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禦制玄教樂章
全真正韻 各地道教音樂 北京白雲觀 蘇州 龍虎山
武當山 茅山 上海 嶗山
三秦 四川 東北 臺灣 香港
聲樂,是指道人們用人聲詠唱或念誦經韻的壹種音樂形式。根據經韻的音樂形態和道人唱誦的方法,又有「詠唱式」、「念唱式」、「吟唱式」、「朗誦式」等不同形式。
目錄 詠唱式詠唱式是壹種歌唱性很強的經韻唱誦方式。這種唱誦法具有細膩悠揚、抒情表意的特點。運用這種唱誦法唱誦的韻腔最多,韻腔的旋律性最強。各種「韻」(如《澄清韻》、《幽冥韻》、《悲嘆韻》)、「贊」(如《大贊》、《小贊》、《中堂贊》)、「引」(如《幽魂引》、《梅花引》、《小救苦引》、《大救苦引》)、「偈」(如《大偈子》、《小偈子》、《刀兵偈子》)以及《步虛》、《吊掛》等等,都是運用這種唱法詠唱的。此種唱法,往往有法器和笙管笛蕭及彈撥拉弦等樂器進行伴奏。
念唱式念唱式的聲樂形態,音樂起伏曲折不大,音調平穩規整,是壹種似念似唱的形態,旋律精簡,少拖腔,呈公式化有規律性的上下句式結構。這種唱法多在道士每天早晚課中所誦習的諸尊神、真仙之訓誡文誥的「寶誥腔」的唱誦中。該唱法的形式是由於寶誥腔的腔體結構和腔調旋律特征所決定的。寶誥腔旋律簡練,不用襯字、襯詞,沒有拖腔,上下句結構規整。
吟誦式吟誦式是專用於誦念咒語而形成的聲樂形態。這種誦念唱法,韻腔旋律性較弱,以近語言性音調沿著五聲音階的框架,壹字壹音,在較狹窄的音域內展開,句未結尾落音趨規範化,可細分為「有節拍」的吟誦和「無節拍」的吟誦,上下兩句無限反復,直至將咒語念誦完畢。這種韻腔形式,有道士稱之為「棒棒經」。
朗誦式是唱中夾說白的聲樂形態。這壹唱誦法是壹種按照自然語言聲調而略為戲劇化了的經韻音樂,韻曲的旋律材料基本上集中在幾個音上,通常表現為,在壹段或幾段經韻唱完後,插入壹段有壹定韻律的經文道白或咒語,然後再接唱經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