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qq音樂 - 動漫音樂的發展現狀

動漫音樂的發展現狀

在日本,壹部動畫裏的音樂包括:OP、ED、IN、TM、BGM等,而圍繞這部動畫所發行的音樂專集可能包括:OST、角色歌CD、Drama、印象集等。

壹部動畫所使用的主題曲可能根據動畫量身定做,也可能從已有的歌曲中(通常為JPOP)經過考量挑選出使用曲。壹部作品中負責音樂的人可能根據主題和情節的需要,創作出壹系列音樂,視情況使用,因此壹些作品可能會出現“未使用曲”,有些作品的未使用曲會單獨收錄於原聲CD或附加音樂CD中,大部分情況中,我們只能聽到動畫中使用的樂曲,未使用曲則大多散佚了。壹部動畫的音樂質量和制作所投入的資金有重要的關系,曲目的數量沒有絕對規定,收視率高的長篇作品可能會更換不同的OP/ED。有些動畫本不是大制作,沒想到播出後收視率出人意料的好,於是制作單位壹般會重新制作出新的ED或者OP。事實上,動漫音樂都是在為動漫服務,以動漫為中心的,壹部動畫它的音樂制作是否成功,選擇適合為它配樂的作曲家也很重要。

而在中國內地,動漫音樂的分類就單壹得多,並且無法像日本那樣取得如此巨大得經濟效益。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國人對動畫的偏見和忽視,其次就是就是投入的不足,制作粗糙。制作者往往只隨便找哪家的孩子從第壹集唱到結局,而且唱的都是同壹首歌。直到美式動畫《寶蓮燈》的出現,國人才開始在音樂方面認真起來了。

《寶》的動畫音樂制作並不模仿日本,更多的像是美國式的。1994年,受到《獅子王》觸動,金國平回國之後開始籌劃動畫電影《寶蓮燈》。1999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制作的電影動畫《寶蓮燈》正式上畫,在片中制作者真正開始註意到動畫音樂的重要性,不像以前那樣隨便找了幾個小孩子說唱兩句就算。《寶蓮燈》受《獅子王》影響太大,幾乎整部動畫都是模仿作,連音樂的模式都壹樣。邀請大牌明星主唱,上演前先發行主題曲唱片並大肆宣傳。《寶蓮燈》***有兩首主題曲,壹首插曲,分別是李紋《想妳的365天》,張信哲《愛就壹個字》,劉歡《心中有天地》,並不是說這三首歌創作得特別好,但是就國內動畫史上說已經算是壹個突破。在中國動畫的發展史上,她是第壹部真正認真挑選過演唱者而不是找誰家的小孩說唱兩句就算的動畫,並且使用了兩首主題曲和壹首優秀的插曲,這表明內地動畫制作終於擺脫了單壹主題曲的模式。

然而《寶》的音樂只註意到了宣傳和包裝的作用,雖然已經算是壹個巨大的進步但是整部動畫看起來不勉有些華麗而空洞。主題曲無法讓人看到主題的深化而且背景音樂做得也很不專業。金國平很想讓這部動畫成為《獅子王》那樣的歌劇般的動畫,可是怎麽看這部動畫的音樂都把《寶》變成了京劇式的動畫。在動畫音樂制作方面國內總是由外行人執行的多,專業人才的缺乏也是動畫音樂發展緩慢的原因之壹。

香港本土化,內地日本化

說到動畫音樂,壹定要提到1997年徐克作品《小倩》。當國人正因為自己的動畫而妄自菲薄的時候,《小倩》誕生了!這部作品的出現標誌著香港動畫終於擺脫了《老夫子》的陰影。根據電影《倩女幽魂》改篇的電影動畫《小倩》完全改變了原故事的恐怖陰森,而變成了壹個荒誕搞笑的愛情故事。雖然說這部動畫以古代為體裁,但卻大膽地加入了流行音樂的元素,著名作曲家雷頌德還在裏面發揚他壹貫的電子風格,創作了主題曲《親親桃花》,同時為黃沾所配音的角色燕赤霞創作了《天黑黑人神神》。混入電子音樂後的《小倩》更添加了壹種現代氣息,同時也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松散的節奏和荒誕的情節。

值得壹提的是香港動畫音樂此時取得了壹個飛躍式的突破,那就是角色歌的出現。什麽是角色歌?就是每個重要的是代表某個角色的音樂。《小倩》的角色歌都是為每個角色度身定做的,例如姥姥的《姥姥之歌》,黑山老妖的《黑山老妖》等,要表現壹個角色,除了臺詞還有其他方法,《小倩》就是借助角色歌把裏面的角色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得人物形象豐滿,有血有肉。

1997年《不思議遊戲》開創了日本動漫音樂中角色歌的先河,先前雖然隱隱約約出現過類似的動漫音樂,但是最開始被定義為“角色歌”的就是由《不思議遊戲》開始。同樣是1997年的作品,《小倩》策劃並制作了四年的傑作,而《不思議遊戲》是1992年開始漫畫連載,97年開始動畫化的,所以徐克在註意到角色歌的時間絕對不比日本要晚,可以說是國人動畫史上值得驕傲的壹件事情。

繼《小倩》後,2001年的《麥兜故事》裏更加註重角色歌的作用。對於《小倩》來說,《麥兜故事》裏的角色歌又上了壹個臺階。本土化語言與古典音樂就成為了香港特色的動畫音樂。在動畫裏,麥兜的角色歌《麥兜與雞》就是采用了舒伯特的曲調,填上粵語俚語作為歌詞。除了角色歌,裏面所有音樂都是粵語版的古典音樂,換上了明快的節奏,填上了反映市民平時生活的粵語歌詞,使人更感到親切,並能與本土觀眾產生***鳴。當內地動畫拼命日化的時候,香港卻因為“本土”化動畫音樂而獲得了成功。

把目光收回內地,動畫的音樂日化現象越發嚴重,逐漸喪失本土氣息。同樣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的52集的國產卡通片《我為歌狂》則標誌著TV動瓃已經開始走日本路線。北京提威廣告的徐乙元介紹,2002年底《我為歌狂》作為中國第壹部校園音樂題材的卡通片,從華東風靡全國。原聲唱片僅在華東地區便售出50萬張,成為了市場的大熱。用動畫來賣唱片,這不難找到《高達SEED》和《名偵探柯南》的影子。而到了2003年《隋唐英雄傳》,則已經完全是日化的作品,雖然畫工還差很遠,但是音樂已經模仿了八成。《隋唐英雄傳》把流行音樂完美融入到精彩的動畫節目中,該片音樂制作方滾石國際唱片公司幾乎動用了旗下所有當紅歌手壹齊上陣。

這種制作動畫音樂的手法,和日本模式只有壹線之差:日本用專門的動畫音樂人才;國內用流行音樂的明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日本動漫的追捧越加狂熱,內地的動畫音樂勢必繼續日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