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無錫市梅村

無錫市梅村

梅村古名梅裏,早在三千二百多年前,西周周太王長子泰伯,為達成父王想立三子季歷的願望,偕二弟仲雍托辭采藥,夜奔江南,拴馬於枯樹樁。到清早,見枯枝上梅花朵朵,喜出望外,頓悟此地當為寶地。於

是為其取“梅裏”之名,斷發紋身,從俗而化,將中原文化傳播到荊蠻之地。勾吳之國,由此發端;代代相傳,終成壹邦。大江南北、太湖之濱都受到泰伯謙讓和開拓精神的導化,漸成為衣冠禮樂之邦。因此,孔子稱其為“至德”,司馬遷的《史記》有三十世家,泰伯位列“第壹世家”,東漢恒帝敕令建墓立廟。如今,泰伯廟列全國重點文保單位,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文化示範地,是無錫市旅遊十八景之壹,泰伯旅遊風景區規劃也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每年正月初九,散居在世界名地的吳氏宗親、至德後裔,紛紛來到“江南第壹古鎮”以各種形式歸宗祭祖,形成了聞名於世的泰伯廟會.

梅村,古稱梅裏,稱荊蠻地區。在商朝武乙年間(公元前1152—1118年)泰伯偕同胞弟仲雍,為讓侯位,從 陜西歧山來到江南荊蠻地區,史稱“泰伯奔吳”。武乙21年(公元前1132年),泰伯君於勾吳,並築“泰伯城”,建立江南地區第壹個奴隸制國家——勾吳。周武王11年(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次年(公元前1045年)分封諸侯,求泰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封周章為吳國君,建吳國,定都梅裏。吳王闔閭元年(公元前514年)吳國遷都姑蘇,梅裏屬吳。元王3年(公元前473年)越滅吳,梅裏屬越。周顯王35年(公元前334年)楚滅越,梅裏屬楚。公元前223年,秦滅楚,秦始皇統壹中國,梅裏屬秦。漢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設置無錫縣,梅裏屬無錫縣。王莽新政(公元9—23年)將無錫縣改為有錫縣,新政失敗後又改為無錫縣。三國時期,孫權稱帝(公元229年),無錫縣屬吳。南北朝時期,陳後主元年(公元589年)改無錫縣為吳州。隋文帝開皇9年(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以州統縣,置常州,無錫縣屬常州府。五代十國(公元907—960年)時期,無錫先後屬於吳和南唐。宋太宗開寶8年(公元975年)11月滅南唐,梅裏歸宋,屬常州府無錫縣。清世宗雍正2年(公元1724年)將無錫縣分為無錫、金匱兩縣,東面為金匱縣,西面為無錫縣,梅裏屬金匱縣。鹹豐10年(公元1860年)太平軍建蘇福省,廢金匱縣,梅裏屬無錫縣。公元1864年,太平軍失敗,恢復錫、金兩縣,梅裏屬金匱縣。清宣統3年(公元1911年)發生辛亥革命,11月6日無錫光復。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撤常州府,並金匱縣於無錫縣。1927年4月無錫縣直屬江蘇省。1932年無錫縣屬武進督察專員公署。1934年2月,無錫縣屬無錫行政督察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無錫淪陷期間,前期梅村分別屬景雲市、北下鄉、南延市和太伯市。後期分別屬於東亭區和蕩口區。1945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後,梅村市鎮和伯瀆河以北地區屬東亭區;伯瀆河以南地區屬蕩口區。1948年1月,無錫縣裁區設署,合並鄉鎮,梅村鄉(在3月改梅村鎮),屬無錫縣查橋區署。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梅村屬無錫縣查橋區。1949年7月—1956年3月,梅村屬無錫縣梅村區。1956年4月—1957年9月,梅村屬無錫縣安鎮區。1957年10月—1958年4月,梅村屬無錫縣蕩口區。1958年5月—1961年5月,梅村屬無錫縣蕩口片。1961年6月—1963年10月,梅村屬鴻聲工作委員會。1963年11月—1982年10月,梅村屬鴻聲片。1982年11月—1983年3月,梅村屬錫東片。1983年3月以前,無錫縣由蘇州地區專署管轄。1983年3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梅村屬無錫市無錫縣。1995年8月,無錫縣撤縣建錫山市,梅村屬無錫市錫山市。2001年3月,錫山市撤銷建惠山區、錫山區、濱湖區,梅村屬無錫市濱湖區。2002年2月,梅村劃入新區,屬無錫市新區。2009年5月,梅村撤鎮建街,成為梅村街道。在商末,泰伯在梅裏建立江南第壹個奴隸制國家——勾吳國,並築城,“周三裏二百步,外郭三百余裏”,以防外敵入侵。梅裏作為勾吳國的國都達6個多世紀,成為江南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梅裏被稱為吳墟。據《泰伯梅裏誌》載:唐宋以來,有泰伯鄉、梅裏鄉。鄉統都,都設圖。梅村鄉有泰伯鄉、梅裏鄉、上福鄉。1929年開始,取消都、圖。鄉以下為保、甲。梅村鄉所轄有9個鄉鎮,***45個保。1940年10月,成立抗日民主政權,梅村地區以伯瀆河為界,河北是梅北區,設8個民主鄉;河南是梅南區,設9個民主鄉。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梅村地區又恢復保、甲制。1949年建國後,梅村設區,有13個小鄉(梅村、荊福、香平、周涇、廟金、新中、石基、永安、東元、西倉、三讓、秦村、梅北)。1954年8月,梅村區劃入墻門、墻西、薛典、觀泗4個小鄉,劃出新中、周涇、石基3個小鄉,***有14個小鄉。1956年4月,梅村區撤銷,在農業合作化高潮中,梅村地區先後成立23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9月12日,梅村人民公社成立,轄21個農業生產大隊,1960年成立了1個漁業大隊,1964年6月12日設立1個梅村市鎮居民委員會,1980年新風大隊分為新南、新北2個大隊。至此全公社有22個大隊,1個漁業隊,1個居委會。在1968年3月成立梅村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系文化大革命中的臨時權力機構。1981年12月27日,恢復梅村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3年4月27日,成立梅村鄉人民政府,8月,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金鄉***有22個行政村,245個自然村,377個村民小組,1個漁業村,2個漁業小組,1個市鎮居民委員會。1988年7月1日,成立梅村鎮人民政府,有茅塘橋、繁榮、荊心、荊協、荊同、梅村、香壹、齊心、高田、北張、聯心、協豐、梅北、東園、張公橋、群力、南石園、新南、新北、梅新、新宅、永新、漁業***23個行政村和壹個市鎮居委,面積達34.85平方公裏,戶籍人口3.13萬。1995年有荊協、荊同、香壹、齊心、高田、北張、聯心7個行政村劃歸新區旺莊鄉。此後,梅村鎮面積為24.45平方公裏,戶籍人口2.5萬。2002年,有茅塘橋村和繁榮村整體拆遷,荊心村、協豐村、新北村、新南村、東元村、南石園村大部分拆遷,拆遷的村民都搬進安居房,形成居民社區,在2006年組建梅荊花苑第壹社區,梅荊花苑第二社區、泰伯花苑第壹社區、泰伯花苑第二社區和香梅花苑社區等5個社區,2008年組建泰伯花苑第三社區。梅村壹直是錫東重鎮和無錫市的衛星城鎮,1998年,被列為江蘇省重點中心城鎮進行規劃建設。2007年1月被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衛生鎮”。近年來,隨著新區大開發、大建設的輻射和推動,梅內鏈村鎮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發展戰略,根據“壹河兩區三街四帶”的規劃格局,中心鎮區5.5平方公裏以伯瀆河為界分成南區(老鎮區)和北區(新鎮區),北區以錫義路、新華路、泰伯旅遊街為框架打造沿路商業街。在完成建設130萬平方米農居房的同時,按照“集約、集聚、高檔”的要求,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全面盤活土地資源,加大房產開發力度,推進商住樓宇開發,力爭“十壹五”期末形成100幢小高層,逐步形成市級知名商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