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蒲抄書的故事:
西漢時期,鉅鹿(今河北寧晉縣)有壹個叫路溫舒的人,家裏十分貧窮,父親沒錢讓他讀書,只好讓他給人家放羊。失去學習的機會,路溫舒雖然很難受,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他向別人借書,可這樣不方便。有壹天他放羊的時候,發現河邊有壹種葉子很寬的蒲草,編成了壹張席子,然後把借來的書抄下來。他從抄的書中得到了不少的知識。後來,路溫舒靠自學成了壹個有學問的人,做了朝廷的大官。
註:路溫舒(生卒年不詳),字長君,鉅鹿人 (鉅鹿,在今河北南部,路溫舒系河北廣宗人)。信奉儒家學說。起初學習律令,當過縣獄吏、郡決曹史;後來又學習《春秋》經義,舉孝廉,當過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職。宣帝即位,他上疏請求改變重刑罰、重用治獄官吏的政策,主張“尚德緩刑”,“省法制,寬刑罰”。他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獄吏。漢承襲秦朝這壹弊政,必須改革。他還反對刑訊逼供,認為刑訊迫使罪犯編造假供,給獄吏枉法定罪開了方便之門 。他在奏疏中還提出廢除誹謗罪,以便廣開言路。
2. 讀文言文鑿壁借光有什麽感想回答;
此篇文言文講述了該少年在艱苦的學習環境下努力學習的故事.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壹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麽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妳家的書,通讀壹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文言文‘鑿壁借光’表現了匡衡人窮誌堅,發奮讀書的精神
後來受到漢元帝賞識,被封為安樂侯,當上了宰相。
暢想當今,我們少年同學生活在燈紅酒綠的大都市,生活多姿多彩,父母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100%保障.真可謂衣食無缺,但是遙想父母當年的困苦生活,他門付出了100的努力,換來了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的學業就是他門期盼的後半生,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奮發向上.
3. 文言文故事感想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翻譯: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壹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壹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壹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壹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壹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麽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感想:遇事要當機立斷,不可以拖延。做事不能死板,不懂的變通。
4. 5篇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讀後感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使我愛不釋手,有了許多感想,心裏總是想著這本書的內容,裏面的人物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臘的伊索,他是傳說中的人物,他寫的都是對生活中某種現象的批判、啟示和教訓。
用大家最熟悉的幾個寓言來舉例吧。
《狼和小羊》這壹則寓言中講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種方法來和小羊狡辯。揭穿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龜兔賽跑》這壹則寓言,結果大家都知道,是烏龜贏了。因為他不懈的努力,換取了勝利。而兔子卻高傲、自大。低估了別人,總認為自己最厲害,其實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過於自信,因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驕傲。
另我感觸最深的是《膽小鬼》這個故事,他講了壹個人,膽子很小,生活條件不好,卻很貪財,總想得到不勞而獲的財物。
有壹天,他上山砍柴。累極了,背著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腳下的壹條小路上,看見了壹頭金色的獅子,他不敢碰,心想:這到底是活的,還是雕像呢。那獅子壹動不動,也不出聲音,壹定是雕像,這是神恩賜給我的,看我這樣的窮,想讓我賣壹個好價錢。
他向四周巡視了壹遍,確定沒有人,就抓起“獅子”的前爪和後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來。他好像很聰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嗎,我回去把家人找來壹起搬。之後,他就跑回家去了。
等他把家裏的,男女老少都找來時,那個金獅子已經不見了。
他告訴人們,做事壹定要果斷,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則,什麽事情都變的很糟糕的。有壹句話說的好,“效率就是金錢”。做事要講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麽事情也辦不好了。這就叫做“壹事無成”。
《打破神像的人》是我覺的最有趣的故事,大家不妨來聽壹聽吧。
有壹人,他窮的落花流水,給壹個大戶人家做馬夫,這個人家很富裕,他問自己的主人:怎樣才能富裕起來呢?
主人認為這個問題很復雜,像壹道永遠也解不開的數學題,但他好像很明白的樣子說:“只要買壹座神像放在家裏供著,就可以變得富裕起來了。”馬夫信了。
過了幾天,富人就開始吃喝嫖堵,把錢財都花掉了。不過他死前卻在神像裏藏了很多金幣。
他要死了,把兒子叫到身邊,說:“妳不要把神像賣掉,寧願摔了也不要賣。”
他的兒子以為父親在說胡話,就沒當回事。可他窮的不行了。家裏只有這個神像值錢,就把他賣給了馬夫。
這個馬夫把他放在家裏。壹年過去了,他仍然沒有富裕起來。壹氣之下,馬夫把神像摔了。這時,金幣都出來了。他生氣的說:“我尊敬妳的時候,妳卻裝模作樣,我把妳打碎了,妳這時才知道來幫助我。”
道理:想富裕,就要勤勞,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去掙錢,才能富裕起來,不能靠別人。
我還要給大家講壹個故事——《驢和馬》,古時候,有壹個國家總是發生戰爭,所以,人們家裏都要養壹匹戰馬,準備在戰爭的時候騎。
壹個年輕人,養了壹匹非常好的戰馬和壹頭很普通的驢,戰馬每天都吃的很好。而驢天天幹重活不說,吃的也不如戰馬。
驢不明白,就問馬:妳為什麽吃的好,還不用幹活?而我壹天天卻很累?”
“我也不知道主人為什麽要對我這麽好,但我知道每壹頭驢都是要幹重活的。”驢不說什麽了。
不幾天,又要發起戰爭了。戰場離這個年輕人家很近,年輕人騎著戰馬去打仗了。
驢跑去看,他看見所有人都在打仗。這時候,他的主人被別人砍死了,馬在他身邊很難過。敵人看不過去,把馬也砍死了。
驢回到家,傷心極了,知道主人為什麽對馬這麽好了,它也不計較了。
安逸的生活的背後是時時刻刻都會發生危險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而忙碌的生活,看似艱苦但卻可以平安無事。
是不是這個故事太有趣了,還想再聽壹個嗎?那我就再講壹個《牧人和驢》的故事吧。
壹個牧人在打獵的時候,發現了壹只小狼,他見它可憐,就把它抱回家,和狗壹起養著,它們長大後,就看護羊。
有壹天,壹匹狼夜裏來叼走了壹只羊,狼就去追,可這羊已經被咬死了,它就和那壹匹狼壹起吃羊,它這時候才發現,羊肉是那麽好吃。
回家後,它什麽都不想吃了。又有壹天,狼又來偷羊,家狼就假裝去追那只狼,跑出去後,就和野狼又壹起吃羊。
野狼好幾天都不來了,狼就把羊叼來和狗壹起吃。這壹切都被牧羊人盡收眼底,第二天,他就把狼給殺了。
人不能相信惡的東西,有句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確是這樣
5. 文言文學弈讀後感給妳兩篇,自己選。
壹、今天,我們學了《學弈》這壹篇文言文,讀了它以後我深有感觸。
《學弈》這篇文言文是壹篇篇幅較短,含義深刻的古文。裏面講述的是這樣壹個故事:壹個年邁的棋聖弈秋教兩個學生下圍棋,其中壹個學生緊記弈秋的教誨,專心致誌的聽講,認真的思考。而另壹個學生則以為有天鵝將要飛過來,想著怎樣用箭把它射下來。
《學弈》裏面的兩個人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兩個例子,兩個不同的人,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對待學習、面對人生。那個專心致誌聽弈秋教誨的學生憑著他那種對學習的認真、對老師的尊重、對圍棋的聚精會神和壹心壹意,以後不管在學習上、在生活中、在事業上肯定會有巨大的成就。而那個在學習圍棋的時候想著其他事的學生,有兩個錯誤。第壹,是在老師說話、講課時不聽講,是壹種不尊重師長的行為;第二,學生在上課時,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是不應該三心二意的。既然我們是學生,就應該尊重師長、同時也應該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這是作為壹個學生應該做的,也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因此,我覺得在做事的時候三心二意的人,以後不管在學習上或者是生活上都不會獲得什麽成功。
在生活中,妳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呢?如果有,就請妳趕快改正這個缺點。為的是把每壹件事都做好;為的是養成壹種良好的習慣。
二、讀《學弈》有感
我學過不少篇課文,從這些課文中,我認識了舍己救人的蒙古獵人海力布,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淳樸、憨厚的少年閏土,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學弈》壹課中所講的故事。
這篇課文主要講全國最會下棋的弈秋同時教兩個人下棋。但是他們的學習態度卻不同:壹個人“專心致誌”,“惟弈秋之為聽”。而另壹個人卻“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然是與同伴壹起學,但卻心不在焉。同時學棋,三心二意的人永遠不如專心的人學得好。這個短小的故事,給了我多少啟迪呀!
其實,我以前就是壹個幹什麽事都不專心的人,常常是幹這件事還想著另壹件事。有時候,心裏像長了毛刺,總不能腳踏實地地學習,生活中的我得到了許多教訓。
記得壹個星期六的下午,我睡醒覺,趕緊寫起老師布置的作文來。但卻壹邊寫壹邊用眼睛瞧著桌上的小鬧鐘,壹看到了三點十分,便“啪”的壹下放下手中的筆,伸手拿過收音機,迅速撥到交通頻道,頓時傳出播音員阿姨悅耳的聲音:“下面請聽蔡依林的《消失的城堡》……”嗬,太棒了!我哪能錯過這樣的良機,順手將作文扔到壹邊,抱起收音機就聽起來了。聽,她優美的聲音:“記憶飛走了……我要孤單的思考……真的很好……再也不需要,消失的城堡……”我被陶醉了,還學著唱。忽然媽媽推門進來,見我唱的如此入迷,就說:“做功課的時候,又聽音樂,能把功課做好嗎?”我壹吐舌頭,沖媽媽做了個鬼臉,抓起筆就又匆匆忙忙地寫起作文來。心裏卻嫌媽媽來的不是時候。
第二天,老師指著作文本說:“妳讀讀作文,連句子都不通!”我壹看,覺得作文中的話好像在哪聽過。怎麽連歌曲裏的“記憶飛走了”都寫在作文裏面啦?哎,都是我自己學習不踏實呀!這樣做多麽像《學弈》中那個三心二意學下棋的人哪!他壹邊學下棋,壹邊想射下天鵝;我壹邊寫作文壹邊想聽歌曲,不專心致誌,沒有毅力,怎麽能學到本領呢?
著名畫家達·芬奇說過:“頑強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礙。”這句話說得多麽好呀!那個三心二意學棋的人,是不如別人聰明嗎?不是,是因為他沒有頑強的毅力,沒有刻苦學習的精神。我經歷的這件事,不也說明了這個道理嗎?我要向《學弈》故事中專心致誌學下棋的人學習,做什麽事都要壹心壹意,培養自己頑強的毅力,勤勤懇懇學本領,將來才能為祖國做貢獻,否則便會壹事無成。
6. 文言文《割席》的讀後感想三國時的管寧和華歆在壹起耕地,忽然挖出壹塊金子,管寧視若無睹,而華歆卻撿起來看看然後扔掉。就細節,引發了人們壹千多年的感嘆。大多肯定贊美管寧的高尚,而對華歆卻頗有微辭。
我很尊重古人的觀點,但我不發問,為兩人都放棄了金子,而後人評價,管寧為優,華歆卻是劣呢?既然結果是壹樣的,但卻有兩種不同的判定,我不禁要替華歆喊冤。
也許有人會反駁我,華歆放棄金子,可他畢竟撿起來過,而管寧卻視之為無物。孰優孰劣,壹比可知。我看未必,恰恰相反,我從華歆身上看到了“物有可舍”的品質。他撿到金子,大可據為已有,而他扔掉了。妳不覺得不去占有不應得的東西,比未曾擁有卻不想難能可貴嗎?這亦為真性情。
相比之下,管寧的形象,在我看來,典型的禁欲主義修道士!看到金子,而視若無睹,我就覺得有些好笑,難道“閣下”的身上衣物,腹中酒食,皆是天外飛來之物?錢本身並善惡之質,只在於使用者心之善惡,又何必拒之於千裏之外呢?
再說割席斷義之事。說的是有壹天,管寧、華歆在壹起讀書,這時外面有個貴族駕馬車路過,管寧讀書,華歆棄書觀之。於是乎,管寧與華歆學習上三心二意的同窗絕了交。
這事在現在看來,確實令人難以理解。也許有些朋友又要指出,管寧不慕榮華,華歆卻極其貪戀,孰優孰劣,又可知曉了罷。我只能擺手,恕我茍同!此刻,我忽然想起項羽早年的故事。壹日,威武秦王載車於道,項羽見之,脫口而言:“他日,吾可取而代之。”這事亦為後人稱道,項羽誌向遠大。
同樣是看馬車,為華歆貪慕榮華呢?難道亦要他指著皇帝馬車大吼壹聲“吾將取而代之”,借以顯其勢氣而美名傳世?
而管寧朋友,著實得刻薄。豈不聞“君子之誌不可移乎?”人各有誌,何必強求。壹旦對方不如的意,或者會損害的名聲就與其絕交,那麽以擇友標準的話,的人,我看倒有好去處——嵩山少林寺,那兒的人不戀虛榮。
最後,管寧隱居山林,守著他希冀的隱士的榮譽而死去。華歆從了官路,贏得清正廉名,在亂世中赫赫終了。若是我,絕不慕管寧,毋如學華歆!大丈夫當匹夫之責,豈能在深山茅屋中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