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廣東音樂的藝術特色

廣東音樂的藝術特色

是有廣東人寫的不帶歌詞的譜子,把奧擴珠江三角洲的民族音樂、漢樂、潮州音樂。純樂器的,具有嶺南特色韻味的樂種,也稱粵樂。中西古今結合,自成壹格。具有開放性和兼容性。旋律亮麗,節奏明快,結構獨特。 廣東音樂組合樂器主要有五種形式:

硬弓組合:二弦、提琴(大板胡)、三弦、月琴和喉管(或橫簫),便組成五架頭。

軟弓組合:高胡、揚琴、琵琶(或秦琴)、洞簫、椰胡|或二胡。

從本地曲藝伴奏形式發展起來的組合:洞簫、椰胡、琵琶(古箏或秦琴)。

吹打樂組合:大小嗩吶為主奏,配上鑼鼓等打擊樂器,或加進其他弦索樂器。

西洋樂器組合:小提琴、薩克斯風、電吉他、木琴等為核心,常用於演奏類似輕音樂、舞曲的樂曲。 本世紀20年代初至解放前的30年間,廣東音樂創作曲達300多首,其中50余首已流傳於海內外。主要作品有《旱天雷》、《倒垂簾》、《雨打芭蕉》、《賽龍奪錦》、《餓馬搖鈴》、《平湖秋月》、《步步高》、《鳥投林》、《禪院鐘聲》等。解放後,廣東音樂又有長足的發展,湧現了不少出色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創作了壹大批新作品。其中如《魚遊春水》、《春郊試馬》、《山鄉春早》、《喜開鐮》等。亦廣為流傳。

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是廣東音樂的興盛時期,出現了呂文成、何柳堂等專業作曲家和演奏家,原來的“硬弓”樂隊也發展成“軟弓”。20世紀50年代以來,廣東音樂持續發展。

20世紀20至30年代是廣東音樂的興盛時期,出現了許多專業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如何柳堂、呂文成、易劍泉、尹自重等。約在1926年間,受江南絲竹影響,呂文成將二胡引進港、澳,並改用鋼絲琴弦,移高定弦,成為發音清脆明亮的粵胡(又稱高胡)。加入揚琴、秦琴,並以高胡為主奏樂器,稱為“三件頭”,又稱“軟弓”。後來又在“三件頭”的基礎上加入洞簫、笛子、椰胡等絲竹樂器,樂隊有了擴大,大約在1930年左右樂隊才定型下來。代表曲有何柳堂的《賽龍奪錦》、《鳥驚喧》、《醉翁撈月》、《七星伴月》;呂文成的《步步高》、《平湖秋月》、《醒獅》、《岐山鳳》、《礁石鳴琴》;尹自重的《華胄英雄》及易劍泉的《鳥投林》等。

抗日戰爭時期,廣東音樂壹度陷入低谷,出現了壹些低俗的作品 ,如何大傻的《甜姐兒》、何與年《私語》等。

20世紀50年代以來,廣東音樂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音樂工作者對廣東音樂進行搜集、整理,並對廣東音樂的和聲、配器等方面進行研究改革,出版了不少的樂譜,創作並演出了大量優秀曲目,如陳德巨的《春郊試馬》、林韻的《春到田間》、劉天壹的《魚遊春水》和喬飛的《山鄉春早》。

廣東音樂如今所用的樂器有高胡、揚琴、秦琴、洞簫、大阮、中胡等,以高胡為主奏樂器,其中“滑指”是廣東音樂最具特色的演奏手法,又分“小綽”、“大綽”、“小註”、“大註”、“回滑”等。主要弦式有合尺調(定弦為52)、上六調(定弦為15)、乙反調(定弦為37)、士工調(定弦63)工乙調(定弦37),各種不同的弦式表現不同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