伏》***分為幾個部分段落?

綜觀全曲,《十面埋伏》表現的是公元前202年劉邦、項羽的垓下之戰。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十三個段落:

第壹部分,漢軍的戰前準備。包括《列營》《吹打》《點將》《排陣》《走隊》五個段落。樂曲壹開始,琵琶在高音區奏出壹個象征戰鼓聲的強有力的和弦,在我們面前呈現出壹幅軍營壘壘、旌旗蔽空的古戰場圖景。音樂節奏的張弛、調式的遊離、音區的轉換,再加上曲中廣泛模擬戰鼓、軍號、馬蹄、步伐和炮聲等戰爭音響的各種演奏指法的變換,產生了戲劇性的效果:擂鼓、掌號、放炮、吹打、開門……生動地描繪了漢軍在戰鬥前調兵遣將的場面。

第二部分,楚漢兩軍殊死相搏、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包括《埋伏》《雞鳴山小戰》《九裏山大戰》三個段落,是全曲的核心部分。其中“埋伏”帶有壹種緊張、恐怖的氣氛。此時速度漸快、力度漸強、旋律遞增遞減,好似夜垂黑幕,伏兵重重,大戰壹觸即發。“小戰”形象地表現了兩軍短兵相接的小規模戰鬥場面。接著力度不斷增強,旋律跌宕起伏,全曲的高潮部分——“大戰”開始了,樂曲運用琵琶的“煞”、“夾掃”、“並雙弦”、“推、拉”等多種演奏技法,層次分明而又生動逼真地將整個戰場氣氛渲染得淋漓盡致:千軍萬馬,鐵騎縱橫,金鼓齊鳴,刀光劍影,人喊馬嘶,殺聲震天……直至全曲的最高潮處,突然,出現了壹段意想不到的淒涼旋律——這就是著名的“四面楚歌”:漢軍為渙散楚軍軍心,瓦解其鬥誌的攻心之術。

第三部分,楚漢之戰的尾聲。包括《項王敗陣》《烏江自刎》《眾軍奏凱》《諸將爭功》《得勝歸營》五個段落。《項王敗陣》這壹段落在結構上屬於插部性質,它幾乎完全沒有旋律性,音樂同音反復且由慢漸快,主要是壹個零零落落的節奏型,如同馬蹄聲,然後有壹個似乎是追擊式的節奏型,表現項羽和他的少數部下突圍的情景。《烏江自刎》整個氣氛顯得低沈,曲調悲壯淒切,塑造了項羽這位失敗的英雄悲憤感慨的復雜心情。本段最後在低弦上的“壓”奏之後急“伏”,達到戛然而止的效果。《眾軍奏凱》之後的三段,描寫了漢軍得勝後的種種情景,現代的演奏者已將其刪去,而將《烏江自刎》作為全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