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莫紮特是什麽時期的作曲家?

莫紮特是什麽時期的作曲家?

古典主義時期。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紮特?(德語: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及鋼琴家。

莫紮特是位非常多作品的作曲家,短短的壹生就創作了600多部作品,幾乎涵蓋所有形式體裁,他在短暫的生命裏將古典時期的音樂風格臻於成熟並發揚光大,其作品也被廣泛視為古典音樂的典型,對後世有極大的影響。

如同海頓壹般,莫紮特的音樂常被看作是古典風格的成熟與典範之作。在他開始作曲時,歐洲的音樂風尚被講求簡約、精巧的嘉蘭特風格,和其德國化的變體多感風格所支配,這兩種風格的形成是對巴洛克豪華、繁復風格的反動;而古典風格仍未發展完全。

漸漸地,古典風格在莫紮特的帶領下,開始出現類似巴洛克晚期復雜對位的特征,但被新的形式技法緩解及包裝,以適應當代的美學觀點與社會氛圍。

莫紮特是全方位的作曲家,作品的體裁形式涵蓋極廣,且質量俱佳。莫紮特使用的音樂形式並非新創的,但他在其中註入更加練達的手法與情緒表現;他甚至壹手發展並推廣了“鋼琴協奏曲”之體裁。

古典風格的中心概念幾乎都表現在莫紮特的音樂裏,澄凈、平衡與明快是其作品的風格基調,包含了諸如旋律簡潔精致、斷句清楚及主調明顯等特點,而他對動機組合及節奏的超凡運用使其在構想或變化主題時有更大的彈性。

在作曲生涯的最後十年,莫紮特更加頻繁的使用變化和聲(chromatic harmony),《第19號弦樂四重奏》(又名“不協和聲”)便是壹個很好的例子。終止顫音(cadential trill)的大量使用亦是富有莫紮特個人色彩的壹項手法。

莫紮特總是善於吸收和采納其他音樂的特點,他長年的遊歷幫助他形成了屬於自己的音樂語言。年幼的莫紮特在倫敦深受J.C. 巴赫音樂的影響;旅途中他也接觸到曼海姆樂派前衛的表現風格。

意大利式序曲和喜歌劇同樣對莫紮特後來的音樂結構與風格啟發甚多。隨著莫紮特的成熟,他逐漸在作品中融入更多巴洛克音樂的技巧,像是對位或復格形式的樂句。

克歇爾目錄是當今最普及的莫紮特作品編號系統,通常以縮寫"K."或"KV"表示,這是壹套編年系統而非分類系統,意即作品是按創作時間排列,而不是按體裁(例如巴赫作品目錄)。此目錄由路德維希·裏特爾·馮·克歇爾於1862年創建,至今已多次再版。

特征

首先,從莫紮特身上明顯地體現出壹種壹個階級處於上升時期所具有的堅定、樂觀的階級意識。因此,生活的艱苦、貧困、疾病以及上流社會的冷淡等等均不能使他憂郁、懊喪、屈服、動搖。這就是為什麽莫紮特即使處於生活困苦的年月,而他的音樂卻仍能保留著光輝燦爛的和明朗活潑的情緒的原因。

如在1788年他所寫的《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1791年創作的歌劇《魔笛》《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都是典型的例證。

這種特征實際上貫穿在他的創作中,所不同的只是在早期創作中反映得還不深刻,並且常常與貴族***同的華麗、纖細、偏重娛樂性的特點相結合;而在他晚期創作中所反映的卻愈來愈深情、誠摯,愈來愈與啟蒙主義者的人道主義思想相結合。

值得註意的是,在他晚期創作中所出現的另壹種新的素質——悲劇性、戲劇性的因素。這與他在晚期對封建社會的黑暗與壓迫的認識,以及對必須改變現實的問題日漸有更深的體會分不開;他通過這些作品反映了“要取得自由與歡樂必須經歷艱難的過程”這樣壹種理性認識。

只是,莫紮特還不能像貝多芬那樣把這兩種對立的素質很辯證地統壹起來,而常常是並列地或相互矛盾地存在於同壹作品內,或者存在不同的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