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描寫音樂的作文?

描寫音樂的作文?

後漢侯瑾《箏賦》

於是急弦促柱,變調改曲,卑殺纖妙,微聲繁縛。散清商而流轉兮,若將絕而復續,紛曠落以繁奏,逸遺世而越俗。若乃察其風采,練其聲音,美哉蕩乎,樂而不淫。雖懷恩而不怨,似幽風之遺音。於是雅曲既闊,鄭衛仍倚,新聲順變,妙弄優遊。微風漂裔,冷氣輕浮,感悲音而增嘆,愴嚬悴而懷愁。若乃上感天地,千動鬼神。享祀視宗,酬酢嘉賓,移風易俗,混同人倫,莫有尚於箏者矣。

阮璃《箏賦》

“惟夫箏之奇妙極五音之幽微,苞群聲以作主,冠眾樂而為師,稟清和於律呂,籠絲木以成資。身長六尺,應律數也。故能清者感夭,濁者合地,五聲並用,動靜簡易,大興小附;重發輕隨。折而復扶。循覆逆開,浮現抑揚,升降綺靡,殊聲妙巧。不識其為,平調足均,不疾不徐。遲速合度,君子之銜也;慷慨磊落,卓礫盤紆,壯士之節也;曲高和寡,妙技雞工。伯牙能琴,千茲為膜。蛟憚禽然,庶配其蹤;延年新聲,豈此能同;陳惠李文,蜀能是逢。”

傅玄《箏賦》

已殘,其序雲“世以為蒙恬所造,今會觀其器,上崇(圓)似(象).夭,下平似(象)地,中空準六合,弦柱擬十二月,設之列四象在,鼓之列五音發。體合法度,節究哀樂,斯乃仁智之器,豈蒙恬亡國之臣所能關思運巧哉?”

“所樂亦非琴,唯言琵琶與箏,能娛我心。”(《初學記》,卷十六)他在《箏賦》的序文中形象生動的描述了箏之外形與構造,以現在的觀點來看似嫌牽強,以當時的陰陽五行背景,乃是極富哲理的。

陳氏(窈)《箏賦》

“伊夫箏之為體,惟高亮而殊特。應六律之修(攸)和,與七始乎慈消息。括八音之精要,超眾器之表式。後愛創制,千野考成。列柱成律(陳),既和且平。度中楷模,不縮不盈。總八風而熙泰,晃貫徹而洞靈。牙氏攘袂而奮手,鐘斯傾耳以靜臆。奏清角之要妙,詠縐虞與(以)鹿鳴。獸連軒而率舞,鳳瑯滄而集庭。泛濫浮沈,逸響發揮。禽然若絕,咬如復回。爾乃秘艷曲,卓礫殊異,周旋去留,千變萬態。”

常建《高樓夜彈箏》

高樓百餘尺,直上江水平。明月照人苦,開簾彈玉箏。山高猿狖急,天靜鴻雁鳴。曲度猶未終,東峰霞半生。

王昌齡《聽流人水調子》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顧況《鄭女彈箏歌》

鄭女八歲能彈箏,春風吹落天上聲。壹聲雍門淚承睫,兩聲赤鯉露帑祝,三聲白猿臂拓頰。鄭女出參丈人時,落花惹斷遊空絲。高樓不掩許聲出,羞殺百舌黃鶯兒。

白居易《夜箏》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壹萬重。

白居易《箏》

雲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楚艷為門閥,秦聲是女工。甲明銀得勒,柱觸玉玲瓏。猿苦啼嫌月,鶯嬌語(訁尼)風。移愁來手底,送恨入弦中。趙瑟清相似,胡琴鬧不同。慢彈回斷雁,急奏轉飛蓬。霜佩鏘還委,冰泉咽復通。珠聯千拍碎,刀截壹聲終。倚麗精神定,矜能意態融。歇時情不斷,休去思無窮。燈下青春夜,樽前白首翁。且聽應得在,老耳未多聾。

李端《聽箏》

鳴箏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蕭綱《彈箏》

彈箏北窗下,夜響清音愁。張高弦易斷,心傷曲不道。

蘇軾《甘露寺彈箏》

多景樓上彈神曲,欲斷哀弦再三促。江妃出聽霧雨愁,白浪翻空動浮玉。喚取吾家雙鳳槽,遣作三峽孤猿號。與君合奏芳春調,啄木飛來霜樹杪。

沈約《詠箏》

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弦依高和斷,聲隨妙指續。徒聞音繞梁,寧知顏如玉。

李白《春日行》

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春風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白居易《聽夜箏有感》

江州去日聽箏夜,白發新生不願聞。如今格是頭成雪,彈到天明亦任君。

白居易《聽崔七妓人箏》

花臉雲鬟坐玉樓,十三弦裏壹時愁。憑君向道休彈去,白盡江州司馬頭。

楊巨源《雪中聽箏》

玉柱泠泠對寒雪,清商怨徵聲何切。誰憐楚客向隅時,壹片愁心與弦絕。

孟浩然五排?宴崔明府宅夜觀妓

畫堂觀妙妓,長夜正留賓。燭吐蓮花艷,妝成桃李春。髻鬟低舞席,衫袖掩歌唇。汗濕偏宜粉,羅輕詎著身?調移箏柱促,歡會酒杯頻。倘使曹王見,應嫌洛浦神。

王灣《觀箏》

虛室有秦箏,箏新月復清。弦多弄委曲,柱促語分明。曉怨凝繁手,春嬌入曼聲。近來唯此樂,傳得美人情。

劉禹錫《冬夜宴河中李相公中堂命箏歌送酒》

朗朗鹍雞弦,華堂夜多思。簾外雪已深,座中人半醉。翠蛾發清響,曲盡有餘意。酌我莫憂狂,老來無逸氣。

顧況《李湖州孺人彈箏歌》

武帝升天留法曲,淒情掩抑弦柱促。上陽宮人怨青苔,此夜想夫憐碧玉。思婦高樓刺壁窺,愁猿叫月鸚呼兒。寸心十指有長短,妙入神處無人知。獨把梁州凡幾拍,風沙對面胡秦隔。聽中忘卻前溪碧,醉後猶疑邊草白。

吳融《李周彈箏歌》

古人雲,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乃知此語未必然,李周彈箏聽不足。聞君七歲八歲時,五音六律皆生知。就中十三弦最妙,應宮出入年方少。青驄慣走長楸日,幾度承恩蒙急召。壹字雁行斜禦筵,鏘金戛羽淩非煙。始似五更殘月裏,淒淒切切清露蟬。又如石罅堆葉下,泠泠瀝瀝蒼崖泉。鴻門玉鬥初向地,織女金梭飛上天。有時上苑繁花發,有時太液秋波闊。當頭獨坐摐壹聲,滿座好風生拂拂。天顏開,聖心悅,紫金白珠沾賜物。出來無暇更還家,且上青樓醉明月。年將六十藝轉精,自寫梨園新曲聲。近來壹事還惆悵,故裏春荒煙草平。供奉供奉且聽語,自昔興衰看樂府。只如伊州與梁州,盡是太平時歌舞。旦夕君王繼此聲,不要停弦淚如雨。

李遠《贈箏妓伍卿》

輕輕沒後更無箏,玉腕紅紗到伍卿。座客滿筵都不語,壹行哀雁十三聲。

殷堯《藩聞箏歌》

淒淒切切斷腸聲,指滑音柔萬種情。花影深沈遮不住,度幃穿幕又殘更。

歐陽修《李留後家聞箏》

不聽哀箏二十年,忽逢纖指弄鳴弦。綿蠻巧轉花間舌,嗚咽交流冰下泉。常謂此聲今已絕,問渠從小自誰傳。撙前笑我聞彈罷,白發蕭然涕眩泣。

無名氏《月夜聞箏》

萬裏瑤天凈,長空新月明,深夜佳人調玉箏;鳳鸞的唱鳴,憑欄廳,慢搊《金字經》。後園燒香罷,夜深碧月明,閑理銀箏韻更清;宮商指下生,堪人聽,相雜寶釧聲。

楊維楨《鳴箏曲》

斷虹落屏山,斜雁著行安。釘鈴雙琢木,錯落千珠拌。愁龍啼玉海,夜燕語雕闌。只應桓叔夏,重起為君彈。

薩都刺《贈彈箏者》

銀甲彈冰五十弦,海門風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楊子江頭月滿船。

晏幾道《菩薩蠻》

哀箏壹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緣。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當筵秋水慢,玉柱敘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斷虹落屏山,斜雁著行安。釘鈴雙琢木,錯落千珠拌。愁龍啼玉海,夜燕語雕闌。只應桓叔夏,重起為君彈。

楊維楨《鳴箏曲》

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弦依高張斷,聲隨妙指續。徒聞音繞梁,寧知顏如玉。

梁/沈約《詠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唐/李端《聽箏》

花臉雲裘坐玉樓,十三弦裏壹時愁。憑君向道休彈去,自盡江州司馬頭。

唐/李嶠《箏》

蒙恬芳軌沒,遊楚妙彈開,新曲帳中發,清音指下來。鈿裝模六律,柱列配三才,莫聽西秦奏,箏箏有剩哀。

唐/李嶠《箏》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李白《春日行》

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春風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京中客舍聞箏》

十二三弦***五音,每聲如截遠人心。當時向秀聞鄰笛,不是離家歲月深。

《夜箏》唐?白居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壹萬重。出簾仍有鈿箏隨,見罷翻令恨識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