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婺劇的流派及其各派藝術特點、代表人物

婺劇的流派及其各派藝術特點、代表人物

相信大家都有看過戲劇,但是每個地方的戲劇都是不壹樣的,各有各地方的特色。而婺劇,擁有六大聲腔,音樂豐富,旋律優美。那麽,這期我帶大家來婺劇文化看看婺劇的流派及其各派藝術特點、代表人物都有哪些?

 可能感興趣》》婺劇花頭臺是什麽?花頭臺臺詞壹覽

 流派藝術

 婺劇,擁有六大聲腔,音樂豐富,旋律優美,湧現出過許多具有相當造詣的藝術家與名藝人,分別在生、旦、凈、末、醜等諸行當上,根據各自的嗓音條件,摸索出其優勢所在,去發展、去爭取自己的觀眾群。

 已故的葉阿茍、李朝梭先生是婺劇界的名老生,他們壹個其聲高,壹個其音亮,低聲似可穿越山谷,高音則如沖入雲端,聲音特具穿透力和震撼力,素有銅喉鐵嗓的美譽。

 觀眾稱贊:“聽他們唱的[慢都子]啊,字字靈清,句句稱心,聽壹百遍都勿嫌多,比吃紅燒肉還過癮!”最為可貴的是他們塑造了各自行當相對固定的旋律走向和音型特征,由於特點明顯,唱念俱佳,故在觀眾中享有極高的聲望。其代表作品有《玉麒麟》、《九件衣》、《百壽圖》、《空城計》等。

 名小生周越桂,就其嗓音先天條件而論,不算上層,然而她另辟蹊徑,在用腔上下足功夫。常常在行腔時,多用色彩豐富的裝飾音,難度較高的三十二分音符在她的唱譜旋律中隨處可見。可謂:潤唱細膩如繡花,味兒濃郁似香茶。她那自如灑脫的演唱,堪稱婺劇女小生之最。

 《碧玉簪》壹劇中有小生王玉林的壹個唱段:“(念)洞房花燭夜,玉蓮並蒂開,未登龍虎榜,(唱)先上鳳凰臺。”壹句叫板,壹曲如癡如醉的[三五七],不知傾倒過多少個戲迷。在《三姐下凡》、《狄青發配》等劇中,周越桂所唱的[二凡]調,同樣體現出這種特點,展示出了她那大氣、不俗的周氏流派名家風采。

 青衣劉淑貞(人稱“烏煙花旦”),因高音較為遜色,而壹反婺劇花旦素以真假聲相結合的演唱習俗與定規,改用以本嗓(真聲)演唱。她輕聲哼來娓娓動聽,情真意切倍加感人。

 由於她創造了別具壹格的低旋唱腔,給若幹因嗓音條件不甚理想的梨園弟子帶來了繼續活躍在藝術舞臺的生存空間。蘭溪的名旦葉竹青也是屬於這種類型,我將她們定位為婺劇中的“戚派”。代表作有《三娘教子》、《宋江刺惜》等。

 著名婺劇表演藝術家徐汝英、鄭蘭香是壹對良師益友,素以聲情並茂、委婉動聽而著稱。她們象壹塊永不幹枯的海綿,善於吸收外來的新鮮養份。除了把握住婺劇本體的傳統唱腔與民族唱法外,還不同程度地學習西洋發聲為其所用。故聽其聲特別悅耳,判其情格外逼真。

 “以聲帶字,以字達情,以情感人”是她們的演唱準則;“咬字寬實視場合,潤腔剛柔看人物,抑揚頓挫調色彩,曲裏字間都是情”是她們唱好戲的壹本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