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析影片之前,我們先來陪沒有看過這部影片的朋友壹塊了解壹下電影。
電影《海上鋼琴師》由意大利導演吉賽貝·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導演,著名演員蒂姆·羅斯(Tim Roth)主演,該影片在1998年獲得了第四十三屆意大利大衛獎的最佳導演獎。這部電影被定義為愛情音樂片,影片不僅內容令人深思和印象深刻,在電影的配樂上也十分出彩,優美而動聽的旋律很好地烘托出電影的氣氛。影片主要講述了壹位船上的工人撿到了壹個棄嬰,工人為他取名1900,在船上有壹架鋼琴,1900整日與鋼琴為伴,無師自通,成為技藝高超的鋼琴大師。在船沈沒於海底的最後壹刻,他依舊選擇堅守在船上,彈奏鋼琴直至最後壹刻。即使他唯壹的好友勸他離開弗吉尼亞號,他也不願離開,這艘船對1900來說意味著壹切,“我在船上生,在船上長,在船上結束生命。”
《海上鋼琴師》的深度意義:人生的歸依。
我覺得影片的最後壹句話“我在船上生,在船上長,在船上結束生命。”便是影片的主題。不難看出鋼琴和弗吉尼亞號才是1900的心之所向。
為什麽叫1900:
了解意大利的歷史就會知道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意大利移民潮”,這就要簡單談談意大利的歷史。對於意大利人來講,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是壹個動蕩不安的年代。
1880-1920年,意大利向美國移民達到了高峰期,40年間,有超過410萬的意大利人移民至美國。這壹波移民熱潮,不僅遠遠高於同時期的別國移民,就算在美國的歷史上也是空前的。意大利移民在融入美國社會的過程中,也同樣受到了美國主流社會“排外主義”的影響。在異國打拼並非易事,這其中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與血淚。
回到影片中:
看完影片後,許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麽1900要留在即將銷毀的船只上呢?這正是整部電影的意義所在,影片最後1900給出解釋:
“阻止我腳步的,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東西,城市那麽大,看不到盡頭。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壹個女人,蓋壹間房子,買壹塊地,開辟壹道風景,然後壹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選擇,太復雜的判斷,難道妳不怕精神崩潰嗎?陸地太大了,就像壹艘大船,壹個女人,壹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壹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
這回答並不能讓影迷買賬,甚至覺得1900的膽小懦弱,對未知的恐懼,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接著往前看電影,
在三等艙的月夜裏1900和來自意大利北部費留利農夫移民的對話,(好了,看這段之前先去了解意大利19世紀初的歷史),
“妳看起來對去美國壹事沒那麽高興”,(弗吉利亞號到達了紐約,船裏的人壹哄而散,都因為到達美國而高興)
“不是因為去美國”,費留利移民點燃根煙後接著說“是因為我所舍去的壹切,直達幾年前,我所知道的就只有我的田地,全世界對我而言,就只在那塊地的方寸之間,我從沒有去過大街,這恐怕妳很難理解這件事”,(費留利農夫移民因為去美國而不得不舍棄對自己而言相當於全世界的田地而難過)
而這和1900是***情的,1900回答“我非常了解,我認識壹個和妳際遇非常相似的人”(指的是1900自己,弗吉尼亞號是1900的世界和全部),
“那麽有壹天那人的田地也荒了,妻子私奔了.....?”“不,但他也是孤獨壹人”,這時候1900擁有屬於自己的世界,但是費留利移民卻失去了本來擁有的壹切。
費留利移民這時說出壹句非常有哲理的話“然後有壹天我經過壹個未知的城市時,來到壹個山丘之上,我看到了這輩子最美的事物,大海,大海的聲音就像是吶喊,強有力的吶喊,不停的喊著,妳這沒有腦子的,生命是無限的,因此我才突然決定改變我的生活”。
移民者都想去美國尋找自由,疲憊地奔波在物欲橫飛的世界就真正自由了嗎?或者自由就在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世界才能做真實的自己,才能感受充實,快樂。
這段戲讓我想起了我們這裏不肯搬出大山的老人,大山的方寸之間才是老人的世界,而方寸之間的田地是老人所擁有的壹切,這段戲也完全去呼應19世紀初的意大利北部,放棄田地移民去美國的那段歷史。看完這壹段也讓人產生了對人生的思考,我們為什麽而活,應該怎麽活,短暫的壹生到底是應該去追求紙醉金迷、物欲橫飛的世界還是選擇守護自己的精神家園。
僅代表個人看法,如有不妥歡迎評論區討論指正。